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24803513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 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 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 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 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 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公园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 “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B. “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C. “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D. “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指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的古希腊时期,符合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特征的是D项“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开展, “罢黜百家”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文艺复兴是在14、15世纪开展,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开展,

2、因此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人之初,性本善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 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主张;

3、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是法家的主张,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贵君轻”3.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蚧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说法恰当的是A.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印刷术B.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最早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D.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蚧敬造”见证了唐朝实行印刷的史

4、实,故A正确;活字印刷是北宋毕昇发明,故B错误;这一资料并不能说明是最早发明印刷术,故C错误;佛传入是佛教思想符合当时民众心理需要,不是印刷术的产生,故D错误。4. 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B. 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C.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D. 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如宋词。所以选C。A中”审美情趣高雅”不当,排除;B中“.国家高度统一”不当,排除;D表述不当,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 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宋代文学的时代特色5.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A.

6、李鸿章B. 郑观应C. 康有为D. 孙中山【答案】A【解析】“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意指清政府没有看到列强综合国力的强大,而仅仅看到了其军事实力的强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洋务派的主张,故选A;BCD中的人物都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技术都先进,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中的“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中的“强壮如牛”和“漂亮的拳击手套”的含义。6.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C. “孔教

7、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D.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属于洋务思想,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属于维新思想,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属于民主共和思想,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属于新文化运动,出现最晚,因此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

8、知识。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7.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A. 倡导宗教宽容B. 宣扬教会权威C. 反对宗教改革D. 抨击罗马教

9、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基督的谦恭与教皇的倨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1521年的时间不难判断,这些木板画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的特点是反对罗马教会的专制而不是反对宗教本身,据此可以推断正确答案。其他选项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所以答案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8.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论B. 天赋人权学说C. 人民主权说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C【解析】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

10、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C正确。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故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到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的相关内容,故BD错误。9. 有文指出,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这一“重要思想理论”是A. 经世致用B. 中体西用C.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D. 进化论【答案】D【解析】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张,不涉及民族主义,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提出的

11、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主和科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进化论是维新派从西方引进的思想观念,与材料信息“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现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相符,故D项正确。点睛:生物进化论的影响:(1)对生物学是一次伟大综合,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并在方法上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2)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不仅结束了生物学中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4)对处于国

12、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10. 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这一评论着眼于新文化运动A. 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B. 动摇了传统权威的地位C. 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D. 抛弃了文言完成了文学革命【答案】B【解析】从材料“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可以看出,这是问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故选B。A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项是抗日战争的功绩。11.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

13、义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 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跨度很大,影响力非常大,这是由于三民主义能够适应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而导致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民主义不是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未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是共产党的领导而非三民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

14、民主义三民主义的评价12. 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A. B. C. D.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

15、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西方思想的涌入,始于鸦片战争前对圣经和宗教小册子的翻译。1861-1895年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其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这段时期,从英美国家翻译来的著作占全部的85%。1895年后,对西方作品的翻译不仅局限于军事和技术方面,还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1902-1904年的全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和文学占11.3%,其中译著来自日本的占62.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中国和西方的态度及其影响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译著外国作品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哪些因素会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