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黄希庭_练习题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124942739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_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_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_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_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_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_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黄希庭_练习题(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练习题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 、 和 。2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 ;另一类是 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3 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 , , 三个基本特征上。4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 , , 三项基本原则。5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 , , 三大类。二、选择题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 )A.选题和提出假说 B.设计研究方案 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 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2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

2、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描述心理事件 B.揭示心理规律 C.探明心理结构 D.确定心理机能3 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 )。A.自然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4 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 )变量及其相互关系。A.刺激变量 B.中介变量 C.反应变量 D.机体变量5 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A.变量的因果关系 B.负相关 C.相关的强度 D.正相关 三、名词解释1.认知过程2.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4.心理特征5.心理结构 四、简答

3、题1.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2. 什么是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3. 什么是刺激变量,它有哪些形式?4. 什么是机体变量,它有哪些特征?5. 什么是实验法?五、分析题1. 采用自然观察法研究心理学问题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2. 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两种方式,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3. 分析相关与因果之间的关系。4. 在心理学中,相关研究与实验法在试图建立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5. 分析实验法的优缺点。六、论述题1. 试对个体心理现象进行分析?2. 怎样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

4、学? 3. 怎样才能做到使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公开接受检验?4. 阐述心理学研究中对主客观资料进行科学整合的含义。5. 阐述当代心理学的特点。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一、填空题 1. 神经系统是由巨量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组织与结构的总称,可分为 和 。2. 脑是 主要部分,在构造上,按部位的不同分为 、 和 三大部分。3. 后脑(hindbrain)位居脑的后下部,其中包括三部分: , 和 。4. 中脑(midbrain)位于 之上,是 与 的反射中枢。在中脑的中心有一个网状的神经组织,称为 。5. 前脑(forebrain)是脑的最复杂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前脑主要包括五部分: , , , , 。

5、二、选择题1. 脑的三个主要的机能系统是( ),以及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分工和协作。A.感觉机能系统 B.运动机能系统 C.联络机能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2. 下列哪些是神经元的组成部分( )。A.细胞体 B.树突 C.轴突 D.髓鞘3. 大脑皮质的体表感觉代表区的感觉投射有( )特点。A.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交叉的 B.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倒置的 C.感觉不灵敏的部位,所占的代表区域较大D.感觉灵敏的部位所占的代表区域较大4. 能应用与人类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有( )。A.选择性繁殖家谱分析法 B.群体调查分析法 C.家谱分析法 D.双生子研究三、名词解释1.中枢神经系统2.周围神经系统3.选择

6、性繁殖4.遗传5.表现型四、简答题1. 什么是全或无定律?2. 什么是内分泌系统?3. 什么是功能磁共振成像?4. 什么是双生子研究?5. 什么是事件相关电位?五、分析题1. 分析各大脑皮质投射区的主要特点。2. 分析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特点。3. 分析大脑皮质联络区的主要特点。4. 分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机能。5. 分析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六、论述题1. 试述心理脑机制的研究方法。2. 讨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3. 论述神经系统各部及其主要机能4. 论述脑的运动机能系统的主要特点。第三章 心理的环境基础一、填空题1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具备的两个基础是_和_。2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主

7、要有_和_。3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声,需要具备三个维度_、_和_。4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_、_和_。5个体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而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称为_。6风俗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和_。二、选择题 1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提出的重要环境理论是( )。 A行为环境理论 B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C动力场理论 D心理社会发展论。 2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下列属于亚文化的是( )。 A人种文化 B年龄文化 C郊区文化 D学校文化。 3“口服心服”和“口服心不服”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从众 B服从 C听从 D盲从。 4在现代社会中,多数手机用户的铃声都采用彩玲,这反映的社会心理现象

8、是( )。 A舆论 B服从 C风俗 D时尚。三、名词解释 1心理环境 2社会影响 3从众 4舆论 5. 群体人格四、简答题 1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什么意义? 2从众的原因有哪些? 3高社会密度对我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有哪些? 4布朗芬布伦纳把个体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哪些类型?五、分析题 1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老师也经常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教导学生,你认为这些做法合理吗?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丰富的内容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但人们对网络的作用却是褒贬不一,对此你如何评价?32007

9、年山西洪洞黑煤窑非法用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山西黑砖窑事件早在02年就有所曝光,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连总理也做了批示的,但却没有根治,事隔四五年后,经记者一再报到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效应,这种事情最终在相关部分的干预下得到了有效解决,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事件得以解决的原因?六、论述题 1试述心理学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理论 2试述拷贝世界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3试述社会对个体心理与行为影响的主要表现。 4举例说明舆论、风俗和时尚对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第四章 人的毕生发展一、填空题1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_、_和_。2个体生长和发育中非常繁忙、最引人

10、注目的阶段是_。3脑的发育在个体早期相当迅速,约在_岁时就几乎达到成人水平。4现代心理学中最有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是_和_。5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和_。6青少年期的标志是_的到来。二、选择题 1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柯尔伯格 D埃里克森 2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 )。 A访谈法 B对偶故事法 C实验法 D两难故事法。 3依据皮亚杰的观察发现,儿童认知发展中形成“守恒”观念的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婴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难过,通

11、常停止探索活动;等与母亲重聚时受到抚慰,很容易回到探索活动中,这反映出的婴儿依恋行为是( )。 A安全性依恋 B不安全-回避型依恋 C不安全-抵抗型依恋 D无定向型依恋。 5个人一生发展中,在家庭生活及职业上的创造力感和成就感的高峰期属于( )。 A青少年期 B成年早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三、名词解释 1毕生发展 2横断研究 3依恋 4自我同一性 5。年龄特征四、简答题 1毕生发展的研究方法通常有哪些? 2婴儿依恋关系的形成阶段有哪些? 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分析题 1现代教育中,同一批入校的学生在年龄上相近,但学校往往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把他们分成

12、A、B、C班三类,分别进行教学和管理。对此有的学生很不满,社会和家长也多有怨言,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学家,你该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呢? 2现在,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城市目前几乎为100,全国农村也在70以上,独特的先天和后天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孤僻、社会交往不良,焦虑退缩等。请你从依恋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3假如有个学生要打扫教室卫生,因为没有工具,就去后勤处借,而后勤处借口工具都发到每个班里了为由不借给他,这个学生在打扫卫生和偷工具之间徘徊了良久,觉得偷工具来打扫卫生以避免第二天的惩罚。请你站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角度来对这一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比较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 3试述婴儿期认知发展的特点。第五章 需要、动机与价值观一、填空题1._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2.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即_、_和_。3. _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4.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认为:人有两大类本能。一种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