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语文2008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57514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三语文2008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高三语文2008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高三语文2008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高三语文2008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高三语文2008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三语文2008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三语文2008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 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期末统考试题(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一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 (16 分)(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公元 701762 年)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2)而三百年后,苏轼(公元 10371101 年)作了水调歌头,他写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4)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 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 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5)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6)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 阐述越简单、 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

3、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 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7)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 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 组成, 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 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8)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 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 1887 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

4、 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 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 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9)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 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 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

5、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10)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1、第(5)段中“反响”的意思是(2 分)2、作者在文章中列举李白、苏轼的诗词,还举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其主要的目的是(3 分

6、)3、科学家的劳动和艺术家的“创造”其共同点是(2 分)4、第 8 段说明的主要问题是(3 分 ) (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变化、科学原理的普遍性、科学发现的重要性、20 世纪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5、 “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 ,其原因是(3 分)6、根据课文内容,简要说明科学、艺术、智慧、情感的相互关系(3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21 分)流泪的滕王阁(1)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 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 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2)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3)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

7、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 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 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4)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5)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 爱 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

8、再遭谴受贬,然而 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 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 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 ”,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 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

9、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6)“物是人非事事休” ,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 饱蓄泪水的眼 睑。 (7)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 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 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1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距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 盛泉宴“ 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 许会重新改写吧

10、。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两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 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8)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 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 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 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 阁不在出 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10)昆德拉说过: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

11、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 2(11)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 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 让鱼儿也惆怅。 (12)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注】上元二年(675)九月九日,滕王阁重修落成,王勃省父路经南昌,于席 间作出了滕王阁序彳亍:(chichu) 徘徊,走走停停。 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终年不到1 230 岁。7、第 5 段中用“独角戏”所表达的含义是:(3 分)8、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的理解。

12、(3 分)9、结合文意,概括“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一句中“伤痕累累”的具体内容。 (3 分)10、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 分) ( )A、本文托物言志,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B、本文感情真挚,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C、本文记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的情景,并高度赞扬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D、文中“赣江畔的孤骛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哀思。E、文中“勃在客居剑南在水中候着”这句话,意在说明人生无常。F、本文叙议结合,深入剖析王勃的悲剧人生,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11、文章取名为“流泪的滕王阁

13、” ,有何含义?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12、简析本文最后一段写景的作用(4 分)(三)默写(任选 6 空) (6 分)注:考生答题超过 6 空,按前 6 空顺序评分13、 (1)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白发谁家翁媪。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可怜后主还祠庙, 。 (杜甫登楼 )(4)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 )(6)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 )(7)启窗而观, 。 (魏学伊核舟记 )(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

14、的问题。 (8 分)诉衷情 送春 (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注】流霞:美酒的泛称。赊:远,长。14、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以鞭声表明启程, “困”表示酒力还未散尽。B、 小雨初晴,燕子在风中飞舞的描写,景中寓情。 C、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回望曾经的路程,心中充满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D、 最后三句,表达对春天的无限留恋。16、这首词题作“送春” ,意味其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5、3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7 分)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 谈辩, 见者爱其容止,及闻其论议纵横,益皆悚动。李嗣昭节度昭义 ,辟圜 观察支使。梁兵筑夹城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 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 已而,庄宗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 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张文礼弑王熔,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 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坚守,不可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 镇人信之。圜尝拥兵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泥首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圜告之曰:“ 以子先人,固 难 容贷,然 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拒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 诚,以此 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子送状乞降,人皆称圜其言不欺。既而他将攻破镇州,处球虽见杀,而镇之吏民以 尝乞降,故得保其家族者甚众。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4 分)(1)圜数以祸福谕镇人( ) (2)辨释谗构( )(3)幸公见哀( ) (4)曷若伏而俟命( )18、对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