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23(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66885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23(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23(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23(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23(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23(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23(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23(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综合训练试卷 23A 卷(共 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16 分)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瀑布,湖,海,他们或自信,或浩瀚,或宁静, 虽各有其美,但都是存在形式单一的水。而作为如水的人生,应该丰富多彩,因此我决定取其精 华,弃其糟白,流淌完美的如水一生!A浩瀚(hn) B精华(jng) C糟白(co) D流淌(tng)2.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三年虽然短暂,却是五味俱全。在一起的日子最难忘,不在一起的日子更难忘。曲终时刻没有泪水,只祁愿有朝一日,当我们重新聚首校园时,将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吻遍。B无论他们走到哪里,

2、人们都会对盲孩子这样说:“看,你有一个多么好的影子啊!”C在那里,从古至尽,沉船的残骸,揭开迷底,重现当年的惨案;有沉沦的古国遗址,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古老文明;有绚丽的珊瑚海和变幻的游鱼。D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我们立马齐刷刷地站得笔直。我们挺胸收腹,昂首而立,身着碧绿的迷彩服,仿佛一棵棵挺立着的小白杨,英资勃发,精神抖擞。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明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更 ,我 们要 吗?不!“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勇气、信心、耐心、胸 怀”,我 们将沿着 的目标前进!A曲折 撤退 既定 B曲折

3、 退缩 制定C崎岖 撤退 制定 D崎岖 退缩 既定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于豆蔻年华的我们,对异性产生倾慕之心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B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是“缘”把我们连在一起;我说只有“志”才能让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我们“志道”相同,所以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C作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美好,令人向往;画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勾勒生命的美好,如诗如画;音乐家会用歌声唱出生命的美好;幽雅动人D溪水西流,你要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东前进,你要看看东方之神叱咤风云的威武雄姿。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4、百年。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 顷;沙 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 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5、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jiang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亦 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 hu之远

6、”。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成都市二七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 文第卷 (非选择题,共 70 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 5 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三综合积累与运用。(共 12 分)9将第卷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10用课文原文填空。(任选四句填写,共

7、 4 分)(1)岁寒, 。 (论语十则)(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3)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5)而那过去了的, 。 (普希金未选择的路)(6)物是人非事事休, 。 (李清照武陵春)11根据下面的要求填空。(任选做两小题,共 4 分)(1)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诗“ , ”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及远大的志向。题 号三 四 五 总分 总分人编 号分 数三题 号 一 二(一) (二)四总分总分人编 号分 数得 分 评卷人编 号A卷(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的句子是 ,。(3)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

8、少年头,空悲切”说明了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苏轼的“ ? ! 。”与这一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4)梨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 ,”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新意。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6 题。(共 12 分)演奏快乐曾经有人对 我说过:“ 听 说,摩天 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 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 我对这个人说:“ 既然想要幸福快 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 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的确,快 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

9、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 间的消逝, 昙花一 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 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 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 爱情、得 分 评卷人编

10、 号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 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 ; 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 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

11、可是,懂得 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相信,快乐的乐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选文有删改)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 分)答:13综观全文,作者开篇和结尾都写了摩天轮,简要分析作者写摩天轮有什么作用?(6 分)答:14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相信你在童年时代也寻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结合你的体验为第段空白处补写两个句子。(注意:不要答在第段空白处,2

12、分)答: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 ; 15请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个句子的理解。(2 分)答:16你会演奏快乐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演奏快乐的。(2 分)答:五作文。(共 60 分)1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 分)(1)雪莱有一句著名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在我们追逐梦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梦想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请以“ 来了, 还会远吗”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根据自己的体会,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立意自定

1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 600 字(若写成诗歌不少于 20 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其他暗示考生身份的信息。(2)朱镕基 2001 年辞去清华经管院院长职务时,谈到了自己对于清华精神的理解,那就是:追求完美。他还告诫清华师生:“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根据自己的体会,自拟题目,不能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立意自定;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所选话题;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 600 字(若写成诗歌不少于 20 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其他暗示考生身份的信息。B 卷(共 50 分)得 分 评卷人编 号注意事项:B 卷共 5 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