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4581419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宁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月考(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题)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内服制度D联姻结盟2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3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这表明()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B科举制日臻完善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 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4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

2、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5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6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A劳动力的商品

3、化趋势日益明显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7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A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C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8.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9明清时期

4、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B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C八股取士制度的施行D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10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11元至正年间执掌国子学的吴师道,在国学策问中说:“近世朱子家礼,号为适古今之宜,好礼之家或所遵用,然不免讪笑。非出朝廷著令,使通习之,殆于不可然。”材料说明元朝()A官方拒绝采用朱熹定制的民间礼仪B程朱理学的官方哲

5、学地位受到冲击C统治者感受到汉文化威胁其统治D礼制与朱熹的家礼互相冲突12公元前454年后的雅典是一个控制二三百个同盟城邦的海上霸国。雅典是统治者,一切盟邦是程度不等的被统治属国,雅典对盟邦是军事独裁、武力统治。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希腊帝国主义。此时的雅典()A直接民主体制面临崩溃危险B已发展成疆域广阔的大帝国C小国寡民的体制基础已动摇D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13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

6、益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14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15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类别 未圈地地区 圈地地区 小麦 大麦 燕麦 小麦 大麦 燕麦 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 18.5 25.9 33.3 22.8 31.8

7、36.8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161760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约占下院人数的八分之一,但到了18世纪末,他们的人数翻了一倍,约占下院人数的四分之一。中间阶层的部分成员可以购买爵位,渐渐接近贵族边缘。这一变化有助于()A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B限制国王的行政实权C议会民主制逐渐完善D扩大贵族的政治影响17画家们继承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秘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并常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此种绘画对20世纪雕塑和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8、。以下属于此画派的画家是()A莫奈B毕加索C米勒D大卫18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琦善此举目的在于()A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B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C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19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B儒家伦理纲常

9、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C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D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20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C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D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2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钢铁厂纺织厂机械厂食品厂电器厂化学厂文教用品厂其它1家92家168家22家28家54家31家14家A. 内

10、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 B. 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 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22到1915年,中国人看外国摆脱了“夷狄”的局限,再也不会出现郭嵩焘说了一句“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2000年的文明”而闹得满朝激愤、日日参奏的景象了。这种现象表明()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广泛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C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加深D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23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11、美国提高关税旨在()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4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二、材料阅读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

12、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 材料二 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