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特异性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4581913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穴特异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经穴特异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经穴特异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经穴特异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经穴特异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穴特异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穴特异性ppt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穴特异性的研究 1 l一 经穴特异性的概念 l二 经穴特异性的机理 l三 经穴特异性的临床应用 l四 经穴特异性研究各课题组报告 l五 展望 2 经穴特异性的概念 经穴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经穴 的原始含义就是 气穴 脉气所发 千百年来的临床运用有力地证实了经穴 的有效性 原因在于对经穴进行针刺或艾 灸就可发挥相应经脉的作用以调节脏腑气 血的功能 发挥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 达 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 在当今的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 心理 医学模式后 国际对针灸的重视程度日益 增加 针灸学的简 便 廉 效等特点 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针灸疗法已 纳入众多西方国家医疗保健体系 针灸已 成为公认的

2、中医走向世界的领头羊 成为 中华民族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有可能对世界 有所贡献的领域 4 然而 近十年来针灸学原本富于传统特 色的理论和方法如循经取穴和手法补泻被 名目繁多的 简单实用 的疗法所取代 单纯 的针灸治疗被针药结合 推拿理疗等综合 疗法所淹没 使得针灸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5 同时 针灸的基础理论研究由于经穴和 经络概念的理解上的歧义 不同学科 不 同国家 不同实验室采用的不同方法使得 各种实验结果无法重复 证据不足 难有 突破 针灸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问题就在于经络基础的研究成果无法显 示可观 可测 可重复的经脉客体 6 针灸临床的疗效存在着基于经穴治疗 和不借助经穴的头针 腹针

3、 经皮电刺激 各种反射疗法 有效点刺激等的实用疗 法 无论是科学的前瞻性的临床随机分组 对照设计还是回顾性总结资料都没有对制 约临床疗效提高的经穴本意和治疗作用进 行过系统严格的科学实验 甚至在不同程 度上抛弃了中国针灸学的精华 循经取 穴和补泻手法 7 如果对经穴与非经穴 对得气与不得气 的本质区别两方面不能作出科学的界定 不但腧穴的功效和相对特异性无从谈起 而且将从根本上否认经络的治疗效应和针 灸的科学性 因此 在整个中医针灸学基 础理论中关于经穴和得气的研究是我们首 先面临的第一道科学难题 8 七十年代以来 关于经穴的特异性研究 主要集中在内关 足三里 合谷 太冲等 几个穴位 一个基本结

4、论是针刺腧穴具有 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 这一作用在病理状 态下更为明显 近年的研究观察到一些穴 位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以上研究结论大多 来自于动物实验 缺乏对临床的理论指导 意义 因而也没有被国内和国际公认 9 l三个关键的基础问题 l 经穴是什么 l 经穴得气的实质是什么 l 循经取穴是否有根据 10 经穴特异性的机理 1 双向作用 2 相对性 11 1 双向作用 内关穴 可使脉率快者减慢 慢者增快 足三里穴 对运动亢进的小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又可加 强静息状态下的小肠运动功能 天枢穴 既可止泻 又可治便秘 百会穴 既可以平肝潜阳 治疗高血压 又可以益气升阳 治疗低血压 少泽穴 既能回乳治疗乳痈

5、 又能治疗体虚而致的乳汁不 足 三阴交穴 既能治疗经闭 又能治疗月经过多 12 但并不是所以的经穴的双向作用都那么 明显和有效 这个在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 的问题 双向作用与机体当时的状态以及施术者 的手法等因素有关 13 2 相对性 2 1 经穴的形态结构相对特异性 2 2经穴的生物物理学相对特异性 2 3经穴病理反应的特异性 2 4 经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 14 2 1经穴形态结构的特异性 早在上世纪50 60年代 有人应用分层大体解 剖的方法发现十二经脉和任脉的324个穴位中有 323个在针灸范围内有脊神经或脑神经支配 说 明经穴与周围神经有密切的联系 1 王锡民 2 等 报道穴位内存在着较

6、穴周组织为多的感觉神经末 梢感受器 陈尔瑜等 3 发现穴位结构与血管 淋 巴管也有较密切的关系 15 2 2 经穴的生物物理学相对特异性 经穴的电学特性 经脉线比非经脉线电阻 呈现低电阻特性 经穴 又比经脉线上的非经穴电阻低 经穴的光特性 疾病状态下腧穴两侧发光强度在发作期有明显差 异 缓解期呈恢复趋势 而健康对照组左右两捌 腧穴发光值无明显差异 处于平衡状态 16 经穴的声特性 足三里输声对胃电具有双向调节 而对胃运动 只有促进兴奋作用 内关穴输声后对胃电波幅度 影响不大 但对胃电的频率则有双向调节作用 对胃运动只有促进作用 经穴的温度特性 实验采用精密测温仪测定5对穴位和循经非穴 与相应的

7、对照点 0 5cm和1cm深度温度 穴位和 循经非穴探得温度比相应的对照点高 有显著差 异 而左右两侧同名穴位深部温度无明显差异 17 2 3经穴病理反应的特异性 经穴的病理反应是指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 通 过经络的反应作用在体表某些腧穴出现的各种异 常变化 如胃部病变多在胃俞 中脘 梁丘和足 三里出现压痛或病理反应物 不同疾病和不同腧 穴在病理反应形式上也有不同 如同样是胃病 足三里穴反应多以压痛 条索状物出现 而胃俞 穴反应则多以局部组织松弛形式出现 或呈凹陷 或感觉异常 因而经穴的病理反应的特异性又 有其相对性 18 2 4经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 经穴与非经穴 A 针刺穴位和循经非穴可使经穴

8、的K浓度升高 而 针刺非经非穴对K浓度影响不大 B 实验发现 大鼠胃痛时 针刺胃经 足三里 穴有 很好的镇痛和镇痛后效应 而针刺同属下肢的 阳 陵泉 穴和足三里旁开5mm的对照点则没有明显的 镇痛效果 充分证实了经穴与脏腑之间是有特异 性联系的 19 经穴与经穴之间 A 电针五输穴实验 针后只有荥穴组E花环 抑制因子有显著意义的提高 其他输穴组 变化不明显 B 实验发现 大鼠胃痛时 针刺胃经 足三 里 穴有很好的镇痛和镇痛后效应 而用同 样的手法针刺膀胱经的 昆仑 和胆经的 阳 陵泉 却没有什么明显的镇痛效果 20 经穴治疗效应的四大要素 一 脉气所发是构成经穴特异性的第一要 素 二 经气多少

9、逆顺流注等机体状态为经穴 特异性的基础 三 得气补泻是针刺获取经穴治疗效应的 关键 四 治法特异性与经穴特异性并重是发挥 经穴治疗效应的基本途径 21 一 脉气所发 是经穴特异性的第一要素 离开经脉之气谈经穴就背离了经气相关 的经穴功能 凡是经穴均为脉气所发 只 是有高下深浅流注的不同而已 是 神气所 游行出入之所 节之交 三百六十五会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流注无穷 这一 这要即是 脉气所发 22 二 经气多少及顺逆流注为经穴特异性的基础 第二要素 此言机体机能状态 井 荥 输 经 合以经气的大小构成了 取类 比象 的治疗效应的分级和等级差别 在这样经气 从小到大的五类腧穴中以生克制化

10、金木水火土 的五行属性以分类主要是便于五行补泻 包括 大五行 小五行补泻 以致于 难经 有 从卫取 气 从营置气 治南方补北方 的法则 均充分 体现了经穴治疗效应的多途径取得和多种形式的 表现 23 特定穴的分类是有别于一般经穴或便于 特别掌握而定的 是构成经穴治疗效应最 基本的主治性能与功效 各类特定穴在不 同经脉不同部位其穴位组织形态结构差异 自然形成了治疗效应和主治功效的差异 24 三 得气补泻是针刺获取经穴治疗效应的 关键 第三要素 针灸调节脏腑阴阳应看作经穴特异性和 治疗效应的最终落脚点 中间的环节是 得 气 无论何种刺激方法和刺激量 量效之 间的关系倍受重视 得气是获取经络治疗 效

11、应的关键 25 四 经穴特异性与刺法特异性并重是发挥 经络治疗效应的基本途径 第四要素 刺激方式的差异犹如穴位特异性一样 也有治疗效应指向性差异 得气要求的刺 法主要是补泻 其他不用补泻的针刺法也 就客观上存在着特异性 26 经穴特异性的临床应用 l 1 经穴特异性的基本规律 l 2 临床疗效是经穴相对特异性的体现 l 3 经穴配伍是经穴相对特异性的关键 l 4 不同的针灸方法是发挥经穴特异性治疗效 应的根本 l 5 经穴特异性可以指导针灸药结合 l 6 其他影响因素 27 1 经穴特异性的基本规律 一个经穴的腧穴特异性可以有多种治疗效应即多靶点 多 层次 多系统的调节和治疗特点 以足三里为例

12、 据载 五脏六腑之胀 皆取三里 三里者 胀之要穴 另 载 若要安 三里莫要干 现代研究认为 艾灸足三里 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对 消化系统的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急慢性胃炎 腹泻 便 秘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而且 还能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另外 对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 用 28 2 临床疗效是经穴相对特异性的体现 各种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均通过经穴相对特异性 起到治疗的效果 但它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例 如 电子灸反应 当电灸器接头紧贴皮肤在45 时 一些患者在 天突 乳中 中脘 气海等穴处就感到灼痛感 有些甚至穴处皮肤发红 起泡 但也有个别患者 在75 时仍不感到痛灼 29 刺

13、法反应 用同样的针刺手法 一些患者酸胀难忍 针感 放射 另一些则认为针感微弱 电针反应 某患者年老体衰 经脉气血不足 针感出现缓 慢而弱 没有什么疗效 后配台电针及雀啄灸 同 时延长行针时间 20次后症状基本消失 30 3 经穴配伍是经穴相对特异性的关键 内容包括 穴位之间的相互作用 先后顺序 补泻手 法 及 应当采用哪种针具或者灸法 31 偏正头风痛难医 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 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 这是指出透针法的特 点 比两个经穴分别针刺疗效更佳 不同的经穴 组成及刺法产生不同的疗效 鼻流清涕名鼻渊 先补后泻疾可痊 这是指出 补泻及其先后的重要性 直接影响到疗效 膏肓二穴治病强 此穴

14、原来难度量 斯穴禁针 多着艾 二十一壮亦无妨 这是指出某些穴位如 膏肓是禁针宜灸的 此外鸠尾 神阙都是禁针的 其他也有禁灸宜针的如哑门 风府 睛明等 不同部位的经穴适用的针灸方法也有区别 32 4 不同的针灸方法是发挥经穴特异性治 疗效应的根本 1 选择哪种针具或者灸 2 补泻手法 3 刺激量 33 1 选择哪种针具或者灸 涌泉穴 不同方法刺激量不同 针刺 治疗癔症性失语 重用泻法强刺激 直至患者不能 忍受发出声音 恢复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率达100 艾灸 治疗失眠症 有效率达100 按摩 治疗月经期畏寒 小儿呃逆 贴敷 蒜泥 大黄粉治疗出鼻血 土茯苓调醋治疗小儿急 性扁桃体炎 吴茱萸调醋治疗鹅

15、口疮 34 2 补泻手法 A 针刺足三里穴 补法操作 无论是健康人或病人 大多数实验 例则出现脉搏传播速度的减慢 反映血管紧张度 下降 当手法由补转泻时 大多数实验例出现脉 搏传播速度的加快 反映血管紧张度增高 B 观察10例针刺补泻手法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针刺穴位均为左侧外关穴 采用自身比较方法 每侧受试者均做针刺补法 泻法和不针刺对照 各1次 结果表明 针刺补法和泻法对甲皱毛细血 管管径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P 0 001 35 3 刺激量 实验研究表明 刺激量大 可起镇静 解痉 止痛 抑制作用 刺激量小 可促进机体解除过度抑制 引起正常兴奋 刺激量的大小还可使人体产生多种反应 一般有正向反应

16、 负向反应 正弦曲线反应以及不定形反应等 将70只wistar大鼠采用断尾放血法造成血虚证模型 当捻 转刺激量 2圈 次 60次 min 2min操作时间时 呈现 补法效应 红细胞计数增加 当捻转刺激量大于此时 呈 现泻法效应 红细胞计数减少 36 5 经穴特异性可以指导针灸药结合 以中风为例 备急千金要方 中既提到 惟风宜防耳 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 的刺法预防 又载述了 夫诸急卒病多是风 初得轻微 人所 不悟 宜速与续命汤 依腧穴灸之 的灸药合用之 法 这就明确指出耳前动脉及风府是风邪袭击人 体的主要经穴部位 灸之中风必须依据腧穴 故 内经中具有治疗特殊疾病的腧穴分类方法 如 素问 水热穴篇 治疗热病的腧穴 灵枢经 胀 论足三里治疗腹胀泄泻等 37 6 其他影响因素 机体状态是主要影响因素 患者在刻下的病 理状态 即辨证施治的 证 与节气 气候 和 体质也密切相关 宋 王执中在 针灸资生经 中记述 予旧多病 常恐气短 医者教灸气海 气遂不促 自是每 岁须一 二次灸 宋代王执中 提出了 灸绝骨 三里等穴 凡遇 春秋 常灸以泄气 素有风人可保无虞 针灸 资生经 卷四 38 关于经穴及其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