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5003171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县殡仪馆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3工程地点:*县县城西郊下瑶三里牌4项目主管单位:*县民政局5项目承办单位:*县殡葬管理所6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7项目实施期限:3年(2009年8月2012年7月)8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该项目规划服务规模: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41280平方米,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最高殡殓服务能力达到1300具/年。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如下:(1)建设殡殓车间及办公服务楼3950平方米(火化车间、灵堂、悼念厅、办公服务楼、车库、骨灰寄存楼)。(2)购置殡殓车间设备(设施)12台(套)(燃油焚尸炉2台,冰柜6台、冰棺4台)。(3

2、)公用辅助工程(挡土墙1500 立方米、道路9000平方米、停车场1000平方米、园林绿化9744平方米、各类给水管道1175米、排水管道1830米、电力电信排管1400米等)。9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700万元,申请上级补助1000万元。10效益分析简述:经济效益方面,该项目建成后年均实现服务收入211.9万元,无法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营。因此,必须由*县财政每年至少补贴40万元,才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营。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我国殡葬改革工作的需要,是*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项目区全面实行火葬,节约土地,优化环境,革

3、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等。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项目承办单位*县殡葬管理所(殡仪馆)位于水南镇上南塘山烟山,是*县民政局下属单位,是集殡仪、火化、安葬于一体的殡仪服务单位。承办单位始建于2002年,2003年12月9日开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21人。馆内设施较完备,其中接运遗体的殡仪服务车4辆,悼念厅1个。2004年3月29日实现全境遗体火化后,火化服务区内遗体火化率达100%。三、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1编制依据(1)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的通知(民办发199010号);(2)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FGJ1

4、24-1999);(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5)*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等;(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其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资料;(9)其它调研资料。2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从调查分析*殡葬发展现状入手,对项目建设规模预测分析,对迁建*殡仪馆工程的必要性及意义、项目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总体布局、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实施进度、组织机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证,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初步评价

5、。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一 览 表表1-1序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规划总用地面积平方米41280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9503项目总投资万元17004资金筹措万元17004.1*县财政配套万元7004.2申请上级补助万元10005财务指标5.1服务收入万元211.9年均5.2地方政府补贴收入万元405.3总成本费用万元89.8年均5.4税金及附加万元11.6年均5.5财务内部收益率%6.0含地方补贴5.6财务净现值(ic=6%)万元1.2含地方补贴5.7投资回收期年13.9含建设期3年五、主要问题与建议1问题(1)项目品位定位有

6、一定难度,尽管研发设计工作一经完成,其定位也就相应确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2)项目时间较紧,建设资金能否按时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进度。2建议(1)在下阶段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优选设计方案,节省投资。(2)加快项目融资步伐,开辟多渠道融资途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其功能是,使人们在殡仪活动中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倡导文明、健康、进步的殡仪活动,起到移风易俗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同时对集约、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实现意义。*县是中央苏区

7、县,全县辖6个镇、7个乡,现有人口17.1万人,每年死亡人数约900多人。如按常规土葬每冢坟占地20平方米计算,则每年将占地30亩,且其中1/3以上是耕地。长此以往,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将愈演愈烈,而能开垦的荒山荒地将逐年下降,利用率将越来越低,可耕作的土地也将越来越少,势必从根本上制约着全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另外,在丧葬过程中,受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大操大办在当地农村盛行已久,铺张浪费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该县每年开销达2000万元,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两个文明建设,同时也影响全县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另外,随着横贯*县境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向

8、莆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给*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按照铁路线路勘察设计方案,路线正好经过原*殡仪馆所在地。2009年5月12日,向莆铁路建设部门提出了原殡仪馆、天阁陵园墓区整体迁建的建议。为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大局,同时确保全县殡改工作的正常开展,巩固已有成果,提高殡葬服务能力和档次,*县决定原殡仪馆整体搬迁建设。该项目已列入*县委、县政府“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目前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项目建设是支持和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县殡仪馆原址正好位于向莆铁路选址处。向莆铁路的建设将使京九线、浙赣线与即将动工建设的“沿海快速通道”福建段福厦铁路相连,这对进

9、一步完善华东地区铁路网络,推进山海协作,构建对内连接的战略通道,拓展湄洲湾港口腹地,实现港口资源共享,促进抚州市、三明市、莆田市乃至福建北部、江西南部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促进祖国统一等意义重大。因此,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着想,*县殡仪馆整体迁建是必要和紧迫的。2项目建设是服从城市整体规划,特别是城市经营规模扩张战略发展的需要。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县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县域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城区居民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县殡仪馆现有的服务规模,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已不能满足全县殡葬需求。该项目通过异地重新规划设计,并按三级馆标准

10、进行建设,从而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不仅为推进全县丧葬改革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县城市规模做大做强提供配套条件。3项目建设是当地“二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殡仪馆在我国又是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阵地,起到移风易俗,升华人们的思想的作用,使整个丧葬过程成为文明、健康、进步的活动。因此,该项目的建设都要按着这个要求,使其达到应有的功能。4推进和加快殡仪馆正规化建设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殡葬事业是独家经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局面必然会被平等竞争、共同拥有的市场所打破,

11、要想占领和巩固这个市场就必须向人们提供满意的殡葬服务,而搞好殡仪馆的建设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加快殡仪馆的更新改造和正规化建设,是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殡仪馆自我生存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所以,应争取时间加快殡仪馆的建设,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一、需求分析殡仪馆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殡仪馆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口,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根据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21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和死亡人口将达到相对的高峰期。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规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

12、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特征为制定殡仪馆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殡仪馆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治丧场所。*县殡仪馆服务范围为全县13个乡(镇)17.1万人。*县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全县有汉、畲、回、苗、满、土家、侗、布依、壮、蒙古、彝、仡佬、高山、仫佬、纳西、东乡等16个民族。*是中央苏区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根据*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全县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十一五期间(20012005年)全县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13、为1.70,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2。“十一五”期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3.5%以上,并逐年稳步提高,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年出生水平控制在13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15以内,到2010年末,计生总人口控制在17.56万以内(不含流动人口)。另外,据*县统计数据,2004年至2008年间,死亡人数4295人(2004年829人、2005年852人、2006年816人、2007年881人、2008年917人),年均死亡率5.1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项目服务区现状总人口约17.1万人,人口自然死亡率为5.11,则现状(2008年)火化量每年约917具,平

14、均每天2.5具;随着县境交通区位大幅改善,工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至中期(2020年)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2%测算,即年火化量为1163具;远期(2021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3%测算。二、项目服务规模与建设标准1项目服务规模规划服务能力:通过上述估算及火化工作效率分析,火化车间规划安排2台燃油焚尸炉,最高年殡殓业务量可达1300具(3.56具/日)。而根据上述项目服务需求分析可知,项目服务区在16年后死亡人数才能达到1300具/年以上,因此,该项目建设可满足项目服务区相当长时间内的服务需求。2建设标准该项目将严格按照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中第一至第

15、二十二项有关要求并按三级馆进行建设,综合评分达360分以上。远期目标努力把*殡仪馆建成二级馆,综合评分达480分以上。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1地理位置*县地处福建闽西北部,东临顺昌,南接沙县、明溪,北与邵武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511740,北纬26262704。根据“项目选址意见书”,*县殡仪馆新馆址位于*县县城西郊下瑶三里牌,距离城区3公里。现状用地呈南北长、东西窄长条形状,东临乡村公路和金溪河,南、西、北均与山体为界。场地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用地高差较大,最高处高程227.7米,最低处高程为入口处187米。项目选址处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2用地面积及土地权属类别现有总用地面积41280平方米,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供地方式为划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