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督一检“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4930334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督一检“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督一检“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督一检“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督一检“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督一检“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督一检“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督一检“汇报材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勤劳促发展,以实绩报社会迎“省督国检”汇报材料一、学校概况兴文县建武初级中学校,坐落在川南崇山峻岭的深处,青山包围,绿水环绕的九丝城镇中心德胜街村,离县城63公里,位于兴文县、珙县和云南交界地,服务于九丝片区所有乡镇(包括原德胜、建武、簸峡、文印、毓秀)和先锋、石林的部分村社以及珙县境内的曹营、石碑的部分村社。辖区内人口约四五万,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牌中学。学校始创于1958年,校址在今建武小学(校场坝), 1975年学校迁现址并招收高中,1980年经上级批准开始招收初中,1984经地区行署批准为职业高中,1997年根据县职业高中统一规划,停止职高招生,从此,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初中毕业生。200

2、6年根据县政府对学校布局的调整,学校更名为“兴文县建武初级中学校”,工作重点定格为“办好初级中学,巩固两基成果,推进 两全目标,为高中输送优质生源,为社会培养合格中学生”。建武中学现占地三十余亩,有18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64人,在校学生962人,住校生近七百人,是兴文县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现在,学校建设有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远程网络教室;比较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功能比较齐备的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等;有功能齐全的校园广播系统;有比较标准的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和200米环形跑道这些比较齐备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为九丝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定位山区教育,多方寻求发展近年来,

3、建武中学按照县委县府要求,认真抓实普及义务教育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从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整合各方各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教育发展。(一)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在县镇两级政府地高度重视下,学校通过争取上级财政划拨和自筹经费相结合的手段,加大对教育设备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2007年兴文县政府投资250万元,征地十余亩,新建了近三千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改建了学校图书室、电教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以及各类实验室,完善学生食堂的整修和改善,修建了环形跑道、足球场,硬化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2008年,政府投资30万元,新建了学生公用厕所和澡堂;2009

4、年,投资20余万元,硬化了环形跑道、篮球场,规范了学校绿化地带;2010年,政府投资近三百万元新建25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2011年正投资200万元新建学校综合楼。(二)目标定位明确,普教工作实在。一直以来,县镇两级政府在高度重视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建武中学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指导,始终依照“办好农村初中,落实基础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着眼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建武中学为“农村寄宿制窗口示范学校”。 建武中学服务于四五万人口的辖区,2011年13周岁以上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6%,辍学率为1.7%,学生毕业率为100%,初中阶段完成率为111.8%;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

5、7.9%。几年来,初中普及率总保持99%以上。完全依照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在保证普及农村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普职高的升学率。(三)明确思想理念,突出创新管理。相对而言,建武中学地势偏僻,条件有限,但是, 50多年的风雨历程,传承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全校教职工不计得失,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克难奋进,以优良的教育质量取得了社会的信任,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在各级领导地高度重视和热心关怀下,建中各届领导班子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理念,贯穿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科学发展的思路,炼造出建武中学“学生成才,教师成名、学校成功”的办学新思想。形成了“诚信、自律、

6、好学、善思”的优良学风。在学校管理上形成了极为健全的、系统的模式,在管理系统中坚持学校校长负责,部门部署,年级督察,班级落实的层层管理体制。在管理制度、内容的建立和健全上,积极发挥学校工会和教代会的巨大作用,落实制度建立程序,确保“人本管理,和谐发展”;在管理的实施上,学校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和条例,形成比较完备的建武中学内部管理集;另一方面,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细化了管理内容,实行评估过程的量化操作,既保证了管理考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又全面发挥了学校各类制度的激励作用,促进学校在稳定中发展。近年来,学校逐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校本管理。抓住“人”这个最核心要素,通过

7、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构建学校内管理改革的强大动力源、思想库和监督哨。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创造学校安定团结,风正心齐,人气旺盛,人心思进的局面。不断探索学生“三全管理”(全员参与,全面负责,全程跟进)模式,改进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加强三风建设。(四)抓实教学科研,助推质量提升。在教学管理上,建武中学始终坚持以“教学科研为载体,教学改革为目标”,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上,积极寻求科研强校之路。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校本研修为基础,校本培训为手段,课题研究为渠道,重点围绕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简略性,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生能力的实用性进行探讨。综合研究校本课程

8、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和学生的潜能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研究成果与工作成绩结合、长与短的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2004年我校参与研究的省级重点课题利用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通过成果检测,完成结题报告,通过专家评审荣获市级课题二等奖。从2007年秋期开始,我校因地制宜,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茬平杜郎口中学办学理念,又落实了“先学后教,构建高效课堂”的科研课题建设,探索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现在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集体备课模式,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一改教师长时间讲授的现象,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

9、知识,促进了学生能力地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抓实教学教研,不断提升学校形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生升学人数稳步上升: 2007年102人,2008年达114人,2009年我校升学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普通高中升学人数达到146人,报考学生升学率达 75%,其中升入国家级示范高中二十几人,省级示范高中近60人,2010年有132人升入普通高中和各类示范高中,2011年再次打破历史,普通高中上线人数达191人,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高中达到75人。(五)扩大学校规模,壮大师资队伍。按照县政府和县教育局规划,落实教育的均衡

10、发展,全面打造“农村寄宿制窗口示范学校学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5亩,发展为现在的30多亩,教学班额,由原来的十二三个教学班发展为二十几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原来的六七百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一二;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和壮大,由原来的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基本改变了过去建武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的面貌,形成了“学科丰富,专业过硬,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六)整合软件功能,提高育人质量。在学校硬件得到加强的基础上,学校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强化。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各类示范学校为载体,增强育人的软实力,实现学校“绿化、美化、净化、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浓烈的育人氛围。三、立足农

11、村初中,打造特色教育。作为身处僰王故地,具有悠久古僰文化底蕴的建武中学,正在依托对古僰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努力打造“教学积极,学习努力,氛围浓烈,影响深远”的“建中”品牌式教育,并正形成如下特色:(一)特别的教学模式,热烈的教学风气。为了开创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推进山村孩子的素质提升,自2007年秋期以来,我根据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茌平杜郎口中学办学理念,开展的“先学后教,构建高效课堂” 课题研究活动,正逐步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规范的集体备课模式,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向上的学生发展模式。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努力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地有力整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迅速发展

12、的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能力地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重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建造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脊梁,浓厚的文化特色必将对学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想地发展,思维地开阔,个性地张扬。为此,建武中学不惜投入巨大的资金,强化校园文化,现已建设了“古僰特色校门”、“休闲励志广场”、“鉴古省身浮雕”“故乡韵味长廊”等,这些民族特色浓郁的校园素材,已经逐步构成了建中的特别文化,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三)张扬建中个性,抓实特色教育。近年来,建武中学围绕着学

13、校的办学目标,积极张扬建中个性,打造建中特色的教育。一方面,努力发扬山区艺术教育的总体优势,认真抓好学校的艺体教育、民族艺术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在省市县举办的各类艺体活动和比赛中,学生都有上佳表现,为建武中学争得荣誉。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现已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2011年的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科技实践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未来,学校将努力利用成果,带动发展,促进建武中学的素质教育跃上新台阶。四、着眼未来教育,落实发展规划 “工作无止境,目光更远大”, “十二五”期间,建武中学将主要从未来教育的形势入手,明确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

14、划,全力实现“打造农村寄宿制窗口示范学校”“市级示范初中”的目标。第一,发挥学校区位优势。继续依据建武中学处于原文印、毓秀、德胜、建武、簸峡五个乡镇的中心区域的地理特点,发挥学校集聚区域内教师、学生的“洼地效应”,实现对文印初中部,毓秀初中部的归并,到2014年学生人数达到1200名,25个教学班,并注重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建中品牌”。第二,打造农村寄宿制窗口示范学校。依据我校独特的地理和区域位置,我校在2011年学生公寓建成后,全面推进农村学生寄宿教育,优化农村初中教育结构,提升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农村教育,为偏远地区老百姓干出实绩。第三,进一步完善设备设施。根据教育发展形势,

15、学校将要逐步拓展空间,以适应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我校将在2011年完成学校综合楼修建,用于教师办公和教学辅助用房,增强学校艺体学科、实践学科教学功能。学校将在2011年强化学校小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远程多媒体室等各功能室。并将在未来两年扩建学校图书室,创建学校图书馆,建设语言实验室,创建学校多媒体网络,扩大生均资源占有份额,提升育人质量。第四,抓实校园美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2011年,学校已经完成了学校文化打造的首期工程,成功改建了学校校门,打造了学校文化广场和学校文化长廊,奠定了“灵魂陶冶,奋进建中”的校园文化基础。未来几年,学校还将分步搞好新老教学

16、区的美化、绿化。在成功创建“市园林式单位”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花园式学校”建设。依据古僰文明的内涵,在校园内布设建筑小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在校园内布设园林雕塑;建筑小品,园林雕塑,力求就地取材,彰显特色,取向正确,含义深厚。真正实现“美化有品味,绿化有层次”,全面打造“文明建中,美丽建中”形象。第五,抓实教师成长和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继续落实,建武中学师资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完善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努力通过“全员参与远程培训,部分安排外出学习”“依托校本研修,抓实二级培训”“搞好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要求终身学习,鼓励不断进修”等理念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逐步增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能力,力求通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兴文县建武初级中学校二一一年十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