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24595884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过万重山漫想5.下列句子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C)A.各式各样的挖土机起重机,伸着长长的鹅脖子,摇着雪亮的铲子,腾跳着,吼叫着B.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向东流去,一泻千里C.那长篙短篙挂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D.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闪电一样快,雪片一样白,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6.与下面一句话衔接最好的一句是(C)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_A.遇险的会说:“还想冒险,不要命吗?”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B.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

2、通不过的”遇险的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C.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D.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不要命了吗?还想冒险?”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a.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侧,生死在_间的情景,至今还感到惊心动魄b.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_消散,还是会给人留下永远的记忆?c.只偶然透过青蒙蒙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_神奇的色彩d.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_在我记忆里的那些

3、古人今人的文字,意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A.毫毛瞬间涂上积存B.毫发顷刻抹上积淀C.毫发即刻染上贮存D.毫发顷刻涂上积存8.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B.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端倪:仔细看C.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不盈不溢:不多出来,不往外淌D.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

4、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推山坼地:摧塌山脉,使土地干燥11结尾句“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对这句话的含义应如何理解,请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4分)答:既有战胜眼前险阻开拓生活世界的喜悦,又树立了以“敢为第一”精神推动历史前进向着未来迈进的豪情壮志 12.本文是即景生情的文字,景物是“漫想”的出发点请写出全文中的三个触发点(6分)答:万重山奇景茫茫的江水葛洲坝工地(倒数第二段峡外美景是喜悦心情的触发点)13.文中有一句话可以看成整个“漫想”的总领句,请摘抄这句话(3分)答: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这是飞上仙界? 14.本文

5、题眼是“漫想”二字,请从文中摘抄紧扣题眼直接点明作者思绪思路构成全文语脉的四个句子(10分) 答: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再想下去 我的思绪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16.归纳本文中心:通过作者穿行三峡时的丰富联想,歌颂了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鼓舞新时期的人民发扬“敢为第一者”的精神,向现代化的未知领域进军(4分)二阅读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

6、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人然而,如果他们从

7、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1.结合文意,解释第1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6分):人类的儿童时代:人类的儿童时代,指早期的人类社会,当时人类处在蒙昧时期“三峡”:代指艰险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2.本文作者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答:任何时期都有许多具有献身精神的先行者敢于向人类未知领域进军,他们不怕挫折和失败,带领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推动了历史的前进3.对文段中加序号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清谈者”指那些对世事不闻不问的人B.“酣睡者”指那些安于现状,不求开拓探险的人C.“摇头者”“叹气者”都是指那些失败过的人D.“

8、彷徨者”指那些对探险开拓观望的人而“哭泣者”指那些害怕变革的人4.用一句话概括第2段中所说的“清淡者酣睡者摇头者叹气者彷惶者哭泣者”的共同点(不超过25个字)答:他们都没有真正参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实践活动5.第2段话,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这句话应是( B )(注意句间关系)A.历史的脚步停不住 B.行程艰难,但历史还是照样向前C.历史前进中有些无脊梁的人 D.历史在前进中有曲折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他站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前面的路有多险?那高崖会不会劈头盖顶崩落下

9、来?那礁石会不会狼牙一样遍布江底?那江水会不会中途变成直下千仞的飞瀑?前面的路上会遇到些什么?会不会遇到百丈的蛟九头的蛇?会不会遇到双睛似电头颅如山的妖魔鬼怪?他自己会不会中途遇险?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留下永远的记忆?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1.原文中有一句话“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一共重复了四次这四句应分别置于上文中的何处?理由是什么?(4分)答:两句问路有多长之后句问路有多险之后句问会遇到什么之后句问会不会遇险之后(共分为四组,用该句隔开)2.这段话中的11个问题是按照怎样思路安排的?(4分)答:前两组问“路”怎样,后两组问“人

10、”会怎样每组中的问题,第一个是概括的,后面是具体的3.文中用四个重复语句,作用是什么?起码说出两点(4分)答:强调义无反顾的精神,也说明当时的局限性明晰层次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问2:本文中有很多语句是体现作者联想展开的,请问是哪些句子?答:“就在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再想下去”;“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这些句子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提示作者的神思产生了飞越问3:作者开头何以强调“第一次穿过三峡”呢?答:一方面为后文写过万重山时的一连串疑问张目,另一方面为引出“第一个”设伏,使联想得以自然展开问4:第二段

11、写过万重山时的景物采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答:采用了排比比喻手法;突出了景物的“险”的特点这为后面的联想准备了感受基础问5:第二段中连续三问,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表现了“我”内心淡淡的畏惧忧虑,为写第一个穿过三峡的忍耐的勇敢精神形成了衬托问6:“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这个念头当真是“在原始状态的空白中”跳出来的吗?答:不是,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奇妙之处他知道若要再像前人一样用“华丽辞藻”去描写三峡奇景自会“黯然失色”,便另辟蹊径以免落下“笑柄”当然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现写三峡文章之多,为自己另起思路理出头绪问7:作者神思第一次飞越,联想到哪些事情?你认为

12、哪一句话体现了全文的思路方向?答:联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时代使用的工具他的胆识和想法;“没有第一个,便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体现了全文的思路方向,即主题升华的思路发展方向问8:“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神思再次飞越,又联想到什么?答:联想到更多的“第一个”: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开拓道路的人问9:“三峡”何以加上了引号?答:此时的“三峡”已经不再是实际上的“三峡”了,而是代表了艰难的社会生活历程问10:作者跨越时空,神思又一次飞越,又联想到了什么?答:联想到了千百年后人们对现代人勇于创造的首创精神的

13、崇敬继将“三峡”抽象化后,又将“第一个”抽象化,就是说,我们现代人的创造在后来人看来也可能是“第一个”问11:文尾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各是什么样的喜悦?答:曾经感到的喜悦,是指知难而进,排除万难,取得胜利,苦尽甘来的喜悦未曾感到的喜悦,有二层含义:一是因首创者历尽艰辛取得的成果可以造福于后代而感到喜悦,一是见到今天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形势而感到由衷的喜悦问12:作者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答:是告诉我们闯过艰险的征途就有胜利的喜悦这一深刻的哲理问13:通观全文,本文思路有何特点?答:作者思路是由“第一次”起笔,写景物的“艰险”,中间插以“江水”奔流,使首尾

14、相连,最后落笔于“喜悦”游踪在动,神思也在动,首尾呼应,情感升华“景”与“情”两条线索同时贯穿全文,使文章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四.局部阅读,理清思路:(以11段为例)问1:“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一句在段落中起何作用?答:一是点明游踪,而是引起联想问2:作者引三峡来历的资料起何作用?答:借以赞美自然之力的强大问3:“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一句起何作用?答:引出后文对人类力量的伟大的赞美问4:本段可以分几层?试概括各层的层意?答:句为一层,点明游踪,引出联想句为一层,赞美自然之力的强大句为一层,赞美人类的力量的伟大问5: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大意答:本段通过赞美自

15、然之力引出对人类力量的赞美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 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 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 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1文段的思路发展中有一个过渡句,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