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现代世界与中国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人教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916838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复习:现代世界与中国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史复习:现代世界与中国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史复习:现代世界与中国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史复习:现代世界与中国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复习:现代世界与中国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与中国二轮通史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一、世界现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2、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2、。3、20世纪以来的整体世界的发展,经济文明上,表现在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政治文明上,表现在到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整体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出现民主化的趋势。精神文明上,表现在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出现。(二)知识线索和阶段特征分期政治经济文化阶段特征科技文学艺术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历史意义社会主义苏俄(联):列宁时期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19181921) (19211925)

3、斯大林模式形成:经济方面特征(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农业集体化;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资本主义: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提出(从时间上看是20实际初,但属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20世纪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现代主义美术;电影的发展;电视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上半期,对现代化转型的不适应引发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造成了剧烈的动荡。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的另一个突破性进展体现在

4、罗斯福新政上。罗斯福新政通过干预经济,顺应了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类型的现代化国家具有开创意义。整体世界的扩展(1945年至今)二战后政治格局的演变:战后,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开设尖锐,“冷战”开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从60年代开始,欧共体建立,日本崛起,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多个政治力量的崛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局面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调整与不同发展道路: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失败最终苏联解体。中国:

5、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战后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美国“新经济”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贸组织与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其问题)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二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

6、政治上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二、中国现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后)。2、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7、。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二)知识线索和阶段特征分期阶段特征传统分期政治经济科技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本阶段处于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

8、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新中国建立至今,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头一年,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9、至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工业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19561976年的基本特征是“探索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想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总之,这仪时期成绩与挫折

10、并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初期成功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探索中的曲折: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困难。对失误的纠正:从60年代初开始,中央开始纠正“左”的错误,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文革对民主

11、法制的破坏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后)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纠正“左”倾错误,从中国国情出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随着改革开放应运

12、而生并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民主与法制建设:1982年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民主制度建设上,人民代表大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完善,基层民主得到推广。外交事业的新突破:大力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和1999年正式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得到成功运用。伟大的转折: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

1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后,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开始酝酿。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共十三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中共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科学概括,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