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628269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理一、政治选择题(共25道,每题3分,共75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它是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D.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科学总结2.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这告诉我们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具

2、体领域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4.“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思格斯的上述论断强调了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5.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了一个预言,你会采取一些措施,去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这主要说明了A.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6.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

3、哲学,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B. C. D.7.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说明 A.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仅是哲学家的事情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哲学来自人们的生活实践8.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9.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

4、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10.年纪大了头发变白是自然现象,但英国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首次发现IRF4基因是 影响白发生长的基因,而此前,科学家只知道这种基因和头发颜色与头发的多少有一定关系。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材 料主要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1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

5、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都回答 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A. B. C. D.12.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五行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与张衡观点蕴含哲理一致的是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神存则形存,神谢则形灭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理生气也 B. C. D.13.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认为“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观点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

6、的本原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无法用来解释社会现象 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方向,肯定了物质的客观性A. B. C. D.14.调查显示,目前不少中学生 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他们将自己的出生日期与所谓星座相连,再从自己的星座推算出自己将来的前途和命运。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5.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A. B. C. D.16.马克思主义

7、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A. B. C. D.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 A.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基本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 B.批判吸收了其他哲学家的所有哲学思想 C.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辩证法的基本内核 D.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8下列现象中,属

8、于物质范畴的有电磁场 科学发展观 市场经济改革 人脑A. B. C. D.19.有人说:“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纸张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这段话的正确性在于 A.否认了具体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是一回事 C.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D.承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20.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人的意识不能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A. B C D21.

9、明代诗人钱宰的拟古一诗中云:“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C世界上事物的运动都是循环往复的 D世界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无章可循的22.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

10、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2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4.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陈化榜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在庞杂的基因组序列中找到了控制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并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使糯玉米也拥有这一基因,从而培育出我国首个异交不亲和糯玉米。这表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自然发展的规律B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认识利用的 D规律具有普遍性25.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规律具有客观性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C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或创造规律二、历史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26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A. 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 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D. 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27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 道家思想 B.

12、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28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C. 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D.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29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A. 人定胜天 B. 天人感应 C. 道法自然 D. 相生相克30汉武帝之后,

13、儒学逐渐确立了其在中国传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主流地位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 儒学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B. 儒家思想是完美无缺的C. 儒家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 D. 其他诸子思想不受欢迎31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2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 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 中外思想冲突不断C. 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 佛教的影响力较大33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 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 程朱理学的盛行C.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 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34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