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4935564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摘要: 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居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关键字 :老年人 居住建筑 Abstract: The current system of residential design concepts to consider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on small residential design should be how

2、to adapt to the aging society and how to meet the hous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has become part of our fac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be considered. This article summed up the home of the elderly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elderly o

3、n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the elderly living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a number of exploration. Keywords: Older residential buildings人口老龄化即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预计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人口将迅速老龄化。这种人口变化对于资源是一重大挑战。虽然发达国家是逐渐地老龄化,但这些国家仍面临着老龄与失业及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续性之间关系所造成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却同时面临发展问题和人口老化

4、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岁以上老年人为.亿人,占总人口的.,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到年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亿之多,年岁以上的老人将达.亿之多。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又具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在解决当前城市问题时,为老年人提供既住得起又感到舒心自在的养老场所,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养老观念的变迁中国的社会基础源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延伸至今。只有那些鳏寡孤独老人才会被社会慈善

5、机构开设的养老院所收容。这就形成一种观念上的障碍:凡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或者缺儿少女,或者子女不孝,总有一种不体面的卑微抑郁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大家庭必然要解体。全家人很难生活在一起。这是回避不了并且必须面对的现实。由于社会现实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变。传统的认为离家养老不体面的观念,或父母离家养老,子女被认为不孝的观念都在改变。出路就在于大量地修建具有良好社区网络服务系统的老年公寓或老年住宅。给老年人创造既区别于传统养老院,又让子女放心、老人舒心的新型老年安居小区。在这里,应该有周密的网络,有专人照顾生活、提供及时医疗保健和卫生的服务系统,有供老年邻友

6、之间聚叙以及与子女探亲团聚的空间设施,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家庭气氛。这是民政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建筑设计部门、开发建设部门都必须关注的新趋势。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到岁发育达到顶峰,稳定一段之后过岁机体开始走下坡路,身高大约每年以的速度回缩,至岁可能回缩,有人甚至更多。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与青壮年完全不同,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处于老年阶段的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

7、,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3)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4)安静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 (5)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

8、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6)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主要有四种居住形式:单独居住。指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自理能力较强,独自居住,没有依靠任何子女或亲属。这种居住形式家庭关系单一,代际之间的干扰少,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但是随着老人年龄增大,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日常生活缺乏照料,老人就会出现寂寞孤独感。共同居住。指老年人与子女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居住在一起。这种居住形式对社会稳定、家庭和睦和老人健康都有好处。但是由于

9、社会的发展,家庭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代际之间生活习惯和观念存在差异,又受到经济因素制约家庭住房面积不足,设施不配套,老年人的居住条件无法得到改善;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下,生存压力大,人口流动频繁,这些都限制了共同居住形式的发展。相邻居住。指老年人与子女或其他亲属相互独立居住但距离不远。这种居住形式,老人和子女能保持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经常探望和相互照料,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老年居住形式。集中居住。集中居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老年服务机构度过晚年的形式。这种居住形式大致可分为老年公寓b和养老院,费用支付有社会赞助、政府拨款和个人承担三种方式。由于我国刚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服务机构数量少,而且设施好的

10、收费高,收费少的配套设施差、服务水平低,致使集中居住形式的养老方式在我国并不盛行。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住宅设计单一,不能满足家庭和人的年龄变化对居住环境可变性的要求,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不利于“家庭养老”。第二,住宅区环境规划缺乏人性化设计,环境和建筑细部设计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考虑,缺乏适合老年交流活动的室内外公共空间和场所。第三,社会养老机构住房条件差,老人活动场地有限,服务质量低下,使养老机构设施利用率低。有的养老机构设施比较好,符合老年人需求,价格却令许多老年人望而却步。第四,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平衡,社会不能提供足够的养老

11、设施,使相当大一部分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由于缺乏足够的养老资金,居住状况非常恶劣。与老年居住建筑有关的规范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发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c,作为重要的老年居住建筑设计规范,它明确指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为老年人居用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须执行条文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是指老年人长期生活的场所,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干休所、老人院养老院、敬老院和托老所,也包括普通住宅中供老年人居用的部分;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建筑是指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建筑。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并非特指某类单一涉老的建筑设计规范,而是具有普遍覆盖意义的一切服务于老年人的

12、建筑设计都必须执行的规范。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安全第一。这是一切老年建筑、老年设施设计思考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其优劣的标准。规范特别强调了出入口、水平通道、垂直交通升降设施,以及卫生间和起居空间休息室等部位的安全设计。规范的施行刚刚开始,虽然目前还不尽完善,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它必将对社会老年事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国外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我国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下面介绍一下国外老人居住环境的发展。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划分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划分的依据是老年人所需社会服务支援的程度。1986年,国际慈善机构(HTA)制定了老

13、年人居住建筑的分类标准:a类:非老年专用或用作富有活力的退休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住宅。他们有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可独立生活在自己的寓所中。b类:可供富有活力,生活基本自理,仅需要某种程度监护和少许帮助的健康老人居住的住宅。c类:专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人建造的住所,附有帮助老人基本独立生活的设施,提供全天监护和最低限度的服务和公用设施。d类:专为体力衰弱而智力健全的老人建造的住所。入住者不需要医院护理,但可能偶然需要个人生活的帮助和照料,提供监护和膳食供应。e类:专为体力尚健而智力衰退的老年人所建的住所。入住者可能需要某些个人生活的监护和照料。公用设施同d类,但可按需另增护理人员。f类:专为体力和智

14、力都衰退,并需要个人监护的老人所设。入住者中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因而住所不可能是独立的,可为住者提供进餐、助浴、清洁和穿衣等服务。g类:入住者除同f类外,还有患病、受伤的,临时或永久的病人,这类建筑中所提供医疗和护理的应是注册医护机构,住房几乎全部应为单床间。除此之外,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相应规定了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的划分标准。国外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与该国对老年问题的政策、制度有关,同时也与其文化背景有关。(一) 美国的老年人居住建筑早在60年代末,美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1980年,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30岁及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占人口比重的11。其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则产生于20世

15、纪30年代。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主要有3种类型:独立式老年人住宅满足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一般为普通住宅和老年人专用住宅,后者多数是带厨卫的一室户,平面紧凑,采用标准构件,造价经济,总体布局上注意将老人住宅群布置在社区中心附近,结合社区服务设施、社交场所、医疗中心及交通设施。集合式老年人住宅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提供老年人所需服务,一般不包括医疗和护理。住宅内有方便、安全的社交娱乐场所和公共食堂等各类设施,并有完备的保卫和报警系统。护理型老年人住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医疗服务,建筑按无障碍设计。卧室卫生独立,起居室和厨房共用。按照所提供护理程度的高低,又可分为养老院和护理院两类,护理院的医疗护理设

16、施较养老院更加完善。但该模式不太受欢迎。(二) 瑞典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瑞典是继法国之后,于1890年第二个进入老年型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将达22.29。瑞典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住房政策以扶助老年人独立生活为目标,同时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年人长期居住在一个他们熟悉的地方和环境中的意愿。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主要有:普通住宅瑞典88的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私宅或租房。这与该国老年人有较强的经济能力相关。居住普通住宅的老人由社会福利委员会提供看护、帮助和其他服务。年老者专用公寓是设立在普遍公寓中的老年人专用住宅单元,室内设备为适应老年人专用而设计,还配备管理人员,老人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