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2020版】

上传人:沧海****3 文档编号:124593447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202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202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202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202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2020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202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2020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5.020B 01DB372020-02-25 发布2020-03-25 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16632020代替 DB37/T 16632010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ecurity and high quality for Auricularia polytricha productionDB37/T 16632020修改了原标准附录 A 的内容。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鱼台县农

2、业农村局、菏泽市定陶区特色农产品服务中心、威海鑫宝食品有限公司、东平县科海菌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玲、万鲁长、刘永、孙振福、孙德光、任鹏飞、任海霞、郭惠东、李瑾、杨鹏、商成龙。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7/T 16632010。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7/T 16632010良好农业规范林地毛木耳生产技术规程。与DB37/T 1663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修改了基地选择与管理的内容(见 4 和 2010 年版的 4);增加了栽培场地与设施的内容(见 5 和 201

3、0 年版的 5);修改了栽培季节的内容(见 6 和 2010 年版的 5);修改了品种选择的内容(见 7.1 和 2010 年版的 6.1);修改了毛木耳基质配方、接种等其它环节生产技术要求(见 8 和 2010 年版的 7);增加了采收及后潮管理的内容(见 9 和 2010 年版的 7.6);删除了生产投入品管理和水源管理的内容(见 2010 年版的 8、9);修改了有害生物防控的内容(见 10 和 2010 年版的 10);增加了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档案的内容(见 11、12);删除了劳动保护的内容(见 2010 年版的 11);GB 7096GB 15618NY/T 391NY/T 658

4、NY/T 749NY/T 1731NY/T 1742NY/T 1935NY/T 237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包装通用准则食用菌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3质量要求3.1 感官要求耳面呈黑褐色、浅褐色、紫色或紫红色,有光泽,耳背密布较均匀灰白色或酱黄色绒毛,朵片完整, 大小均匀一致,耳片厚、耳基小,无虫蛀,无霉烂。不得混入动物毛发和排泄物、碎耳基、菌料、泥土、沙石及金属物等杂质。3.2 理化指标要求应符合GB 7096和NY/T 749的要求。

5、4产地环境1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优质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的质量要求、产地环境、设施、栽培季节、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毛木耳(包括白背木耳和黄背木耳)的安全优质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

6、品GB 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栽培季节利用林下栽培毛木耳以12月至翌年2月份制袋,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出耳。利用大棚栽培毛木耳,春栽,2月上旬制袋发菌,3月底摆袋出耳;秋栽,8月中旬制袋发菌,9月底摆袋出耳,即“冬养菌,春出耳;夏养菌,秋出耳”。塑料大棚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前和延后15 d左右,且不受雨季影响。7品种选择与菌种质量要求7.1 品种选择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转潮快、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毛木耳品种(菌株)。7.2 菌种质量要求母种外观洁白、纤细、均匀、平整,呈绒毛状平贴培养基生长,无角变,菌落边缘整

7、齐,无杂菌菌落,培养基不干缩。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成品菌种质量符合NY/T 1731、NY/T 1742的要求。8生产技术要求8.1 栽培基质8.1.1 主辅原料2栽培场所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栽培场地及菇房应建在地势平坦、朝阳、通风、便于排水和生产操作的地方;周围500 m内无污染河塘、污水、污染物及畜禽养殖场、废品垃圾、粪便场等,并与医院、生活区、公路及其他公共场所、原料、饲料、粮食仓库隔离;水源水质清洁,土壤无污染。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总体布局,可分为堆料场、制种区、制袋区、灭菌区、培养区、栽培区、产品晾晒区、仓库区。产地

8、环境质量符合GB 3095、GB 15618和NY/T 391的要求。5 栽培场地与设施5.1 林地林间露地出耳易“二阳八荫”,以荫郁度80 %以上为宜。选荫郁度较高的林地,可采用林间露地平畦栽培,以排灌方便、场地清洁、无杂草为宜,排袋前将林地平整、作畦、浇水、消毒;选择荫郁度较低的林地,采用林间简易荫棚平畦或墙式栽培;墙式栽培荫棚需在耳棚顶部每隔3 m开一个50 cm50 cm 的通气窗;耳场平畦地面可铺设草帘、塑料编织袋等保湿材料,并设置自动喷水系统,提高生产效率。5.2 荫棚耳房采用竹草棚、冬暖式塑料大棚、钢架大棚等设施栽培。菇房坐北朝南,采用东西长60 m80 m、内宽9 m11 m,

9、边高1.5 m1.8 m,中间高2.5 m2.8 m,墙体厚0.8 m1.2 m,北墙高出地面2.5 m 以上,每隔3 m设一个高出地面30 cm、直径为30 cm35 cm的通风孔或安装排气扇。棚内菌墙立体出耳, 操作道宽70 cm80 cm。棚顶覆盖单层或双层无滴膜或黑色薄膜,上覆草苫以保温、保湿,高温季节棚顶上方架空50 cm搭盖遮阳网,菇棚两端装置湿帘和风机。适宜栽培毛木耳的原材料为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阔叶树木屑、豆秸、麦麸、米糠、玉米粉、饼(粕)粉等,要求干燥、干净、无霉变、无虫、不结块、无硬杂物、无有害污染物。作物秸秆在收获前1个月不施高残毒农药,主辅原料在使用前经日光曝晒2

10、d3 d。主辅原料符合NY/T 1935的要求。8.1.2 生产用水采用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井水等,喷水中不得随意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符合GB 5749的要求。8.1.3 基质添加剂栽培基质中不得超量加入化学添加剂,不允许添加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基质添加剂符合NY/T 1935要求。8.2 培养料配方毛木耳栽培料料水比应为1+1.3左右,配方宜选用:a) 配方 1:棉籽壳 56 %,玉米芯粉 30 %,麦麸 11 %,硫酸钙 1 %,轻质碳酸钙 1 %,磷酸二氢钾0.5 %,尿素 0.5 %;b) 配方 2:棉秆粉 75 %,麦麸

11、或大米糠 17 %,玉米粉 5 %,硫酸钙 1 %,轻质碳酸钙 1 %,磷酸二氢钾 0.5 %,尿素 0.5 %;c) 配方 3:花生茎蔓粉 53 %,棉籽壳 22 %,麦麸 13 %,棉饼粉 5 %,玉米粉 4 %,硫酸钙 1 %, 轻质碳酸钙 1 %,磷酸二氢钾 0.5 %,尿素 0.5 %;d) 配方 4:阔叶树木屑 50 %,棉籽壳 27 %,麦麸或大米糠 20 %,硫酸钙 1 %,轻质碳酸钙 1 %, 磷酸二氢钾 0.5 %,尿素 0.5 %。8.3 栽培袋制作8.3.1 拌料拌料时先将轻质碳酸钙、硫酸钙等与麦麸、米糠、饼(粕)粉、玉米粉等混合均匀,再与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豆秸及

12、自然预堆23个月的阔叶树木屑混合均匀,最后加水搅拌均匀。培养料搅拌均匀后堆闷2 h,装袋前再翻拌一次,调节pH 6.5pH 7,调节基质含水量62 %65 %,用手攥料无下滴, 手指缝间可见水珠即可。8.3.2 装袋选用聚丙烯或耐高温低压聚乙烯折角筒袋,规格为17 cm20 cm38 cm45 cm,袋厚0.04 mm0.05 mm,每袋装干料500 g600 g左右,扎紧封口。要求装袋时,培养料上下松紧适度、一致,扎口合理,外表干净。8.3.3 灭菌装袋完毕及时进行灭菌,在0.15 Mpa蒸汽压力下灭菌3 h或常压100 灭菌12 h,焖3 h5 h。灭菌时,压力上升的速度和排气的速度不宜太

13、快,以免损坏塑料袋。灭菌后将菌袋缓慢移出,以防破袋发生。8.3.4 接种3灭菌结束后将菌袋缓慢移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及时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场所使用1 %的克霉灵液消毒,然后再用烟雾剂消毒,推荐剂量5 g/m3;空间消毒使用紫外线、二氯异氰尿酸钠烟雾消毒剂和75 %酒精。栽培袋打穴接种,接种前,接种室内一切用具、菌种瓶、菌袋表面和操作人员的衣服、手等都要进行消毒,接种时把菌种上面的老化母种去掉,取下层菌种用接种钩钩入袋口,并压实封口。接种时速度要快,菌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短,一般每袋接种50 g100 g,接种后堆码发菌,如遇低温天气及时进行覆膜,保温发菌。8.4 发菌管理

14、接好种的菌袋按“井”字型交错堆叠起来或将菌袋堆成墙式,高度68层,行与行之间的间隔为5 cm10 cm,发菌时培养料温度控制在23 25 ,发菌期间培养料温度高于30 时,易感染杂菌, 低于20 时,发菌缓慢也易感染杂菌。发菌时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 %以下。做好遮光工作, 发菌40 d50 d菌丝体就可长满料袋,每天开门窗通风30 min60 min。发菌培养室要保持地面干燥、清洁、避光,冬暖夏凉。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培养室或大棚培养。在放菌袋前,地面撒石灰粉,内壁用石灰水或1 %的克霉灵液粉刷,然后再用烟雾剂消毒,推荐剂量5 g/m3。8.5 出耳管理8.5.1 催耳管理如菌袋发满菌较

15、早,可将菌袋在20 (袋内温度)条件下继续成熟培养,不宜在不适于耳蕾分化的环境温度下提早出耳,当环境温度在20 以上时,可开始排袋、割口、促蕾,耳蕾分化形成后,可在20 30 环境温度条件下出耳管理,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 %90 %。8.5.2 出耳方式8.5.2.1 林地菌畦出耳在速生杨林、板栗林等行间空地整畦,畦面略低于地面,菌畦平整后撒一层石灰粉,灌浇一次大水, 待水渗下后再晾2 d3 d,在畦面上铺湿河砂1 cm2 cm,撒上一层石灰粉,上面铺草帘、编织膜或地膜,再喷一遍0.2 %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菌袋口平整剪下,倒置于畦床上,袋距约5 cm10 cm,均匀直立排列在菌畦内,5070个/m2,上面盖草帘。可利用自动化微喷系统进行科学管理。8.5.2.2 荫棚墙式出耳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