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查中国古代史部分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844595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查中国古代史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查中国古代史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查中国古代史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查中国古代史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查中国古代史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查中国古代史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考历史说明与检查中国古代史部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2017)历 史 上册第一部分 考试范围与要求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中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科2015年的中招考试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指导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考试采取学生可自带参考资料答题的开卷考试形式(开放式命题、开放式答题、开放式评价),使学生更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初中历史教与学更符合新课程理念。考试范围 全日

2、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部分内容)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现代史考试内容与要求一、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修筑长城;兴修灵渠,开发东南、岭南等地区。这些措施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

3、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雄才大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削弱封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我国历史2000多年。此外,在军事上反击匈奴,文化教育上建立太学,对外交流上开拓丝绸之路等,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3)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公元前138年、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

4、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逐渐完善了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主要是进士、明经两科。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武则天还开了殿试的先河。

5、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科举制度到明清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李世民即位后,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即唐太宗。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

6、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节制自己的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唐太宗统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选拔人才,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唐玄宗即位后,重用贤能,整顿吏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他统治

7、前期,政治清明,政局稳定,人口增加,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秒为“开元盛世”。(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唐朝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吐蕃人。松赞干布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仰慕中原文化,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药材以及历法、生产技术、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了会盟碑,这块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随使团来的还有留学生

8、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回日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玄奘是唐朝高僧。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寻师访友研习佛法,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回国时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

9、洋。郑和的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2)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明代,日本的海盗、武士、走私商人等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继光组建一支抗倭队伍,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称“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收复台湾。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年初,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0、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沙俄侵略军伤亡惨重。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3)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清初,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入京朝贺,受到顺治帝接见,被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康熙帝又同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

11、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4)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推行了近200年。该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该政策使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笔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5)知道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八)科学技术(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朝的青

12、铜铸造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大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著名的青铜器还有出土于湖南的四羊方尊,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树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南朝的祖冲之在前人计算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创制的麻醉药“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发明。东汉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

13、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的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水经注,代表了当时地理学著作的最高水平。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所著的齐民在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最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5)以都江堰和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

14、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秦时开始北筑长城,明朝在前代长城的基础上,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明朝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多千米,工程坚固,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隋炀帝时,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 ,全长20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 多年后欧洲才有类似的桥。 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清时继续修建。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

15、大部分构成。宫城又称紫禁城,今天一般称为故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6) 了解“四火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汉朝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400 多年。火药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将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九)思想文化(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秦统一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同时,隶书开始出现。魏晋时期又出现了楷书和行书。(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剧烈,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