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5009901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183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厂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水厂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水厂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水厂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水厂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厂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厂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二水厂工程项目主要特性表1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11.2水文21.2.1流域概况21.2.2气象.水文特征31.2.3径流计算41.2.4设计洪水41.3工程地质51.3.1库区工程地质及评价51.3.2天然建筑材料91.3.3结论及建议91.4工程任务和规模111.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工程任务111.4.2工程规模121.5工程选址、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5.1坝址选择151.5.2引水管线及水厂厂址方案选择151.5.3坝型比较161.5.4工程布置161.5.5工程主要建筑物181.6机电及金属结构191.6.1水力机械191.6.2水厂供电及通讯191.6.3金

2、属结构191.7工程管理201.8劳动安全与卫生211.8.1主要防范措施211.8.2安全与卫生主要防范措施211.9.施工组织设计231.9.1 施工条件231.9.2施工导流241.9.3主体工程施工241.9.4施工进度251.10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261.10.1水库淹没调查成果261.10.2水库淹没安置及补偿261.11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261.11.1编制依据261.11.2工程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291.11.3防治责任范围291.11.4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措施301.11.5投资估算301.11.6环境评价301.11.7结论及建议311.12投资估算311

3、.13经济评价321.14研究结论及建议342水文、气象352.1流域概况352.2水文气象特性352.2.1气象特征352.2.2水文特征362.3水文气象站网情况362.4水文资料的采用372.5径流计算372.5.1径流计算任务和方法372.5.2径流计算372.6设计洪水402.6.1 洪水特性402.6.2设计洪水的计算402.7设计洪量452.8水库调节计算453工程地质483.1任务及目的要求483.2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483.2.1自然地理条件483.2.2工程地质条件493.2.3地质构造533.2.4动力地质现象543.2.5水文地质条件553.2.6天然建筑材料563

4、.3 坝址工程地质问题评价573.3.1坝区工程地质概况573.3.2渗漏问题583.3.3坝肩渗漏问题593.3.4.坝基稳定问题593.3.5坝基承载力593.3.6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603.3.7坝肩稳定性分析603.4.库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643.4.1水库渗漏问题643.4.2水库淹没与浸没问题653.4.3库岸稳定问题663.4.4水库淤积问题673.5结论与建议683.5.1结论683.5.2建议694工程任务和规模714.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714.1.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714.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724.1.3市场预测744.1.4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5、814.2建设任务824.3工程规模834.3.1水源选择834.4径流调节864.4.1径流计算任务和方法864.4.2径流计算864.5洪水调节894.6水库死水位的选择924.7水库泥沙冲淤分析934.8水库回水945工程总体布置及工程设计965.1工程等别和标准965.2工程选址975.2.1坝址选择975.2.2引水管线及水厂厂址方案选择985.3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推荐方案)1015.3.1坝型比较与选择1015.3.2工程总体布置(推荐方案)1055.3.3主要建筑物1066机电及金属结构1416.1水力机械1416.1.1 净水设备选型1416.1.2 净水设备数量选定1

6、426.2水厂供电1436.2.1 供电方案选择1436.2.2 水厂自动化及继电保护1436.3通信系统1446.4金属结构1446.4.1 进水口拦污栅1446.4.2放空阀及进水阀1446.4.3管道冲砂阀及排气阀1446.4.4 供水控制闸阀1457工程管理1467.1设计依据1467.1.1 主要设计规范、规程1467.1.2枢纽建筑物的组成、等别1467.1.3编制定员标准1467.1.4机构设置1477.2主要管理设施1497.2.1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497.2.2主要管理设施1497.3工程安全监测设计1507.4工程调度运行的原则和方案1527.5管理设施1537.5.

7、1主要设施1537.5.2水文设施1537.5.3通讯设施1537.6水源保护措施1548劳动安全与卫生1578.1设计依据1578.1.1国家、劳动部等有关规定1578.1.2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和规程1578.2总体设计1588.2.1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对安全卫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1588.3安全与卫生主要防范措施1598.3.1劳动安全防范措施1598.3.2工业卫生防范措施1618.3.3应急措施1628.3.4防范设备性能的检测、检验设施1638.4预期效果及评价1638.5安全与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1638.6投资概算1649.施工组织设计1659.1 施工条件1659.1.

8、1 对外交通条件1659.1.2 枢纽布置1659.1.3 施工场地条件1669.1.4 自然条件1669.1.5 建筑材料及水、电供应条件1679.1.6天然建筑材料1679.2施工导流1689.2.1导流方式1689.2.2导流设计标准及流量选择1689.3主体工程施工1699.3.1大坝工程施工方法1699.3.2溢洪隧洞施工方法1709.3.3引水管道施工1709.3.4水厂施工1719.3.5供水管网施工1719.3.6导流工程施工1719.4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1729.4.1施工交通运输1729.4.2施工总布置1749.5施工总体进度1759.5.1准备工程进度1759.5.2

9、主体工程进度1759.5.3工程完建进度1769.5.4施工进度指标17610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17710.1调查过程17710.2库区淹没情况17710.3移民安置17810.4库区淹没损失及补偿投资计算17910.4.1移民安置及补偿费用17910.4.2新移民居住点基础建设18010.5淹没基本情况表18111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18211.1方案编制总则18211.1.1编制目的18211.1.2编制依据18311.2工程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8511.3水土保持方案18511.3.1方案编制原则18511.3.2防治目标18611.3.3防治责任范围18711.3.4水

10、土保持治理分区18711.3.5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体系18811.3.6水土流失预防措施18811.3.7水土保持措施18911.3.8方案实施进度计划19711.4水土保持监测19811.5投资估算19911.6环境影响评价20211.6.1环境状况20211.6.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20311.6.3环境影响分析20311.6.4结论及建议20512投资估算20612.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20612.1.1 工程概况20612.1.2投资主要指标20712.1.3编制依据20712.2投资概算表20913经济评价21713.1基本依据和基本数据21713.1.1基本依据21713.1.2基本数据

11、21713.2财务评价21813.2.1财务支出21813.2.2供水成本21913.2.3水费核定及效益计算22013.2.4财务评价指标22013.3国民经济评价22213.3.1效益计算22213.3.2费用计算22213.3.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22313.4敏感性分析22514研究结论及建议226附件:1、*二水厂大坝河水库工程地质可行性研究报告2、水质化验报告3、*二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4、*二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图册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63号委员提案6、*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8号议案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县*镇为*县第二大镇

12、,该镇位于长江以南的中心地带,地跨东径1100110024,北纬3030043。东与*县相邻,北与*县接壤,西与*镇相邻,西南与*镇相毗。全镇国土总面积530.9km2,耕地面积97204亩,辖7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5564人。距*城94km,交通十分便利。*公路南北纵贯全镇,318国道东西横向穿过,两干线公路于*镇相交,赋予了集镇的繁华兴旺。乡村公路网状贯通全镇,通村率达93%。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州、县驻地单位51个,干部职工700余人,来自广州、深圳、浙江、重庆、四川等省市及当地个体经营户1500家,中、小学学生达6561人。新老集镇并列,*集镇城镇化已初具规模,是*县江南地区的经

13、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虽然*是*的江南重镇,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尤为滞后,集镇供水就是典型的实例。原*集镇一、二期供水工程,由于供水能力低,日供水量仅1973m3,枯水期流量仅为0.00925m3/s,2004年集镇最低日需水量为2400m3,由于供水池位置低而且压力较小,供水管径小,供水半径长、管网布局不合理,而且供水设施日益老化。目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根本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生活生产的需要,停水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一系列的水事纠纷,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同时,沪蓉西高速公路工程、宜万铁路工程的开工建设,大量民工、个体工商户集聚*,工程用水、生活生产用水供需矛盾日显突出。而且两大工程建成后,作为我州门户,外来流动人口还会剧增,加之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