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638468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V)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的新型的暴力行为。就形态而言,它多局限于舆论范围,主要以言语攻击、形象恶搞、隐私披露等形式呈现,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不确定性。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网络空间往往聚集着非组织化、陌生化的群体,因此,在多主体参与的网络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难确定具体行为主体。(2)过程的易操作性。随着“复制”、“粘贴”等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掌握网络技术的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实施网络暴

2、力。(3)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导致非虚拟性的后果。同时,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网络信息传播极具流动性、扩散性,其影响范围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网络暴力的产生,根源于多种风险的交叠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联网上,既有基于职业、籍贯等联系纽带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更有基于生活娱乐、资源共享等个体偏好而形成的趣缘群体。他们借助网络交互空间(QQ、Blog等),可以随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犹如置身于一个个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同时,互联网本身繁杂难辨的海量信息强化了网络受众的风险感知度,加之信息内容的易编

3、辑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网络信息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真伪难辨。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网络暴力的频发,其背后大都潜藏着“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致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并涌向网络空间。再加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他们以广告收入为经济来源,以“点击为王”作营销规则,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对他们而言,“网络暴力”往往就是“网络暴利”。另外,网民群体突出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会辨认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而且,传统中国是个伦理本位的社会

4、,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据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而在青年网民身上,则体现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他们以“道德审判”为武器,以伸张正义为目标,渴望获得充满认同的“网络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一旦嫉妒、怨恨与公愤等在网络上无序宣泄,网络空间就处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应对网络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过减少风险交叠频率,以散化风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技术创新规避网络技术风险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社会转型风险是网络暴力产生的现实根源,我们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加以应对。 (节选自浙江学刊xx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网络暴力”

5、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暴力以当事人的人格权益为行为客体,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带来实质性损害。B、随着网络信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暴力成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实施的行为。C、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网络暴力事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行为主体。D、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一般难以被人们所掌控,这是由网络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决定的。2、下列对网络暴力产生根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放的网络交互空间,犹如众声喧嚣的“网络广场”,由网络技术本身所带来的风险特性成为催生网络暴力的技术根源。B、大量的“网络推手”为获取更多的广告收

6、入,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进行舆论操控,成为网络暴力的助燃剂。C、“仇富”、“仇官”的社会心态使社会情绪不断郁积,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成为网络暴力现象在中国频发的现实动因。D、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特点和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使他们常常游走在暴力与正义之间,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上,基于多种联系纽带或个体偏好而形成的地缘、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往往都具有非组织化和陌生化的特点。B、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是规避网络技术风险,应对网络暴力现象的根本做法。C、网络空间的言语攻击、形象

7、恶搞、隐私披露等都属于舆论范围,不会直接对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构成侵害。D、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真伪难辨的网络信息,年轻化的网民群体很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成为信息风险的传播者。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

8、?”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

9、,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

10、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释】捻:“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 材官:这里指“供差遣的低级武官”。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

11、/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会试及第者之称。明清的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即为进士。B、“服阕”即丧期已满。“服”指丧服,“阕”是“终了”的意思。古代孝子服丧一般三年后除去丧服。C、“幾”指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近畿”则泛指京城附近地区。D、“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古代负责教习太子的官

12、职,但后来往往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宝桢在服丧期间,恰逢杨隆喜造反。丁宝桢散家财招募壮士拱卫乡里。后来平乱成功后遣散壮士时,丁宝桢表示库银亏空,只有让大家空手回去,他也没有办法。B、同治六年,由于东路军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而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潍河。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斩杀了王心安,丁宝桢也革去职务暂时留任。C、同治七年,捻军攻到定州,丁宝桢率军救援,捻军向南溃逃。这场战役,丁宝桢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多次褒扬嘉奖,并被加太子少保一职。D、丁宝桢历任编修、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太子少保、四川总督、太子太

13、保、广东布政使等职,注重磨砺清高节操,与沈葆桢一起被称道。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5分)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8-9题。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释】:陈琳墓: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所器重,其墓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霸才:即诗人自己; 石麟:石麒麟,陵墓前的石雕的神兽;铜雀:即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

14、(今河北临漳)。8、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5分)9、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借动物鸣叫之声烘托出了诗人被贬此地后居住环境的恶劣。赤壁赋中“ , ”两句描写了曹操当年被周瑜所困之地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的景象。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诗人想象自己领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1

15、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板桥幽竹图 耿春元工程师任子建退休后住在乡下老家里,老家离城二十里。老家前边临河,后边依山,周围有竹。掩门藏明月,开窗放野云。难得的幽雅环境,正是老人们清静养老的好地方。只是到了星期天,儿子一家三口来了,女儿一家三口来了,热热闹闹一整天,傍晚时分离去了,才清静下来。用老伴的话说,来了烦,不来盼。人老了,就这贱脾气。这年夏天,一场大雨,发现老屋漏水了。先是屋后墙湿了一块,接着屋中间滴水。放上一个面盆接住,就听见钟摆似的滴答滴答响。白天还好,到了晚上,这滴水声烦得老伴整宿睡不着。老伴患神经衰弱症,到了这乡下后,那病本来好了的,这一滴水,又犯了。好在雨停了,天晴了。不过,再下大雨呢?又是星期天,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来了。任子建就趁吃饭的工夫,跟孩子说起房子漏水的事儿。这事说完,女婿没说话,女儿没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