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课文知识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24876798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寐课文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不寐课文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不寐课文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不寐课文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不寐课文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寐课文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寐课文知识(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三节三节 不不 寐寐 v概述 v病因病机 v诊查要点 v辨证论治 v预防调护 v结语 v临证备要 一 定义一 定义 不寐又称 失眠 即失去正常的睡眠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 深度的不足 轻者 人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或醒 后不能再寐 重者 彻夜不寐 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生活 学习和健康 概 述 二 文献摘要 1 病名 不寐在 内经 称为 不得卧 目不瞑 认 为是邪气客于脏卫阳 不能入阴所得 2 病因 素问 逆调论 记载有 胃不和则卧不安 后 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 痰湿 食滞内扰 以致 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3 治疗 明 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

2、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 及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 概 述 三 范围 概 述 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 慢性消化不良 贫血 动脉粥样硬化症 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 v概述 v病因病机 v诊查要点 v辨证论治 v预防调护 v结语 v临证备要 心悸心悸 一 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l 饮食不节 2 情志失常 3 劳逸失调 4 病后体虚 病因病机 二 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理因素 病机关键 病性及转归 病因病机 病位主要在心 涉及肝 胆 脾 胃 肾 痰火瘀虚 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 可见实证 虚证 虚实夹杂证 阴虚不能纳阳 阳盛不得入于阴 心神失养 邪扰心神 v概述 v病因病机 v诊查要点 v辨证论治 v预防

3、调护 v结语 v临证备要 心悸心悸 一 诊断依据 诊查要点 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 醒 后不寐 连续3周以上 重者彻夜难眠 常伴有头痛 头昏 心悸 健忘 神疲 乏力 心神不宁 多梦等症 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 情志失常 劳倦 思虑过度 病后 体虚等病史 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 未发现有妨碍 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1 主证 2 兼证 3 病史 4 理化 检查 特 点 程 度 不寐 单纯失眠 持续 严重 一时性失眠 受情志 环境 生理因素等影 响 暂时 生理性少寐 它病痛苦 二 病证鉴别 三 相关检查 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 诊查要点 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 长于30分钟 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4、每夜不足6 5小时 测定觉醒时间增多 每夜超过30分钟 v概述 v病因病机 v诊查要点 v辨证论治 v预防调护 v结语 v临证备要 心悸心悸 1 辨虚实 2 辨病位 一 辨证要点 辨证论治 病机临床特点 虚 证 阴血不足 心 失所养 为体质瘦弱 面色无华 神疲懒言 心悸健忘 实 证 邪热扰心心烦易怒 口苦咽干 便秘溲赤 二 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 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实证 泻其有余 疏肝泻火 清化痰热 消导和中 虚证 补其不足 益气养血 健脾补肝 益肾 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 如养血安神 镇惊安神 清心安神 三 证治分类 一 肝火扰心证 二 痰热扰心证 三 痰热扰心证 四 心肾不交证

5、 五 心胆气虚证 辨证论治 v概述 v病因病机 v诊查要点 v辨证论治 v预防调护 v结语 v临证备要 心悸心悸 1 重视精神调摄 2 讲究睡眠卫生 预防调护 v概述 v病因病机 v诊查要点 v辨证论治 v预防调护 v结语 v临证备要 心悸心悸 结 语 临床特征 病 因 病 机 病 位 病 性 治 则 结语 睡眠时间 深度的不足 情志所伤 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 久病体虚 脏腑机能紊乱 气血失和 阴阳失调 阳不入阴 主要在心 涉及肝 胆 脾 胃 肾 有虚有实 且虚多实少 实证 肝郁化火 痰热内扰 虚证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心肾不交 心胆气虚 实证 治当清肝泻火 清化痰热 佐以宁心安神 虚证 补益心

6、脾 滋阴清热 交通心肾 益气 镇惊 佐以养心安神 v概述 v病因病机 v诊查要点 v辨证论治 v预防调护 v结语 v临证备要 心悸心悸 1 治疗不寐应掌握三个要领 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 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 注意精神治疗的作用 消除顾虑及紧张 情绪 保持精神舒畅 临证备要 2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长期顽固性不寐 临床多方治疗效果不 佳 伴有心烦 舌质偏暗 有瘀点者 依据古训 顽疾多瘀血 的观点 可从瘀 论治 选用血府逐瘀汤 药用桃仁 红 花 川芎 当归 赤芍 丹参活血化瘀 柴胡 枳壳理气疏肝 地龙 路路通 活络宁神 生地养阴清心 共起活血化 瘀 通络宁神之功 临证备要 不寐辨证

7、论治简表 1 证证型主症 兼症 舌 脉 治 法 方 药药 肝火 扰扰心 不寐多梦 甚则彻 夜不眠 急躁易怒 头晕头胀 目 赤耳鸣 口干 而苦 不思饮 食 便秘溲赤 舌红苔 黄脉弦 数 疏肝泻火 镇心安神 龙胆泻 肝汤 痰热热 扰扰心 心烦不寐 胸闷脘 痞 泛恶 嗳气 口苦 头重 目眩 舌红苔 黄腻脉 滑数 清化痰热 和中安神 黄连温 胆汤 心脾 两虚 不易入睡 多梦易 醒 心悸 健忘 神 疲食少 伴头晕目眩 四肢倦怠 腹 胀便溏 面色 少华 舌淡苔 薄脉细 无力 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归脾 汤 辨证论治 不寐辨证论治简表 2 证证 型 主症 兼证证舌 脉 治法 方 药药 心 肾肾 不交 心烦不寐

8、 入睡困 难 心悸 多梦 头晕耳鸣 腰 膝酸软 潮热 盗汗 五心烦 热 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不 调 舌红少 苔脉细 数 滋阴 降火 交通 心肾 六味地 黄丸合 交泰丸 心胆 气虚 虚烦不寐 触事易 惊 终日 惕惕 胆 怯心悸 气短自汗 倦 怠乏力 舌质紫 暗或有 瘀斑 脉涩或 结或代 益气 镇惊 安神 定志 桃仁红 花煎合 桂枝甘 草龙骨 牡蛎汤 辨证论治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病因 汉代张仲景 伤寒论 及 金匮要略 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 和内伤两类 提出 虚劳虚烦不得眠 的论述 至今临床仍有 应用价值 景岳全书 不寐 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 无邪两种类型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 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

9、盖寐本乎 阴 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 扰 一由营气不足耳 有邪者多实证 无邪者 皆虚证 明 戴元礼 证治要诀 虚损门 又提出 年高人阳衰不寐 之 论 清代 冯氏锦囊 卷十二 亦提出 壮年人肾阴强盛 则睡沉 熟而长 老年人阴气衰弱 则睡轻微易知 说明不寐的病因 与肾阴盛衰及阳虚有关 概 述 治疗 明 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及治疗提 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 不寐之故 大约有五 一曰气虚 六君子汤加酸枣仁 黄芪 一曰阴虚 血少心烦 酸枣仁 一两 生地黄五钱 米二合 煮粥食之 一曰痰滞 温胆 汤加南星 酸枣仁 雄黄末 一曰水停 轻者六君子汤加 菖蒲 远志

10、 苍术 重者控涎丹 一曰胃不和 橘红 甘 草 石斛 茯苓 半夏 神曲 山楂之类 大端虽五 虚 实寒热 互有不齐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耳 景岳全书 不寐 在治疗上则提出 有邪而不寐者 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概 述 饮食 不节 情志 失常 劳逸 失调 病后 体虚 损伤脾胃 酿生痰热 痰热上扰 胃失和降 暴怒伤肝 五志过极 喜笑无度 暴受惊恐 脏腑功能失调邪扰心神 劳倦思虑太过伤脾气血生化乏源 心神失养 心血不足 心失所养 阴阳亏虚 心肾不交 心神不宁 不寐 病因 病因病机示意图 病性及转归 病因病机 实证 肝郁化火 横逆犯脾 脾胃虚弱 肝肾阴亏 虚证 心火炽盛 痰火内扰 日久失治 癫狂 虚证 心虚胆怯

11、心脾两虚 脾失健运 食滞内停 虚实夹杂 阴虚火旺 久病入络 淤血阻于心脉 2 辨病位 病位主要在心 且与肝 胆 脾 胃 肾相关 肝火内扰 急躁易怒而不寐 胃腑宿食痰热内盛 脘闷苔腻而不寐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心烦心悸 头晕健忘而不寐 脾虚不运 心神失养 面色少华 肢倦神疲而不 寐心烦不寐 心胆气虚 触事易惊 1 肝火扰心证 主证 主证 兼证 兼证 舌脉 舌脉 病机概要 病机概要 治治 法 法 代代 表表 方 方 常用药及加常用药及加减减 不寐多梦 甚则彻夜不眠 急躁易怒 头晕头胀 目赤耳鸣 口干而苦 不思饮食 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 肝郁化火 上扰心神 疏肝泻火 镇心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减

12、辨证论治 2 痰热扰心证 主证 主证 兼证 兼证 舌脉 舌脉 病机概要 病机概要 治治 法 法 代代 表表 方 方 常用药及常用药及加减加减 心烦不寐 胸闷脘痞 泛恶嗳气 口苦 头重 目眩 舌偏红 苔黄腻 脉滑数 湿食生痰 郁痰生热 扰动心神 清化痰热 和中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辨证论治 3 心脾两虚证 主证 主证 兼证 兼证 舌脉 舌脉 病机概要 病机概要 治治 法 法 代代 表表 方 方 常用药及加减常用药及加减 不易入睡 多梦易醒 心悸健忘 神疲食少头晕目眩 四肢倦 怠 腹胀便溏 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 脉细无力 脾虚血亏 心神失养 神不安舍 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归脾汤加减 辨证论治 4 心

13、肾不交证 主证 主证 兼证 兼证 舌脉 舌脉 病机概要 病机概要 治治 法 法 代代 表表 方 方 常用药及常用药及加减加减 心烦不寐 心悸多梦 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 咽干步津 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不调 舌红少苔 脉细数 肾水亏虚 不能上济于心 心火炽盛 不能下交于肾 滋阴降火 交通心肾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辨证论治 5 心胆气虚证 主证 主证 兼证 兼证 舌脉 舌脉 病机概要 病机概要 治治 法 法 代代 表表 方 方 常用药及常用药及加减加减 虚烦不寐 触事易惊 终日惕惕 胆怯心悸 气短自 汗 倦怠乏力 舌淡 脉弦细 心胆虚怯 心神失养 神魂不安 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 辨

14、证论治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肝火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清肝泻火 泽泻 车前子 清利湿热 当归 生地 滋阴养血 柴胡 疏畅肝胆之气 甘草 和中 生龙骨 生牡蛎 灵磁石 镇心安神 加 减 胸闷胁胀 善太息者 香附 郁金 佛手 绿萼梅以疏肝解郁 头晕目眩 头痛欲裂 不寐躁怒 大便秘结者 可用当归龙荟丸 痰热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实 健脾化痰 理气和胃 黄连 竹茹 清心降火化痰 龙齿 珍珠母 磁石 镇惊安神 加 减 胸闷嗳气 脘腹胀满 大便不爽 苔腻脉滑 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 交通阴阳 和胃降气 饮食停滞 胃中不和 嗳腐吞酸 脘腹胀痛 神曲 焦山

15、楂 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人参 白术 甘草 益气健脾 当归 黄芪 补气生血 远志 酸枣仁 茯神 龙眼肉 补心益脾安神 木香 行气舒脾 加 减 心血不足较甚者 熟地 芍药 阿胶以养心血 不寐较重者 五味子 夜交藤 合欢皮 柏子仁养心安神 或生龙骨 生牡蛎 琥珀末以镇静安神 兼见脘闷纳呆 苔腻 重用白术 苍术 半夏 陈皮 茯苓 厚朴以健脾燥湿 理气化痰 若产后虚烦不寐 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 多属气血 不足 亦可用本方 心肾不交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 用 药 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滋补肝肾 填精益髓 泽泻 茯苓 丹皮 健脾渗湿 清泄相火 黄连 清心降火 肉桂 引火归原 加 减 心阴不足为主者 天王孙心丹以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 心烦不寐 彻夜不眠 朱砂 研末 0 6克 另吞 磁石 龙骨 龙齿重镇安神 心胆气虚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人参 茯苓 甘草 益心胆之气 茯神 远志 龙齿 石菖蒲 化痰宁心 镇惊安神 川芎 酸枣仁 调血养心 知母 清热除烦 加 减 心肝血虚 惊悸汗出者 重用人参 白芍 当归 黄芪以补养肝血 肝不疏土 胸闷 善太息 纳呆腹胀者 柴胡 陈皮 山药 白术以疏肝健脾 心悸甚 惊惕不安者 生龙骨 生牡蛎 朱砂以重镇安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