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学期腾三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64948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上学期腾三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年上学期腾三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年上学期腾三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年上学期腾三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年上学期腾三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上学期腾三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上学期腾三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腾三中 2010 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请注意: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答案填到答题卡内,只收答题卡)卷(33 分)选择题(第 1 至 11 小题共 33 分,每小题 3 分)一、基础知识积累,完成 1 至 5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洗马(xi n) 出岫(xi ) 下乘(chng) 茕茕孑立(qi ng)B迤逦 (y) 蕴藉(ji) 参差(c n) 命途多舛(chun)C流憩 (q) 险衅(xn) 央浼(m i) 咬文嚼字(jio)D拮据(ji) 潦水( lio) 尴尬(gn) 门衰祚薄(zhu )2、下列各组中没有

2、错误字的一项是 ( )A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B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C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D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C 边城 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4、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

3、,最恰当的一组是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之一。考古发现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发源地 表明 共存 发祥地证明 并存发源地 证明 并存 发祥地表明 共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 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B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C飞行的成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渐强盛的综合国力,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4、D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2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8 题。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 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 “知识阶级即 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 “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 理想国 ”,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

5、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 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 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 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 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 则可能沦为平民。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

6、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 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 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 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从某种意义上

7、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6、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37、下列

8、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 ,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

9、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912 题。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

10、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

11、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畀:给与)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4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

12、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身往劝督 劝:勉励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3 分) 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免半赋,徐取其偿 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B、韦丹认

13、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5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卷(共 117 分)非选择题(第 13 至 21 小题)一、古诗文积累与应用,完成 1214 题。 (22 分)12、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逃未复者,官

14、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_ (2) 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_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惊残:惊醒。 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4 分)(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 分)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 1 分,共 8 分)(1)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王勃滕王阁序)(2)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