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666816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零班、培优班、补习班) 一、选择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儒家这一思想()A.与宗法观念相通 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 C.受佛道思想影响 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2、“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

2、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3、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A.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制约 B.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 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缓和4、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5、宋嘉佑年间,王陶曾对仁宗说:“今政事

3、无大小,皆决于中书、枢密,陛下一无可否,岂为人主之道哉?”材料反映出() A.宋代把相权分给中枢和枢密使B.宋代相权有所扩大 C.宋仁宗的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D.宋代极力削弱相权6、元朝统一后,以极高的礼遇对待中原著名历史人物,如兴建武成庙于枢密院,以孙子、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等人从祭。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弘扬中原文化传统以维护统治 B.笼络汉族士人以缓和民族矛盾 C.统一思想以维护皇权专制 D.彰显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7、明朝大浩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

4、。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8、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9、有学者研究后发现,“权利法案并没有严重地削减英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法国虽然有了1875年宪法,但总统麦克马洪的野心还能看得见;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更

5、是不用说了”他的研究能反映出A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之初存在缺陷 B君主立宪制的弊端较严重C资产阶级宪法的确立未能保障民主 D封建君主对民主加以抵制10、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11、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

6、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12、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13、(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

7、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增加财政收人 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增加粮食产量 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14、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15、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

8、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D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16、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7、一款路虎车,在英国标价83.5万元,到国内却高达320万元;宝马X6国内报价86216万元,海外报价3954万元(以上价格均为人民币)。“中国

9、车价全球最贵”主要是因为A西方生产商利用技术垄断价格 B中国仍然游离于全球化进程之下C中国加入世贸对民族工业不利 D中国进口渠道未充分走向市场18、“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 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 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

10、化趋势19、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B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价值规律C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D苏联利用大危机巨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20、西方一位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指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

11、家并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A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 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C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D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21、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净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2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

12、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23、杨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学评价,“宋人曰是,今人亦日是;宋人日非,今人亦曰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达到宋朝的高度 B.明代对士人的践踏消磨了文人的创作才能 C.程朱理学在明代取得了统治地位 D.明代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压制士人思想24、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13、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二、综合题(共52分,其中25题16分,26题14分,27题22分)25、(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礼记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仕。”“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周礼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痒(小学)。” 材料二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 “乞骸骨”元始元年,平帝下i8令“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14、”。 唐会要载:“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敦,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 材料三 神宗年间规定:“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赐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功状显著奏裁”;“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 宋史职官致仕载:“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 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退休年龄的变化和退休待遇的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