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501008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第一章 总 论1.1概论1.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镇政府门前广场景观工程2、项目承办单位:*人民政府3、项目负责人:*4、建设期限:2010年10月-2011年1月5、建设地点:*圩镇6、建设性质:新建1.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785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857平方米,道路硬化2480平方米,铺设彩砖面积3700平方米;748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景观亭、花池、景墙、花架、坐凳、篮球场等);广场亮化。1.1.3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110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110万元。1.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2、9785(1)绿化面积2857(2)道路硬化2480(3)铺设彩砖面积3700(4)其他配套设施748景观亭、景墙、花架、坐凳、篮球场等3总投资与资金来源(1)总投资万元110(2)自筹资金万元110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统计年鉴;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20062010年);5、*总体规划纲要(浙江大学城规院2003年);6、*乡镇规划7、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1.2.2可行研究报告研究范围*镇政府门前广

3、场景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0年8月由*人民政府委托宁都工程咨询中心进行编制,经过现场勘察和充分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后研究论证完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并制定了该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以期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1.3研究结论与建议1.3.1结论1、项目的建设,彻底的改善了*镇的圩镇面貌,提高了*乡镇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有效了改善了周边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项目的建设落实了市政规划,合理利用了国家土地资源。3、本项目提出

4、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充分考虑了当地及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组织管理措施到位,切实可行。4、本项目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项目是可行的。1.3.2建议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如下建议:1、本项目在报告批复后,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本项目进行工程设计,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项目的其它前期工作。2、本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工程一次性做好地下管线的综合设计、预留及预埋工作,避免重复开挖、重复建设,节约建设投资。3.本项目工程量较大,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分期建设的原则稳妥、合理的

5、安排建设项目。4、建设单位要把资金落实到位,确保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县城概况*位于*省东南部,*州市东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县接壤。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版图面积居*省第三,*州市第一。县城驻地梅江镇,地处北纬2628,东经11600,系*东北至*西南的交通咽喉,又间闽、粤之要道。县城距省会南昌市320公里,距*州市 160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5万,是全县政治

6、、经济、文化和物流信息中心。319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昌厦公路纵贯南北长达69公里,与319国道在县城梅江镇交汇,县城距京九铁路兴国火车站80公里,正兴建的鹰(潭)瑞(金),石(城)吉(安)两条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由东至西穿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中提出,县城城市规划范围为:南至高坑,北至七里,规划面积近期(2010年)2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40平方公里。*城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17万人,远期(2020年)23.5万人。2.2自然概况2.2.1地形地貌特征*属*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境内一般高程300-500米,最高点为西北部

7、的凌云山,海拔1454.9米,最低点是南部*下车坪村,海拔154米。2.2.2地质情况*地质构造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东段北侧,地质基础系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以震旦系和白垩系分成最广。岩石主要有花岗石、变质岩、紫色页岩,以花岗岩居多。土壤类型以酸性紫色土、冲积土和红砂岩、红色粘土发育而成的棕红壤为主,多呈中性和酸性反应。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区,区域内属地震动参数0.05g(地震烈度6度)区。2.2.3气象情况*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冬季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入冬,宁都在蒙古冷高压东南侧,因而多吹

8、北风或东北风。这期间,有寒潮侵袭,并伴有霜、雪、冰冻天气。正常年份是:前冬冷晴多严霜,天气干燥;后冬则多雨雪,天气阴寒。俗话说“三九、四九,相见不出手”。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全年最冷的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春季3月中、下旬入春,蒙古冷高压强度逐渐减弱,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靠近县境,气温渐升,雨日渐多,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但前期气温仍较低,常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有时天气较冷,俗语说“清明谷雨,冻死老虎”。后期是南北气团在县境互相推移的时节,降水强度大,且较为集中,常有暴雨发生,使江河水位陡涨,山洪暴发,这是宁都的汛期,常有雷雨或冰雹

9、。夏季5月下旬入夏,汛期过后,进入盛夏。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炎热。又因地处高压北缘,故多吹南风或西南风。有“小暑南风十八天”之说。当副高压加强或减弱阶段,容易形成热雷雨天气。这种热雷雨,多发生在午后或傍晚,且地方性明显,有“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之说。这时期,常有台风影响县境,有降水、降温、大风、暴雨现象出现。秋季9月下旬入秋,处暑过后,夏季风减弱,但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不过这时的热与前不同,所谓“白露秋分节,夜寒白天热”。即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这时期,地面至中低空为冷性高压控制,中高空则仍为暖性高压影响,从地面至高空均为高压,且下冷下暖,气层稳定度大,不容易形成

10、云雨,大部分年份天气晴朗。晚秋时节,有“小阳春”天气促使草木开花,甚至结果。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月平均气温,12月至2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其中一月气温最低。从3 月开始有连续9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其中7月气温最高。据县城稳定通过10至20,保证率80%的积温,起讫日期:10最初出现在3月25日,20最终出现在9月28日,历时187天,总积温4723.5。2.2.4水系水文*降水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4至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70%,

11、比重较大。若超过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特大水年。自1939年以来,有1944、1948、1954、1959、1962、1968六年为特大水年。大的洪涝灾害出现在这些年份。若低于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枯水年。自1939年以来,自1940、1943、1951、1963、1971五年为枯水年。较严重的干旱均发生在这些年份。7至9月降水量与4月至6月降水量相比,明显减少。这一时期,容易形成伏、秋旱。10至12月降水量最少。1至3月降水量次于7至9月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706毫米,最多的为1997年,达2791毫米,最少的为2003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与无降水日数之比为18:2

12、0,相差不大,农谚谓:“有多少晴天就有多少雨天”。1939年以来,日雨量最大的是1959年6月18日和1984年6月1日都为218.1毫米。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93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太阳辐射的年平均总量为112189.9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县城无霜期多年平均值为279天。最长为319天,最短为224天。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30日。最早的初霜日期是11月5日,高晚的是次年1月3日。平均终霜日期为2月22日。最早的终霜日期是1月16日,最晚的是3月28日。初、终霜间隔天数(有霜日期)多年平均为85天。最长128天,最短32天。*北部初霜早,终霜短,霜期料南部长,无霜期较南部短。根据

13、县气象局观测记录:山顶出现霜的次数较少,山间盆地出现霜的次数较多。2.3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2.3.1人口1、全县人口*辖24个乡(镇)299个行政村,2008年年末总人口74.9656万人,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极小部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0人。人口调查的各项指标见表:人口指标表年份年末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K)人口自然增长率200069.61172200170.32173.510.25200271.3617614.84200371.43176.20.94200471.45176.291.2200573.52181.429从表中数据可以算出,2000年-2005年,*人口平

14、均增长速度为:人口增长率=人口平均发展速度-1= 0.01095即10.952、城区常住人口预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出,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预计17万人,远期2020年城区人口预计23.5万人。 2.3.2资源1、水土资源*域土地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折合607.9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482.34万亩,占总面积的79.4%,耕地面积66.92万亩,占总面积的11.01%,有园地土壤1.69万亩,占面积的0.28%。耕为冲积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以红色土壤为主,间有紫色土分布,土地肥沃。宁都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县内的主要河流有梅川、平江,均属*江二级水源。梅川也称宁都江,主河长220公里,发源于宁都与宜黄县交界的王陂嶂,自北向南流入贡江。平江亦称兴国江,发源于宁都猴子嶂,主河道长132公里,自东北流向西南于*县江口塘流入贡江。全县总水域面积27865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58%。2、生物资源*气候优越,土质肥沃,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山地面积广,林木品种多,分布宽,蓄积量大。全县乔灌木树种约有一百余科,一千二百余种。大部分代山、丘附分布着马尾松和杉木群落。森林资源虽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边缘地带,其蓄积量占全县蓄积量的70%。此外,有开发优势强的果茶品种资源;珍贵的药材资源;珍稀银杏、水杉资源;鲜美的花卉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