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926459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吸引外来文化 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C促进民主改革 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解析:选D本题要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袁世凯当时在思想界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很显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实质是要让资产阶级思想得以包容,故答案为D项。2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

2、识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选A“打倒孔家店”是对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体现的是对东西方文化的非理性的认识。3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举起了民主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选D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推翻清朝统治和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属于政治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新思想;另外,辛亥革命对旧的思

3、想文化批判不充分,它的这个缺失由新文化运动来弥补。4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A非理性的 B完全错误的C片面的 D中肯的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爱国主义热情,但存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局限,所以该评价是中肯的。5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提出文学改良主张解析:选B材料说明陈独秀认为当时的共和立

4、宪不是出于民意,不是真正的共和,他维护民主共和,力图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因此选B项。6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他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选A由材料“陈独秀”“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7陈旭麓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

5、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这里“偏向”主要表现在()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坚决批判专制独裁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据材料“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可知“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答案选C项。8“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解析:选B从材料中“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可知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故选B项。二、非选

6、择题(18分)9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

7、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材料三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青年的误会(1)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6分)(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6分)(3)

8、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教材所学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平等博爱”“人道主义”“自由思想”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共和立宪制”“保守纲常阶级制”“绝对不可相容”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从儒学的历史地位与袁世凯的尊孔复古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出发,思考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与材料三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革除旧道德”“平等博爱人道主义自由”和材料二中的“独立、平等、自由”等信息进行概括。答案:(1)观念: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内容: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2)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历史原因: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3)关系: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导致材料三中“青年的误会”。作用: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