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920633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嵬(其二)课例赏鉴该课例获海南省首届中学语文教师“十佳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竞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海口)执教王嫣雪 观察苏盛葵 【课例实录】 第一环节:简要导入 师: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第二环节:词句感知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押韵,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字音,再齐声朗读。 多

2、媒体显示第一步:正音断句并出示嵬、卜、柝、筹的注音和节奏的划分:马 嵬()李商隐 海外筑徒闻筑更筑九州, 他生筑未卜()筑此生筑休。 空 闻筑虎 旅筑传筑宵 柝(), 无 复筑鸡 人 筑报筑晓 筹()。 此日筑六军筑同筑驻马, 当时筑七夕筑笑筑牵牛。 如 何筑四纪筑为筑天子, 不及筑卢家筑有筑莫愁。 (生齐声朗读) 师:教材给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第二步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出来。 (多媒体显示第二步:疏通文意) (生用分钟自学) 师:请同桌合作学习,解决不懂的字句,并在课本上作批注。 (学生两两一起解决字句问题) 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黑体

3、字的含义。 生:首联中“徒闻”是空闻的意思,“卜”是预料的意思。颔联中“宵柝”是指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无复”指“不再有”;“晓筹”的“筹”字是指更筹,就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尾联中“如何”是为什么的意思;“为”是动词,是的意思。 师: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诗句,下面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一下四联诗的含义。 生:首联的意思是海外空听说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但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师:这句诗的主语是谁呀?你能联系背景讲讲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唐玄宗,当年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

4、。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很思念她,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上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下句是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作者在这里说,今生都不能相守怎么还想有来生呢? 生:颔联的意思是只听到禁卫军中传来夜间巡逻的梆子声,不再像宫中那样安逸地听到有鸡人打鸣报时的声音了。 生:颈联的意思是说事变发生那天军队停留不前,但当年唐玄宗以为自己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呢。 生:尾联的含义是为什么唐玄宗当了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那样可以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诗文,做到人人都能疏通诗的含义。 (学生再次齐读) 第三环节:话

5、题探究 师: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所以我们鉴赏的第三步,就是通过标题和诗文,弄清诗中的历史事件。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 (多媒体显示第三步:弄清史实) 生:第二联中的“虎旅传宵柝”和第三联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写的都是当年的马嵬兵变。 师:大家再思考,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当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悲凉,可怜。从“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可看出他遭遇很苦。 生:还有无奈。从“此日六军同驻马”也可看出他很无奈。自己是个皇帝却也不能调动千军万马,这个皇帝当得很窝囊。 师:

6、是呀,唐玄宗历经了大唐盛世,已经做了年的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但一旦发生兵变,他却遭遇了逃亡的苦难境遇。“六军不发”逼迫他杀死杨贵妃,当年誓盟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了悲痛往事,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作为皇帝,君威丧失殆尽,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怎能不令一个皇帝、一个男人痛心伤感呢? 师: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写了这一事件,但里面包含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和同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请问同学们,对于这样一个此时痛心无奈的皇帝你怎么看? 生:我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因为他荒淫误国,不理朝政,才导致了

7、安史之乱,百姓民不聊生,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他是自作自受。 生:我认为两人相爱没有错,但不能忘记自己是皇帝的身份,因为他后面还有老百姓,他不值得同情。 师:好!说到这里,也就说到了我们鉴赏诗歌的第四步:辨析态度。大家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对玄宗之悲有何态度? (多媒体显示第四步:辨析态度) 生:诗人是轻蔑嘲弄的态度。 生:是讽刺批判的态度。 师:没错,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鉴赏的第五步分析技巧。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 (多媒体显示第五步:分析技巧) 生:我觉得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

8、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诗人用了“徒闻”两字就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颔联和颈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讽刺其政治失意。 师:说得非常好。诗人用了很多典故,比如“招魂之举”“七夕笑盟”,本就用笔委婉,加上措辞比如“空闻”“如何”等也很委婉,还有颈联和颔联倒叙的手法。再有一点就是结尾写为什么唐玄宗做了年的皇帝却无力保护自

9、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更是在对比中点明主旨,体现了立意的含蓄。 师:有哪位同学再说说本诗是怎样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做到“讽意至深”的。 生: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首联用“他生未卜”和“此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盟誓要世世为夫妇;颔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颈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尾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唐玄宗当了年的皇上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

10、味更强。 师:非常好!同学们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更深入地探究了本诗的内容和写法。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小声自读一遍,读出诗人讽刺嘲弄的语气,然后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示范朗读。 (学生小声读,两名学生示范朗读并简单评价) (学生再齐读一遍) 第四环节:意图挖掘 师:诗人所抒发的思古之幽情,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深入挖掘诗人创作的真实意图。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第六步:知人论世。同时出示李商隐的生平) 师:你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是借古讽今,希望现在的国君要励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 生:我觉得还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师:是的。这首

11、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诗人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由此可见,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 第五环节:总结背诵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深入探究了此诗的内容和写法,也学会了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知人论世,辨析了诗人的态度,学会了委婉叙事、对比讽刺的巧妙用笔,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学以致用,更好地赏析古诗。 师:最后请同学们当堂背诵这首诗。 【执教感言】 竞赛仅一天备课时间,封闭管理,禁止上网,没

12、有随行的“智囊团”,没有多余的资料,更不能去跟学生见面,只是一人、一桌、一课本而已。大赛几乎刻薄的条件也体现了真实的较量。 我带高三毕业班多年,深知学生在古诗鉴赏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就想上成一节实实在在的古诗鉴赏课,不去计较形式上的耳目一新,或者课堂的热闹纷呈,只求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能以一例贯通其他,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高一的学生了解一般咏史诗鉴赏的方法。 确定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思路之后,我就按照古诗鉴赏的常规思维方式来安排教程。第一部分整体感知,先要正音断句,然后疏通文意。因这首马嵬(其二)是李商隐途经马嵬驿,吟咏当年马嵬兵变所作,所以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环节深入探究,也

13、是此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部分。我将重难点设在作者如何评价唐玄宗这一人物及用什么方法评价人物的问题上,也是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最具特色的地方。因为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在艺术表现上虽然各有特色,但从思想倾向上,其中的大多数是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的。此诗却一反众态,将批判的锋芒都指向了唐玄宗,同时叙事中用笔至细,在对比反衬中又讽意至深,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这应该是课堂重点,也是难点。 最后自然过渡到知人论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但由于遭遇馋毁,屡被排挤,一生运与愿违。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诗人的写作意图就有了,也就自然领悟到一般咏史诗的以史为鉴,抒发诗人的兴亡之慨的写作规律了

14、。 课堂教学的思路有了,然后就是要处理好教师怎样“教”与学生如何“学”了。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起引导和辅助作用。我想这就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问题的抛出要准确、合理,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就好。在第一个环节整体感知中,正音断句及疏通诗意就都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完成。马嵬(其二)这首诗课本上的注释很全面,所以学生在疏通文意上没有什么障碍,但了解诗中的内涵还是有点困惑。这就有了我们对于文本内容的解析和探究的第三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共设置了三个问题:.唐玄宗在整个事件中有什么感受?.诗人是否同情唐玄宗的遭遇和痛苦?.从诗句中,你是怎么看出诗人的这种态度的?前人

15、评论说此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认同吗? 三个问题中前两个学生都能很快答出,因为文中很明显写出了唐玄宗逃亡遭遇之苦,君威丧失之苦,以及不能保护爱妃之苦。第二个问题学生都说不值得同情,因为荒淫误国了,百姓遭遇战乱之苦了等等,之后就都看出了诗人对唐玄宗的批判讽刺的态度。第三个问题比较大,需要学生在诗中一点点找出,我就将此作为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共同完成,再一起分享。 问题的设置真是至关重要,问题的引导直接决定学生的思考方向,也决定着诗中重难点的突破。而在这一节课中,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分析探讨中也有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所以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第三个问题对最后一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一句的解读,把课堂引向了高潮。 这节课很常规,虽然内容充实,但时间紧张,以致在课堂讨论的时候给学生探讨的时间太少。为了完成各个环节,或者说是为了把课走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