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930346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项目时间粮食棉花钢煤原油1952年1.63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亿吨44万吨1956年1.92亿吨144.5万吨447万吨11.0亿吨116万吨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1952年、1956年”,这时中国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在

2、上升,说明B、C两项正确;钢、煤、原油的产量比粮食、棉花的产量上升比例明显要大得多,说明A项错误,D项正确。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2中共“八大”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突出反映了我国()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尖锐C社会生产力非常落后D经济体制非常陈旧【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结束后,主要矛盾的实质就是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3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生产资料所有制阶级结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ABCD【答案】A【解析】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支配地

3、位;剥削阶级不复存在,被改造成了社会主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对此中共八大有明确的叙述。4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A超英赶美B效率就是生命C摸着石头过河D造反有理【答案】A【解析】“超英赶美”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流行语,“效率就是生命”“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语,“造反有理”是“文革”时期的流行语。故本题选A。5下图为“大跃进”时期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浮夸风B高指标C瞎指挥D不尊重客观规律【答案】D解析“大跃进”是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

4、高速度的情况下,轰轰烈烈开展的,这也是其主要失误之处,故选D。6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人民公社化的弊端,其实质是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选A项。7“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

5、发展的水平【答案】A【解析】采用排除法,B项是指“文化大革命”,D项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三者都符合,但不是其发生的根源。8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这主要是为了()A引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B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C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D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答案】B【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从而使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的背景不符。9下列趋势图,最能显示“文革”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文革”

6、期间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措施使国民经济有所复苏。10下列对我国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最恰当的评价是()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依据阶级斗争这一主要矛盾制定方针政策C我国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实行了冒进政策D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答案】D【解析】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十年的总体特征。注意时间限定“19561966年”,A、B、C三项都是指这段时间曾一度出现的现象,但不代表全部。这段时间虽然出现过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11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有的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以抒发美好愿望。下列春联可

7、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是()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争荣”D“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答案】C【解析】“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是指十年“文革”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影响;“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是指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因此答案选C。1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答案】C【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集体农业的消失,这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3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答案】A【解析】B项和D项是指家庭承包责任制;C项是不正确的,二者性质是相同的,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表述是二者的共同目的和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14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9、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答案】B【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当时还未提出,D项不符合题意;农村改革主要是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这给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的借鉴意义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社会现象不可能包括()A父子兄妹在耕作生产责任田B深圳利用外资进行经济建设C秦皇岛拥有大量海内外客商D浦东新区出现许多跨国公司【答案】D【解析】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开始于1990年4月,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条件。16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项目1992年比1978年增

10、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5倍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B国民经济高度繁荣C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A项中的“实现”,B项中“高度繁荣”不符合史实;C项中“市场经济体制”未反映,由“1978”提示可推断出我国经济发展增长有赖于改革开放的进行。17下图是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发行的股票。作为史科,该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C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D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答案】C【解析】回

11、答本题可从股票上的时间来判断分析,1984年创立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A项社会主义改造时间是在19531956年,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是在1981年,D项“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时间上都不符合,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18上海市的高冉同学在一本书上了解到1984年党中央开放了14 个沿海城市,而他的家、叔叔的家、姑姑的家、爷爷奶奶的家均在上海以南的开放城市中。那么,他们的家可能在以下哪些城市中()湛江北海宁波广州武汉ABCD【答案】A【解析】武汉不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排除即可。1920世纪80年代前期

12、,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B我们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C“人家”和我们都错了D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含义看: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要想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A、B两项未能反映材料的实质含义,C项结论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2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3、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C【解析】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思想。中共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这一理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所以本题答案是C项。21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经济成分1978年1987年全民所有制企业77.6%59.7%集

14、体经济22.4%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为05.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A。22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如下政治词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一五”计划“大跃进”以阶级斗争为纲股份制改革ABCD【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革”时期的;股份制改革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23“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