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人生的形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61409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从文——人生的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沈从文——人生的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沈从文——人生的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从文——人生的形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从文“人生的形式”又谈边城每每读到沈先生的边城 ,总会感到另一种世界的召唤,那是一个纯净、自然,不被世俗所污染的世界。作为沈先生的代表作,他曾说过:“这部作品所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东西,目的是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在读小说时,我的确感到了那种真切。边城是写爱情的小说,写中国农村的爱情,写一个刚进青春期的农村女孩子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叫人想起古人说的但不大为人所理解的一句话:思无邪 (1) ,但沈从文的小说并非“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论语八伯 )而有一种内在的忧伤。作家所说的“人生的形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是翠翠“小兽物”

2、般的天真活泼和“黄鹿”般的乖巧善良;是傩送的秀拔出群;是天保的谦和克制;是祖父的宽厚仁慈;是船总的豁达大度,他们始终保持着做人的美德,信守着灵魂的纯洁。在边城那种不被世俗污染的自然环境下,来生动地描写他们之间的男女之爱,祖孙之亲,父子之情和邻里和睦,处处给人一种美感,让人们通过他们,感受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自然的人性爱和人情美。这些,就是小说所要达到的境界。沈从文是要修建人性小庙,是要远离光怪陆离的都市,是要用湘西的淳朴来映都市的堕落。但从真实的角度来讲,他美化了湘西,但不论真或假,他的现身,就是令人眩目的美。 边城令人“得到永生快乐”的美,正源自它的淳朴和天然。这部作品给我们的感

3、觉是顺乎自然的。从小说的开头就能看到:“由四川到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种开头,犹如溪水,缓缓流入,顺流而下,无法令我们想到它流向何方。在隐隐中,沈先生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溪流是美的,但它的流向却不因自己的一直而改变。的确,翠翠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她无法不倒母亲的覆辙,无法去挽回将逝去的一切,白塔倒了,爷爷死了,傩送走了,翠翠似乎在绝望中等待,她孤独等待的身影正是孤苦无知的人类最令人心碎的剪影。小说的结尾,坍圮的白塔修好了,可是,昔日

4、能够重来吗?“人生的形式”总是那样的顺乎自然,无法令人揣摩与主宰,人只能按着命运这条线走下去,不得更改。沈从文说:“你们能够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够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 (2)沈从文是孤独的,但也是最能看透人生的,他懂得人生的悲哀与寂寞是难以抹去的。在边城中,虽有暖暖的人情味,但那潜伏着的深深的悲剧却不是由人主宰的。但他对我们民族是存有希望和感情的。边城绝妙结尾更给我们一种想象的空间,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一种既不给人希望,也不令人完全绝望的悬而未决的状态,难道人们注定要接受命运偶然的捉弄,根本无力把握

5、属于自己的未来,难道人生原本就是“望断天涯路”的无望等待?他给了我们绝望中的一束曙光,因为他并非永不回来,而是也许明天就回来。所以我们说他对我们的民族是寄予希望的。在题记中他这样写道:“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的,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在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的确,他照顾到了我们大多数读者,也寄予了我们希望,犹如在边城中,他对人本身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感情。不管边城带给我们怎样的一种感受,都希望那是一种美的享受与意念,引领我们去寻觅那片幽远的人生形式。(1)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 (汪曾祺全集) (第 3 卷)第 152 页,以无邪之思永利后世,与儒家诗教传统严丝合缝。(2)沈从文沈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沈从文文集 (第 11 卷)第 4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