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4573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量专业种植技术就是农业致富的一把金锄头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黑木耳地栽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点。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 制备菌种按栽培计划选择制备抗杂菌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菌龄适宜、纯正、无污染、适宜当地栽培条件的优良菌种栽培。2 栽培季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是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的前提。春季,当白天气温稳定在 1013时开口催耳芽,为地栽黑木耳的有利季节。在牡丹江地区,34 月中、下旬开口催耳芽为最佳季节。若晚于 5 月 1 日开口催耳芽,黑木耳旺盛生长期正遇高温、高湿季节(67 月

2、份),不仅菌袋易污染,而且子实体易得流耳病,降低产量,甚至绝产。3 拌料与装袋黑木耳为木腐型食用菌,需要丰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培养基配方以木屑78%、麦麸 20%、石膏 1%、白糖 1%为佳,含水量以 65%左右为宜。用 1733袋装湿料 1右,松紧度要适中、均匀一致。4 菌用 方厘米高压蒸气灭菌 时;常压蒸气灭菌的料温达 100后持续灭菌 68 小时,再在锅内闷 34 小时。种要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抢温接种,菌种复活、定植及封面速度快,可提高成品率。5 种后,开始的 1015 天培养室温度以 2528为宜,有利于菌种复活和定植,并降低污染率;15 天后一般料温高于室温,为防止烧菌,培养室应降温

3、至 25左右,促进菌丝加快生长和吃料。当菌丝吃料至 2/3 袋时,降温至 22左右,使菌丝生长粗壮。菌丝长满袋后,培养室温度应降至 20左右继续培养10 天,使菌丝多积累养分,并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菌期间,培养室要避光,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如果湿度大,易发生后期污染。每周应翻堆或倒架 1 次,以免烧菌。6 耳场选择与处理耳场要建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清洁卫生、无污染源、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在耳场建畦床时,为提高耳场利用率,畦床宽以 150200宜,长度不限,整平畦床面并压实。畦床间距 40挖 1520的沟作为排水沟和人行道。对老耳场要先清除废弃的菌袋及残留物,然后再翻耙、整平

4、、做畦床,并将畦床浇透水,以利保湿,喷 5%石灰水和 8001000 倍 毒、灭菌、杀虫。在畦床面铺 1 层塑料薄膜或塑料编织袋片、遮阳网、细纱网等,以免雨水将泥沙溅于耳片上,降低商品价值。7 5%石灰水擦洗菌袋,消毒灭菌,待菌袋表面干燥后,每袋倒开“V”形出耳口 1215 个。开耳口时,一定要划破菌膜 ,使之进入新鲜空气,刺激原基分化并形成耳芽。袋开出耳口后,要在室内催耳芽;或将菌袋倒立摆放于畦床中,袋间距为 1012草帘,喷水,在适宜温度下 1015 天可见耳芽。8 节湿度出耳芽后,可揭去草帘,每天早、晚喷雾状水,最好用微喷。初期因耳芽抗逆性差,要勤喷、清喷、细喷,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

5、5%90%,以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当耳芽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应适当加大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 90%95%,防止耳片蒸腾失水,促进迅速生长。要注意干、湿交替管理,特别是当耳茎和耳片生长缓慢时,应停水 35 天,使菌丝休养生息、积累养分,然后再喷水,使耳片健壮生长。耳片成熟前,宜减少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5%85%;耳片在这种湿度条件下,不仅能控制孢子弹射,而且耳片干净无水,不易烂耳,肉质肥厚、有弹性,产品质量好。制温度展耳期温度以 2022为宜,利于耳片整齐、健壮、耳形好、色泽深,商品价值高。若温度高于 25,则开片难,再遇高温天气,子实体呼吸旺盛、细胞分裂加快、干物质积累少、耳片薄、产量低。因此,若遇高温天气,可盖草帘并喷水降温,以保证耳片良好生长。节光照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在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耳片肉厚、色深、鲜嫩茁壮;否则,生长缓慢、色淡、骨质软,商品价值低。所以,对覆盖物要定期揭掉,确保光照充足。风空气新鲜有利于耳片良好地生长。若通风较差或摆袋过密,则耳片不易展开,易形成“鸡爪耳”或“团耳”等畸形耳,失去商品价值,且易污染杂菌和烂耳,降低产量。应清除耳场内、外一切障碍物,定期揭掉覆盖物,进行通风换气,使耳片生长发育良好。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