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子菇的生物学特性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4857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子菇的生物学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滑子菇的生物学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滑子菇的生物学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滑子菇的生物学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子菇的生物学特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菇又名滑菇、光帽鳞伞,日本叫纳美菇。学名 植物学分类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属于珍稀品种,原产于日本,自七十年代中叶,始于辽宁省南部地区,现主产区为河北北部、辽宁、黑龙江等地。我县 1989 年开始规模生产以来,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断技术创新,使滑子菇的生产量、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我县食用菌产业的主导产品。2004 年产量 5 万吨,占全国产量的 40%,占世界产量的 25%。已成为我县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1、养滑子菇属木腐菌,在自然界中多生长在阔叶树,尤其是壳斗科的伐根、倒木上。人工栽培滑子菇以木屑、秸杆、米糠、麦麸

2、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的农副产品为人工栽培的培养料。滑子菇对生长素的需求在常用的以米糠、麦麸为培养基的配方中不需另加。度滑子菇菌丝在 532之间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 2225。子实体在 518间都能生长;高于 20,子实体菌盖薄,菌柄细,开伞早,低于 5,生长缓慢,基本不生长。照滑子菇栽培不需要直射光,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菌丝在黑暗环境中能正常生长,但光线对已生理成熟的滑子菇菌丝有诱导出菇的作用。出菇阶段需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光线过暗,菌盖色淡,菌柄细长,品质差,还会影响产量。度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 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 75%80%为最好,空气相对湿度

3、要求 85%95%。气滑子菇也是好氧性菌类,对氧的需求量与呼吸强度有关。早春,接种之初,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少量的氧即能满足需要;随着气温升高,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菌丝量增加,就要注意菇房通风和料包内外换气。出菇阶段子实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更需新鲜空气,在环境中如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1%,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早开伞。碱度培养料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细胞酶的活性,滑子菇菌丝生长需要酸碱度 56。木屑、麦麸、米糠制成的培养料酸碱度一般为 67,但经加温灭菌后 要下降,无须再调整 。2、培季节滑子菇属低温变温结实型菌类,我国北方一般采用春种秋出,栽培时宜半熟料栽培,最好选择气温在 8以下的早春

4、季节,最佳播种期为 2 月中旬中旬。择优良菌种品种选择滑子菇根据出菇温度的不同分极早生种(出菇适温为 720)、早生种(515)、中生种(712)、晚生种(510)。生产者要根据当地气候、栽培方式和目的来选用优良品种。现在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主要有早丰 112、 等。菌种选择选用菌种时要求不退化,不混杂,从外观看菌丝洁白、绒毛状,生长致密、均匀、健壮;要求菌龄在 5060 天,不老化,不萎缩,无积水现象;选用菌种时应各品种搭配使用,不可单一使用一种品种,子菇出菇棚的建造良好的栽培场地是滑子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在目前农村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条件下,一般都是因陋就简利用空闲住房,棚室作菇房,也有在防

5、空洞、山洞等场所栽培滑子菇的,且大都采用一场两用,即是菌丝培养室又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出菇室。现标准化生产一般采用百叶窗式出菇棚,棚高 内培养架可用木杆、竹杆分层搭设,一般架高 层距地面 设七层为宜,中间留 道。也可用水泥当立柱,拉四条 8号铁线为横杆的结构。用配方(1)木屑 77%,麦麸(或米糠)20%,石膏 2%,过磷酸钙 1%,水量 60%65%.(2)目前推广的配方:木屑 84%,麦麸或米糠 12%,玉米粉 石膏 1%, 水量 60%65%。料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搅拌均匀,加水量可根据原料的干湿,使含水量达 60%65%,堆闷 30 分钟。菌采用散料灭菌蒸气式(充气式锅炉)层层撒料灭菌法

6、。首先将锅屉上铺一层麻袋以免漏料,当蒸气上来后再向锅屉上平铺厚为 6右的培养料(不能用手或铁锹拍压)。当大气上来时,再用铁锹分层撒料,做到撒料均匀,要压住气,如此一层层装入,装 8 分满即可,也就是料面装到离上口 20盖、压实,大火猛攻达 100后保持 2 小时后,再闷 3040 分钟即可趁热出锅,灭菌一定要彻底,每锅适宜灭菌 200(注采用粗木屑为主料的应延长灭菌时间)。包盘首先将模子放在托盘上,把事先裁好的薄膜放在 800 倍液的霸力溶液中浸泡或放在 高锰酸钾的溶液中 10 分钟后再放在模子上铺好,将灭菌好的培养料趁热装盘,培养料温度不可低于 80,将菌盘内的培养料压紧、压实、包好。种接种

7、室消毒及准备工作:首先应做好接种室的消毒,每立方米用 5克8 克消毒盒重点消毒,操作者应按操作要求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 5%来苏尔喷洒培养盘和一切搬运、接种工具;关闭门窗,使室内空气静止。接种方法:当料温降至 25左右时,即可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每标准盘用200 克或 250 克菌种。去掉老皮和原基,将菌种掰成杏核大小的块,打开薄膜,把菌种撒于料面,用消毒过的压板适当压实,对折薄膜并将两端向上卷紧,以防水分蒸发。生产实践证明,接种量适当加大些,菌丝生长迅速,可以防止杂菌早期发生。菌管理菌丝萌发定植期管理北方滑子菇接种一般安排在 2 月中旬3 月中旬完成,此时日平均温度在5左右,未达到菌丝生

8、长所需的最低温度 5以上,这时需人为提温,如在室外码盘发菌的,夜间应用玉米秸或稻草将菌垛周围围起。促进菌丝定植,并每隔三四天测料温一次,菌块温度高于 12以上时,应将菌盘单盘上架摆放。菌丝扩展封面期管理定植的菌丝体,逐渐变白,并向四周延伸。随着温度提高,菌丝生长加快并向料内生长,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菌也会蔓延,造成污染,这个阶段应以预防污染为中心,未上架的菌盘摆成“品”字型,垛高 8 层以下,棚内温度控制在 812为宜,要求五至七天翻盘倒垛一次,菌丝长满期管理进入四月中旬,气温升高,菌丝已长满整个盘,此时菌丝呼吸加强,需氧量加大,释放热量,需要控温在 18左右,另外加大通风量。越夏管理七八月份

9、高温季节来临,滑子菇一般已形成一层黄褐色腊质层,菌块富有弹性,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增强,但如温度超过 30以上,菌块内菌丝会由于受高温及氧气供应不足而死亡。因此,此阶段应加强遮光度,昼夜通风,棚顶上除打开天窗或拔风筒外,更应安装双层遮荫网或喷水降温设施。并且在所有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或幼虫危害,必要时可喷洒低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如:喷洒 20%菇期管理 8 月中旬气温稳定在 18左右,滑子菇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行开盘出菇管理。划菌:菌块的菌膜太厚,不利于出菇,需用竹刀或铁钉在菌块表面划线,纵横划成宽 2右的格子。划透菌膜,深浅要适度,一般 1即可,划线过深菌块易断裂。然后平放或立放在

10、架上、喷水,调节室温到 15左右,促使子实体形成。温度管理:滑子菇属低温型种类,在 1015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较适宜,高于 20子实体形成慢,菇盖小、柄细、肉薄、易开伞。子实体对低温抵抗力强,在 5左右也能生长,但不旺盛。变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极好,产菇多、菇体大、肉质厚、质量好、健壮无杂菌。9 月以后深秋季节,自然温差大,应充分利用自然温差,加强管理,促进多产菇。夜间气温低,出菇室温度不低于 10;中午气温高,应注意通风,使出菇室温度不高于 20。湿度管理:水分是滑子菇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保证滑子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应适当地喷水,增加菌块水分(70%左右)和空气湿度(90%左右),每

11、天至少喷水 2 次,施水量应根据室内湿度高低和子实体生长情况决定。空气湿度要保持在 85%95%之间,天气干燥,风流过大,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子实体发生越多,菇体生长越旺盛,代谢能力越大,越需加大施水量。喷水时应注意事项:菌盘喷水时要用喷雾器细喷、勤喷,使水缓慢通过表面划线渗入菌块、不许喷急水、大水。喷水时,喷雾器的头要高些,防止水冲击菇体。冬季出菇室采用升温设备,不能在加温前喷水,应在室温上升后 2 小时喷水。通风的管理:出菇期菌丝体呼吸量增强,需氧量明显增加,因此,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时,注意温、湿度变化,出菇期如自然温度较高,室内通风不好,会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增多,此外,温度较高的季节出菇时必须日夜开启通风口和排气孔,使空气对流,保证室内的足够的氧气供菇体需要。光照的管理:滑子菇子实体生长时需要散射光,菌块不能摆得太密,室内不能太暗,如没有足够的散射光,菇体色浅,柄细长。收期管理滑子菇应在开伞前采收,开伞后采收不仅滑子菇商品质量下降,而且由于开伞后孢子落在菌盘上会引起菌盘感染。采收标准根据收购商要求确定。采收完头潮菇后应停水 23 天,使菇盘上的菌丝恢复,积累养分,使菇盘含水量达到 70%,棚内空气湿度达 85%,加强通风,拉大昼夜温差,促使二潮菇形成。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