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付兴超.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745514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付兴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付兴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付兴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付兴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付兴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付兴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淮安市老张集中心小学 付兴超教材分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很纯美的散文,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根据“我”的行踪”,课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2自然段),写“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3、4自然段),写“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春游;第三段(58自然段),写“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自然段),写

2、“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有较强的表现欲。具有初步的理解、感悟、想象、表达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其具有自由选择的时候,其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都成为可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或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想象,通过语言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言语的积累与感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准确形象的表达,体会“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这一文本内涵,让学生的思维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提

3、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可感的“图、文、声”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朗读、品味、潜心会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受、理解、鉴赏文本,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2 、本课教学,力求把品读、感悟、理解巧妙地融为一体,抓住文章精髓“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设计教学流程。遵循学生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

4、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理解并丰富文题只拣儿童多处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力求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篇是文质优美的散文,要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受到了爱的熏陶,通过品读花儿与儿童活泼烂漫的语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爱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教材的人文内涵。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至第9自然段。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诗的意思。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

5、处。4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本课相关图、文、音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冰心奶奶写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齐读课题)2 、大家都知道,这篇散文的题目来自于一句诗,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理解“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 、反过来,可不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通过替换词语的方式,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生成学习需求。这一诗句的改变,也为理

6、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渡:冰心奶奶为什么认为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深人地学习课文,探究这一问题。二、自主探究,教师点拨第5 、6 自然段(感受花儿的生机与活力)1 、冰心奶奶及朋友在颐和园赏春时,走近玉澜堂的院落里,是什么使冰心奶奶的眼睛突然一亮?(海棠树)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2 、点击课件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俏,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先来读给大家听(相机指导朗读,引导观看学生的表情,倾听朗读的语气)。全班朗读。 4 、“喷花的飞泉”这里指什么?这样的海

7、棠花给你什么感受?5 、点击课件,出示书中图,感受,朗读。(这就是那几棵旺盛、活泼,喷发着生命活力的海棠树 把你们内心的慨叹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教师的导语、过渡语要跟课文的意境、主题相应,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点拨、陶冶作用6 、海棠花繁花似锦,颐和园春光满园,冰心奶奶情不自禁地赞叹到:(点击课件出示第6 自然段文字)学生齐读。相机板书:“花儿旺”。7 、如何理解“释放”?8 、小结:“释放”给人的感觉是尽情地挥洒、无拘无束地展示。文中的“释放”,进一步彰显春光的饱满和烂漫。再次齐读第6 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不仅能进一步理解课文,而且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生与工具

8、性的统一】 过渡:看到这旺盛、活拨,喷发着生命活力的海棠,冰心奶奶想到了谁?(儿童)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第7 自然段(感受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活力)1、点击出示“我”与儿童的一段对话,指导学生角色朗读。2、根据角色体会“我”、儿童的心理。第8 自然段(感受花儿和儿童的相似之处)1、你从哪一自然段感受到的?他们什么地方一样?质疑提问2、课件出示第8 自然段文字,“花儿和儿童一样 ”, 引读第8 自然段。【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淀】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花儿旺盛、活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精神与量。那么,儿童的生机与活力又体现在哪儿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回过头来

9、课文前面是怎么写游园的儿童的?他们行为又会给人什么感受呢?三、师生参与,合作讨论第14 自然段(感受儿童的生机与活力)1 、默读14 自然段,圈画反映儿童游园的词句,引导学生此注。2 、学生边读作批注。【 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是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之一】 【这一环节首先需要学生自己用心读,用心思考,用心与“文本”对话,然后去交流】 3 、交流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点击课件,出示句子:A、“ 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小天使”指什么?体会比喻的好处。“闹嚷嚷”、“飞”体现什么?学生议论、感悟。让我们想到天使的翅膀,更

10、让人看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这里冰心奶奶用生花妙笔,写出了儿童之多、之欢,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相机板书:“欢乐多,活力足”B、还有哪些词句也表现了儿童活泼、欢快?都找出来,大家分享一下。C、“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这句话的确具有诗情画意。我们知道,太阳,给人光明,给人温暖,给人希望,人们常把自己最喜欢的人比作太阳,冰心奶奶在这里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儿童比作太阳,从儿童身上喷发出的气息是太阳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是希望的气息,让人感觉到儿童的生机与活力,表达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真正的感情朗读,应该是来自心灵的体会,而不是技巧上的指导,此时的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情与情、心与心的交

11、流定能营造朗读的新天地。】 4 、交流比较,儿童和花儿的相似之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悟:我们真切地感受儿童和花儿一样烂漫,充满生机,令人快乐。重新点击课件,出示第8 自然段文字,齐读。【 再次朗读第8 自然段,感受文章精髓“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交流反思,归纳总结第9 自然段(回应课开始提出的学习目标)冰心奶奶由衷地告诉游人:1 、归纳总结:同学们,当再有人问我们,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大声告诉他,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所以,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儿童多处总是春!”2 、点击出示第9 自然段,学生齐读(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五、课内拓展,课外延伸1、交流:读了这篇课文后,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语文的另功能就是思想熏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冰心奶奶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进行熏陶,这也应该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 2 、配乐朗诵冰心写的诗歌 雨后 。独白:冰心奶奶特别喜爱孩子。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板书设计: 春光好2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 儿童多处总是春!欢乐多活力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