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产业发展培训课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4610459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产业发展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新编】产业发展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新编】产业发展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新编】产业发展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新编】产业发展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产业发展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产业发展培训课件(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篇 产业发展 1 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 投入期 成长期 主导产业 成熟期 支柱产业 衰退期 夕阳产业 2 产业发展的模式 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 刘易斯模式 费景汉 拉尼斯模式 WM WA O S L2L3L1劳动数量 EFG D1 D2 D3 K1 K2 K3 实际工资 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现代工业部门把农 村的隐性失业的过剩劳动力完全吸收为 止 才能实现收益递增 并实现经济活动 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移 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节约劳动型资本积累对刘易斯模型的修正 托达罗否定刘易斯的三个假设 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转移率和

2、创造率与现代部门的 资本成正比例地增加 农村存在剩余劳动 而城市实现充分就业 现代工业部门存在着竞争劳动力市场 托达罗认为 现代工业部门在资本量增加 生 产扩大时 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并没有同步增长 托达罗对刘易斯模式的修正 WM O S E D1 K1 D2 K2 实际工资 劳动数量 托达罗认为 城乡收入差距是城 市化的主要原因 人口流动过程 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而不 是实际收入差异作出的反映 L1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托达罗模型 工资水平 就业机会的概率以及迁移费用等经济 因素是劳动力乡城流动的主要诱因 城市部门的 预期收入与农村收入的差异 决定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乡城流动 V P Wu Lm

3、Lm Lu Wm Wa C 其中 Lm 城市正式部门的雇佣数 Lu 城市正式部门的失业数 Wu 城市的预期工资 O BX R 农业总产出 D A C P农业劳动量 农业总产出曲线 显 性 失 业 人 口 隐 性 失 业 人 口 O 费景汉 拉尼斯模式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费景汉和拉尼斯模型 第一阶段 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 零 农业 部门的显性失业人口流入工业部门 第二阶段 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 零 但仍 低于制度工资 农业部门的隐性失业人口流 入工业部门 农业总产出 引起农产品价 格 工业部门不得不提高工资 第三阶段 农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 农 业部门实际收入高于制度工资 取决于劳动 的边际产出 由

4、此进入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 经济发展阶段论 罗斯托 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起飞阶段 向成熟推进阶段 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平衡增长理论 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温和的 平衡增长理论 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不平衡增长理论 赫希曼 引致投资最大化 原理 联系效应 理论 优先发展 进口替代工业 原则 3 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 多马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经济增长理论 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K和L 按固定比例投入生产 两 者不能相互替代 当劳动相对丰裕时 产出只受资本投入 量的约束 那么 生产函数 Y K v v 资本产出比率 假定新增投资 K I S s Y S 储蓄 s 储蓄率 那么经济增长率

5、g s v g Y Y K v Y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 资本产出比例固定不变的条件下 一个时期由储蓄转化的投资作为新增资本 其形成是下 一时期产出增长的源泉 哈罗德 多马模型 假定生产要素可相互替代 资本产出比率是可变的 即 使劳动和资本不能保持平衡增长 经济也可以持续增长 索洛 斯旺模型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 经济增长率是由K L的增长率 及其边际生产力所决定 索洛 米德模型 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 经济增长率是由K L的增长率 边际生产力 技术进步所决定 突破了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的观点 索洛模型 索洛模型说明 发达国家经济难以实现持续增长的现 实 即无论储蓄率有何变化 长期内最终

6、总产出的增 长率总会达到均衡状态 与该国的人口增长率相等 从而使人均收入或人均资本存量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索洛模型也说明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的现实 因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与资本的积累 资 本的边际生产率逐步递减 这就使得人均收入或人均 资本存量较少的国家或地区 短期内具有持续增长的 可能性 新经济增长理论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收益递增的模型 人力资本决定论 竞争力的概念 宏观层次 IMD定义 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创造增加值从而积累国民财 富的能力 中观层次 产业竞争力 波特 即产业的竞争态势与最 终利润潜力是由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决定的 微观层次 世界经济论坛WEF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以比

7、他们在国内外竞争者 都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 生 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国际竞争力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新贸易理论与战略贸易理论 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以产业为研究对象 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 来分析产业的竞争水平和指标之间的差距 为产 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产业竞争力理论 较完整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体系 1 产业业绩分析视角 宏观 2 产业价值链分析视角 通过价值分解 转移来 判断微观企业或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利润点 3 产业对外支配程度分析视角 对相关产业的制 约力 支配力来分析产业可能的位置和竞争地位 SCP的具体度量以及资源 能力研究

8、的结论 4 产业吸引力分析视角 5 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视角 1 产业业绩分析视角 贝恩 市场结构 市场绩效 理论 谢勒 市场结构 行为 绩效 三段论范式 即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 进而决定市场绩效 从产业竞争力研究角度来看 市场绩效是判断竞 争力的直观指标 但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结 构和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是根本性因素 市场行 为是有效性因素 SCP研究视角提供静态研究思路 2 产业价值链分析视角 迈克尔 波特 竞争优势 1985 价值链 理论 企业的总价值包括价值活动 和利润 企业基本活动反映其在价值增值过 程中价值量递增过程 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来 源于企业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上的差异 价值转

9、移直接影响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政策 形成 产业结构和产业行为的全新格局 3 产业对外支配程度分析视角 产业扩散效应模型 是研究产业支配力的理论模 型 它通过分析某产业对其前向 前瞻效应 后 向 回顾效应 侧向 旁侧效应 产业的作用效果 来判断该产业所处的位置 该模型在侧度产业影响力的基础上 评估产业竞 争力 是一种以产业外部关联度分析为主体的理 论方法 4 产业吸引力分析视角 波特 竞争战略 1980 产业的竞争力形式是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品的威胁 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讨价还价能力 产业内现有竞争者的对抗力 五因素模型既有产业间分析 同时也包括产业内 竞争强度分析 是一个以获利性为最终目的的

10、分 析模型 5 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视角 波特的钻石模型 1990 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六大决定因素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支持产业 企业 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关键要素 政府行为 机会 辅助要素 国际竞争力模型的构建实际上是以五因素模型为 基础的 只是更注重产业的整体业绩 并增添了 政府和变化两大要素 波特的 钻石模型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可分为一般生产要素 专业生产要素 越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 而拥有专 业生产要素的产业也会产生更精致的竞争优势 在产业国际竞争中 丰富资源或廉价成本因素 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而人工短缺 资源不足等不利因素 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 业创新的压

11、力 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 一国竞争优势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2国内市场需求 产业发展的动力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 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 因此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 内市场的重要性 本地挑剔的客户 会激发出该国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例1 日本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 例2 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 使其汽车环保性能全球一流 预期性需求 如果本地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 可以 成为本地产业发展的一种优势 但受国家政策会影响如 汽车的环保和安全法规 节能法规 税费政策等 3相关支持产业 产业集群 现象 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 在的 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

12、业一同崛起 美 德 日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是离不开钢铁 机械 化工 零部件等行业的支持的 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离不开世界一流的供应商 本国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必要一环 本国竞争力产业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只要上游供应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对整个产业 的影响是正面的 辅助因素 政府因素 政府提供企业所需资源 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 政府直接投入 发展基础设施 开放资本渠道 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 从政府对四大要素的影响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 扮演挑剔型顾客 采购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 波特模型 完整的钻石体系 机会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 相关支持 性产业 需求条件

13、 政府行为 波特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又将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 争 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分为四个 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张时期 要素驱动阶段 投资驱动阶段 创新驱动阶段 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时期 财富驱动阶段 机会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跨国公司 商务活动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 相关辅助 产业 政府 行为 波特 邓宁模型 对外开放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 波特的 钻石体系 中应加上一个 对外开放 因素 对外开放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发展的波特 钻石模型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1 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竞争力评价 体系 1996 经济实力要素 增加值 资本形成 私人最终消费 生活费用 经济部门 经济预

14、测 储蓄积累 金融环境要素 资本收益 金融效力 证券市场 金融服务 政府作用要素 国债 政府开支 政府参与经济 政府效率和透 明度 财政政策和社会政治稳定 国际化程度要素 对外贸易 商品与劳务进口 国家保护 外商 直接投资 文化开放 汇率和证券投资 基础设施要素 能源自治 技术设施 交通设施 环境 企业管理要素 生产率 劳动成本 经营管理效率 企业文化 科技开发要素 RD人员 科研 专利 技术管理 科学环境 国民素质要素 人口 劳动力 就业 失业 教育结构 生活质 量 劳动态度 IMD 发布的2010年世界竞争力年鉴 世界竞争力排名前十名依次是 新加坡 中国香港 美国 瑞士 澳大利亚 瑞典 加

15、拿大 中国台湾 挪威 马来西 亚 中国大陆排名第18名 韩国排名23位 泰国为第26位 日本 为第27位 以瑞典和挪威为代表的北欧国家 继续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 仍然位居前十 欧盟国家中 德国挤进了前16名 德国 强劲贸易 全球第二大制成品出口国 绝佳的基础建设 可靠的金融声誉 WEF 世界经济论坛 的评价体系 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 GNP增长率 通胀率 实 际出口增长率 直接外资利用率以及失业率 国际竞争力的实力水平 生产总水平 经济 运行稳定性 国际交换 潜在国际竞争实力 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和未 来世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指标 三大分析指数 国际竞争力指数 经济竞争力指数 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基础上

16、加 上人均国际收入水平对未来增长的前景影响 市场化增长竞争力指数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2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价指标 联合国 2002 2003年工业发展报告 建立的各国 工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工业能力指标 人均制造业增加值 人均制成品出口 技术的层次和工业的升级 制造业增加值内中 高技术产品的比重 制成品出口内中 高技术产品的比重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3 日本产业竞争力 支撑日本经济基础架构有5个主要要素 高层次 大规模的国内市场 受过良好教育 高素质的劳动力 出色的研发能力 在 绿色 技术上的世界性优势 高度发达的新材料产业 关键零部件产业等高 科技支援型产业群 造船 从1956年开始长期保持世界第一 1995年以后 韩国造船业崛起 2001年全球订造新船总吨位2867万吨 其中 日本 1101万吨 占38 4 韩国1063万吨 占37 1 日本造船业在日本出口产品中的地位下降 出口额 仅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 左右 七大造船公司 赤字经营 三菱重工 三井造船 日立造船 川崎重工 石川岛播 磨 日本钢管公司和住友重工 汽车 日本以15家大公司上榜世界汽车100强的优势在世 界汽车排行中名列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