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4935390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仪陇县歧山小学校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二O一二年二月八日(草稿)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导,认真落实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全面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借鉴和运用外地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与方法,结合我校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全力以赴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上作文章、下功夫,探索出服务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二、改革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努力,师生对高效模式熟练掌握;通过两年的努力,形成学校的高效课堂特色。三、方法步骤

2、(一)组织领导1、领导小组组 长:杨倓副组长:林丽组 员:高玉书、彭应雄、张义明、张 泽、邱术梅、 苟小梅、邓红勤2、学科指导组语文学科组长:张义明 组 员:邓红勤、刘 强、 彭发容、蒋朝晖、王 钧、唐玉华、 朱 全、邹春燕、彭应雄数学学科组长:张 泽 组 员:高玉书、程 诚、 邓英怀、唐昌亮、谭 刚、苟小梅、 魏丽军、许 智、邱术梅英语学科组长:王 宏 组 员:唐 燕综合学科组长:林丽 组 员:龙思潮、阳云丰、 陆玉娟、刘 婷、翁秀菊3、培训机构(1)培训对象: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2)培训师队伍:教科室专家、学校业务骨干(二)时间与对象1、在时间实验与运用上:从2012年2月至2012

3、年3月,对象为全校任课教师,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学生。领导带头,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推进铺开实践学习。3、学科教师:一年级 语文 邹春燕 数学 程 诚 二年级 语文 朱 全 邓红勤 数学 邓英怀 唐昌亮 三年级 语文 彭应雄 数学 谭 刚 四年级 语文 刘 强 张义明 数学 苟小梅 魏丽军五年级 语文 彭发容 蒋朝晖 数学 许 智 高玉书 英语 唐 燕六年级 语文 王 钧 唐玉华 数学 邱术梅 张 泽 英语 王 宏各年级在学校实施方案指导下,于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前制定出本班的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交学校审阅。 (三)培训学习 印发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解读材料,集体组织

4、学习,从听课直观感受课堂教学模式到模式解读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理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四)实施预设实验学习分段安排:“实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基本掌握模式;以年级推进学习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达到熟练运用;学校整体推广学习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形成特色模式。(五)基本模式“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第一环:学习预习,教师导学;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第四环:学习探究,教师引领;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其模式解读附有学习材料一份。(六)导学案1、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1)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

5、厘米,左右为1. 5厘米,正文为5号宋体。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2)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的结构特点,课上问题要求明确且问题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C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A为应用拓展题)。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

6、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成为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3、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的一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2)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参考书,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3)使用说明把本节内容放在该学科

7、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本节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提醒。所有这些,预习指导时,要向学生说明清楚。(4)学生预习。复习巩固的内容可以以少量的题目进行复习,导学部分的内容不能习题化,应将知识点问题化。(5)合作、探究与展示。(6)当堂检测。必须在课内独立进行。(7)课堂总结。尽量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加以点拨或补充。(8)作业布置。(9)反思。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课后还要有教师的反思。4、导学案的编写过程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

8、员先集体备课,再研究商讨主备教师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下一周的备课任务。主备教师在集备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备课,交给分管领导,修改后交给主备教师,主备教师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分管领导。具体流程为:(备课要求)(1)教研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教师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教师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最后确定每节课的导学案。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2)教研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教师、一学期两次。备课组长将分工安排表打印、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并交分管领导一份备查。(3)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

9、导学案。(4)主备教师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提供电子稿,并打印交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发给组内教师,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做好讨论准备。(5)教研组长审核导学案。(6)分管领导审批导学案。(7)教研组长交年级领导负责打印。(8)分发给任课教师。(9)任课教师用红笔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5、导学案的使用(一)新授课(1)课前活动。(2)导入、出示学习目标。(3)自主学习。(4)小组台作探究。(5)高效展示、点评。(6)

10、巩固落实、检测过关。(7)总结、评价课堂。(二)讲评课(1)反馈检查情况。(2)研究错因、自主纠错。(3)小组合作、探究。(4)展示交流。(5)落实、巩固。(6)总结、评价课堂。(七)上课要求 1、学情调查上午第一、二节课的导学案,课前由小组长收齐每组学生导学案,学科组长批阅、组间互批,教师检查批阅情况。第三节课(含第三节课)以后的导学案由教师收齐、批阅。每位学生认真完成得1分。(教师做第一次学情调查)2、解读目标教师(或科代表)利用课间时间在黑板固定位置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关键字词,并板书课题。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约1-2分钟)3、复习引入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

11、,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引入新授课。(约1-2分钟)4、分工合作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学过程中的问题,然后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和点评任务,要求学生讨论本组任务,音量适中。讨论时,组长安排本组内一位同学板演或准备展示内容。板演时字迹要求工整、写好组名。同时其他同学讨论他组问题,做好补充、点评、质疑等准备。全员参与得6分,一人不参与扣2分。(1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二次学情调查)5、当堂展示学生代表分组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读、介绍、表演、小报、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要求形式多样,学生声音宏亮,肢体语言恰当,感情丰富。其他组的同学自主点评、补充、质疑、对抗。教师要进行点评、激励、引导、分析、点拨、

12、讲解,并提醒学生用红笔记录知识要点,同时给每个小组打分。展示打分时按A、B、C分别计2、4、6分,学生的点评、补充、质疑等每次加1-3分,展示以B、c层次学生为主。(2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三次学情调查)6、总结提高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或知识框架的构建。学生总结可酌情给1- 3分。(1-2分钟)7、当堂检测测试本节课的要点,可通过书面练习、口答、讨论等形式。教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可酌情给13分。(2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四次学情调查)8、分数统计教师或教学助手在当堂检查时根据各环节的计分要求,核算每个小组的总得分,结束前进行点评,班长或科代表下课时将分数填在墙上的小组评价表上。9、布

13、置作业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布置适量作业。布置家庭作业时,每门学科的完成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含预习导学案的时间)。10、预习指导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下一节课时导学案,教师进行预习指导。(12分钟)11、批阅学案小组长收齐本节课导学案,教师批改导学案,检查作业完成、红笔订正、检查正确率等情况,并进行打分。发下去后,学生将错题用红笔在导学案右边进行订正。(教师做第五次学情调查)(八)小组建设及评价制度一、学习小组的划分(一)基本形式: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24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

14、争创造了条件。(二)操作方式:1、小组的基本确立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40人的班级规模构建24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0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0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2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B、C、D。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优等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在学习上可

15、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1) 选出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成绩应该优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曰进、翱翔、合力、雄鹰,让每组成员集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