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64842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一、导入: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名句,浩如烟海。请同学说出写月的名句。2、望一轮千古明月,唱一阕历史弦歌。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吟诵鉴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考古诗词鉴赏二、东营市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我们对考点的迷惘。东营考情总结:1、都是课外的篇目;2、多为咏物抒怀类诗词;3、作者大多为不太出名、且作者都是宋代 及以后的。4、考点有炼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品的内容理解及概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我们对考点的执着。三、合

2、作探究析考点1、原题回放:(2013 东营中考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8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 (5 分) 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 ,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 ,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2014 东营中考题)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2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2 分)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 ,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2 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我们对考点的顿悟。2、探究结果: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考点一:把握内容。 考点二:思想情感。考点三:品味语言。考点四:赏析技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把握内容题型答题探究方法突破一:技巧:理解内容、抓住景物、联想想象、妙用修辞、语言优美。温馨提示:1、内容概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表达了的心情。2、复述画面:找形象、绘画面。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考点例析一:山雨 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发

4、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 (3 分)示例答案:1.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疏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光亮的月华。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2.概括后两句写出的内容?示例答案:2.写出了清晨所见溪流变急和他山之雨的急猛。营造了山中清新自然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教师范读诗歌。2、小组内合作交流全诗内容,然后自主做题。3、师生互动解析答案。)方法突破二 技巧:看题目。看作者。看背景。看关键词温馨提示:通过内容+抒发感情。考点例析二 3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

5、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注:取次:任意,随意。(1)“殷勤自与行人语”与“争奈归期未可期”遥相呼应,杜鹃的“殷勤”引发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 分) 示例答案: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叫声, “殷勤 写出它朝夕不停的叫。表面上是对喋喋不梦的杜鹃的埋怨,表达了游子对于生活不由自己主宰,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无奈、郁闷之情。 (1、找一同学读一遍这首词,找学生谈感受、疑问。2、小组内一人朗读一人翻译合作完成内容梳理。3、自主做题然后交流意见。 )方法突破三技巧:1、从字词含义入手 2、从字词词性入手 3、从字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入手温馨提示

6、:*字运用 的修辞(或词性、或词义)+生动形象的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感情。考点例析三: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2、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示例答案: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 (1、齐读这首诗 2、讨论交流全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 “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你还能找出一个用得好的字吗)方法突破四4常见抒情及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2、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化静为动、渲染烘托、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温馨提

7、示:用了 技法,写出 的意象+表现的思想感情。考点例析四: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诗家:诗人。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1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 分)示例答案: 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 ,表达对早春的喜爱。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 “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对比。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1、找一个同学有感情的读这首诗 2、另一同学说出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3、

8、提问问题,订正答案。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五、实战演练雨过山村王 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2 分)5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2 分)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 ,突出了 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3、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示例:借景抒情,反衬、拟人。写出农家生活的清新自然,恬静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1、自主完成题目 2、小组内讨论交流

9、答案 3、组长说出本组的答案,教师订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六、自主考场: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释】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自选角度,设计题目。(自由回答,设计题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七、课堂小结:1、请同学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2、教师总结:把握内容抓景物,画面氛围表心情。思想感情看内容,题目背景关键词。品味语言靠炼字,词义词性兼修辞。赏析技法找意象,抒情手法融感情。3、结束语:品读诗歌能怡情,鉴赏诗歌可明智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