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步练习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986358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步练习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步练习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步练习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步练习D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步练习D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步练习D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同步练习D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6.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 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根据大陆漂移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中( )A . 太平洋B . 大西洋C . 印度洋D . 北冰洋2. (2分)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 火山湖 B . 海岸边的怪石 C . 喜马拉雅山 D . 沙漠中的石蘑菇 3. (2分)下列地貌景观,属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 “U”形的冰川谷B . 云南石林C . 夏威夷群岛D . 戈壁、荒漠4. (2分)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

2、作用引起的是( )A . 火山湖B . 沙漠中的蘑菇石C . 喜马拉雅山D . 海岸边的怪石5. (2分)读者杂志社倡议的“保护母亲河,营建读者林”活动,在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目的是减小下列哪一方面的作用( ) A . 流水B . 风力C . 冰川D . 生物6. (2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从引起地貌变化的作用角度理解应属于( ) A . 内力作用B . 外力作用C .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D . 以上都不对7. (2分)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A . 太平洋B . 大西洋C . 印度洋D . 北冰洋8. (2分)死亡后会成为逐渐成为岛礁的动物是(

3、) A . 海豚B . 鲸鱼C . 珊瑚D . 企业9. (2分)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来自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 风力侵蚀B . 火山喷发C . 地壳运动D . 流水侵蚀二、 读图分析题 (共1题;共9分)10. (9分)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4、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 A . 火山和地震B . 宇宙的起源C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D .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1、2-1、3-1、4-1、5-1、6-1、7-1、8-1、9-1、二、 读图分析题 (共1题;共9分)10-1、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