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4770499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新编】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新编】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新编】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新编】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 第一节 外汇直接管制及其效率分析 一 外汇直接管制的含义 外汇直接管制是指国家通过法律 法令 条 例等形式 对外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汇入 和汇出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兑换方式及 兑换比价说进行的限制 二 外汇管制的主要原因 1 短期冲击因素 实际性冲击 货币性冲击以及由于各种因素导致 心理预期的改变所产生的投机型冲击 2 宏观经济因素 一种是为了保证原有政策能够发挥预期效力 另 一种是政府被迫采取直接管制措施以避免危机 3 微观经济因素 通过限制外汇兑换和产品进口以促进价格改革的 逐步推进 发展中国家通过外汇管制来保护民族 工业 通过外汇管制来解决外汇短缺问题 三

2、 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 1 货币兑换管制 n 是指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国货币购买 兑换 某 种外国货币 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 兑换 本国货币的限制 n主要是针对国际收支中不同账户的兑换条件进 行限制 它是外汇管制的基础 n货币兑换管制的反面是货币自由兑换 2 外汇资金收入和运用管理 n外汇资金收入 是指贸易出口 非贸易出口和 资金输入引起的外汇收入 n外汇资金运用管理 是指经济主体不具备自由 使用外汇的资格 也不持有大量外汇 只有在 与贸易和非贸易活动有关的进口付汇和资本输 出时才能使用外汇 3 汇率种类的管理 n汇率种类管理是指实现单一汇率 或双重汇率 或多重汇率 n一国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称

3、为复汇率 双 重汇率和多重汇率都属于复汇率范畴 n复汇率按其适用对象可分为经常账户汇率 贸易 及非贸易汇率 和资本账户汇率 金融汇率 n复汇率按其表现形式有公开和隐蔽两种 隐蔽复 汇率如影子汇率 n公开的复汇率 是指政府明确公布对不同交易所适 用的不同汇率 n隐蔽的复汇率 其表现形式包括 对出口按商品 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 或税收减免 或者对进 口按类别课以不同的附加税 都将导致不同的实际汇 率 采用影子汇率 是指附加在不同种类进出口商 品之后的一个不同的折算系数 对不同企业或不 同的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的收汇留成比例 有多少留成 比例 实际上就有多少种汇率 四 外汇直接管制的效率分析 直接管制

4、作为一种行政措施 其效率存在极大 的争议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 行政与制度调节 就解决某一特定需要时显得十分有力 但随之 而来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 一般认为 长时期 的直接管制会造成各种扭曲 进而影响到一国 经济的活力 A B E F G C SS D D OHI外汇数量 汇率 图图4 8 4 8 外汇兑换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外汇兑换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1 外汇兑换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经济租金 负面效应 寻租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及社会福利损失 导致外汇黑市等非法现象 不利于一国国内经济的长远发展 会对国际间经济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1 积极影响 维持一定数量国际储备 隔绝来源于外国冲击 达到商业政策的目的 实

5、现财政目的 2 消极影响 管制成本较高 扭曲价格 不公平竞争 2 复汇率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五 外汇直接管制政策的评价 n第一 直接管制政策是开放经济实现内外均 衡目标的政策搭配中经常采用的措施 n第二 直接管制政策具有很多弊端 且实行 直接管制政策的时间越长 它对经济的影响 也就越大 n 第三 从长远来看 逐步减少直接管制政策 市发展的方向 第二节 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效率分析 一 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1 概念 所谓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 平的确定 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 安排或规定 2 基本类型 按照传统汇率变动的方式 汇率制度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n固定汇率制度 是指

6、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 本参照物 并确定 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 物之间的固定比价 或称法定比价或法定汇率 n 浮动汇率制度 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 决定 政府对汇率变动不施加任何指令或者行政性的干 预 从历史上看 固定汇率制又分为两种类型 n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n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F固定汇率制度 n此时两国货币间的金平价为铸币平价 由两国货 币所具有的黄金量所决定 而黄金输送点则保 证了现实汇率的相对稳定 n黄金输出点是外汇汇率波动的上限 黄金输入点 是外汇汇率波动的下限 为什么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n主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n此

7、时两国货币间的金平价为法定平价 由两 国货币所代表的黄金量所决定 这一法定 平价是人为规定的 并且在经济形势发生较 大变化时可以进行调整 因此这种汇率制度 实际上是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称为可 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Adjustable Pegging System 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n一般认为 固定汇率制是从19世纪中末期金 本位制实行以来 一直持续到1973年 1973 年以后 世界主要工业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 制 n1973年后 仍然有些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却并不规定金平价 1 按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 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n自由浮动 又称清洁浮动 指货币当局对外 汇市场不加任何干

8、预 完全听任汇率随市场 供求的变动而自由涨落 n管理浮动 又称肮脏浮动 指货币当局对外 汇市场进行干预 以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 经济发展的方向浮动 目前各主要工业国都 是实行管理浮动 F浮动汇率制度 2 按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 单独浮动 指一国货币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 联系 而是单独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浮动 联合浮动 又称 共同浮动 或 集体浮动 是指 一些参加经济联合体的国家 在联合体内的成员国之 间实行固定汇率 而对联合体之外的非成员国货币则 实行共升共降的浮动汇率 钉住浮动 将本国货币与某一种或某几种货币挂钩 采取钉住的办法 随被钉住货币的汇率变动而浮动 表4 1 1981

9、1998 年间各国 地区 汇率制度选择情况 二 汇率制度类型的新划分 n传统的汇率制度的分类存在较大缺陷 主要表现 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所汇报的汇率制度 类型往往名不符实 或者说并未能准确地反映其 汇率制度的实际内容 亚种金融危机后 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加强了对成员国汇率制度安排问题的 研究 监督和指导 1999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 表4 2 2001年各国 地区 汇率制度选择情况 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 是指一国 不发行自己的货币 而是使用他国货币作为 本国惟一法定货币 或者一个货币联盟中 各成员国使用共同的法定货币 货币局制度 是指货币当局作出明确的 法律上

10、的承诺 以一固定的汇率在本国 地区 货币与一指定外币间进行兑换 并且 对本国货币发行做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 法定的汇率制度 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 是指一国将其货币 以一固定的汇率钉住某一外国货币或外国货币篮子 汇率在1 的狭窄区间内波动 钉住水平带的钉住汇率制度 其与第三类汇率 制度的区别在于 波动的幅度宽于1 的区间 爬行钉住汇率制度 是指汇率可以做经常地 小幅度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一国货币当局以固定 的 事先宣布的值 对汇率不时进行小幅调整 或 根据多指标对汇率进行小幅调整 爬行带内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目标区制 是指一 国货币汇率保持在围绕中心汇率的波动区间内 但该中心汇率以固定的 事先

11、宣布的值 或根据 多指标 不时地进行调整 蜜月效应 和 离婚效应 不事先宣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是指 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影响汇 率 但不事先承诺或宣布汇率的轨迹 单独浮动汇率制度 则指本国货币汇率由市场决 定 货币当局偶尔进行干预 这种干预旨在缓和 汇率的波动 防止不适当的波动 而不是设定汇 率的水平 v蜜月效应与离婚效应 在交易者认为目标区可信的情况下 当汇率的变动 逐渐接近目标区边缘时 交易者将会预期汇率很快 将作反向调整 重新趋近于中心汇率 目标区下的 市场汇率围绕着中心汇率上下变动 当离开中心汇 率至一定程度后便会自发向之趋近 这一情形宛如 热恋中的情侣短暂分

12、离一段时间后便会尽可能地抗 拒进一步的分离 急于寻求重新相聚 所以称之为 蜜月效应 如图所示 v当由于经济基本面向某一方向的变动程度很大并且 已表现为长期的趋势 市场交易者普遍预期汇率目标 区的中心汇率将作较大的调整时 此时汇率目标区不 再具有普遍的可信性 此时 投机发生 市场汇率变 动将不再倾向于中心汇率 相反 两种力量的较量使 此时的汇率变动非常剧烈 而且一般超过了浮动汇率 制下的正常汇率变动程度 与前面的分析相对应 称 之为 离婚效应 由理论分析 我们可以将上述八种汇率制度归纳 为三种类型 完全固定汇率制度 自由浮动汇率 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 其中固定汇率制度包括新 分类法中的前两种 自由

13、浮动汇率制度仅指新分 类法中的第八种 而中间汇率制度则包括了新分 类法中的第三至第七种 中间汇率制度的一个共 同特点是 都是在政府控制下 汇率在一个或大 或小的范围内变化 它们之间没有质的区别 F 我国汇率制度发展简介 1 1949年1月 1952年底 这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在该阶段 我国的外汇牌价是依据 人民币对内 对外购买力的变化情况 参照进出口商品理论比 价和国内外的生活物价指数确定的 2 1953年 1972年 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 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 参照各 国政府公布的汇率 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发生升 贬 值 时 才作相应调整 由于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 定汇率制

14、度 汇率不常变动 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 实 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 1973年 1980年 实行 一篮子货币 盯住汇率制度 1973年3月 西方国家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 币汇率在固定汇率时期已确定的汇价水平的基础上 按 一 篮子货币 原则 确定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价 即选择我国 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 按其重要 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权重 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 的升降幅度 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调动各企事业单位的创汇积极性 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 国家给予创汇单位 一定的使用外汇的权利 即外汇额度留成 按规定可用于进 口 随

15、着外汇留成办法的实施 有些单位保有留成外汇 但 其本身暂不需要进口 从而留成外汇处于闲置状态 而另外 某些单位 急需进口 而又缺少外汇 为调剂外汇额度的余 缺 中国银行于1980年10月开办了外汇调剂与额度借贷业务 从而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与外汇调剂价 外汇调剂价高于 官方牌价 4 1981年 1984年 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为了鼓励出口 限制进口 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 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从1981年起 我国实行两种汇价 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 另一种是 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贸易外汇结算 价定为1美元 2 53元人民币另加10 的利润 即1美元

16、2 8元 人民币左右 直至1984年底停止使用 中间未进行过调整 在此期间 我国实际存在着三种汇率 一是对外的 并适 用于非贸易收支的官方牌价 二是适用于贸易收支的贸易内 部结算价 三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调剂价 5 1985年 1993年底 实行以美元为基准的有限弹性汇率制 1985年1月1日 我国停止贸易内部结算价的使用 贸易收 支与非贸易收支均按官方牌价结算 贸易内部结算价虽然与 官方牌价并轨 但调剂外汇市场仍然存在 实际上除官方牌 价外 仍存在一个调剂外汇价 在此期间 官方牌价实际根据全国出口商品平均换汇成本 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随着国内物价的逐步放开 出口商品换 汇成本的逐步提高 人民币对外汇价也不断下调 6 1994年以后 1994年1月1日 政府宣布执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单一 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汇率并轨 即把调剂外汇 市场的汇价与官方牌价合二为一 保留一个汇价 汇率并轨后 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单一的 有 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外汇调剂市场发展成为外汇银行间外 汇市场 外汇银行将买入和卖出的外汇差额 按中央银行的 余额规定在外汇市场上自由挂牌交易 人民币汇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