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456601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杨浦区 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 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6题。(15 分)两种美 (有删节)朱光潜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 “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 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 “骏马秋风冀

2、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 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 “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在同一种艺术之中也有刚柔之别。如音乐,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热情曲固然像狂风暴雨,极沉雄悲壮之致,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则温柔委婉,如悲如诉。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创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而作品也因而刚或柔。米开朗琪罗在性格上和艺术上都是刚性美的极端的代表。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么?钢铁有比他的须髯更硬

3、的么?你看他的大卫!他那副脑里怕藏着比亚力山大的更惊心动魄的雄图吧?他那只庞大的右臂迟一会儿怕要拔起喜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个星球吧?亚当是上帝首创的人,可是要结识世界第一个理想的伟男子,你须得到罗马西斯丁教寺的顶壁上去物色,这一幅大气磅礴的创世纪记,没有一个面孔不露着超人的意志,没有一条筋肉不鼓出海格立斯的气力。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艺术家们已摸索了不知几许年代,到达芬奇才算寻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成功!米开朗琪罗画“夏娃”和“圣母”,像他画“亚当”一样,都是用他雕“大卫”和“摩西”的那一副手腕,始终脱不去那种峥嵘巍峨

4、的气象。达芬奇的天才是比较的多方面的,他的世界中固然也有些魁梧奇伟的男子,可是他的特长确为佩特所说的, 全在“能勾魂”。圣约翰授洗者活像女子化身固不用说,酒神也只是一位带醉的蒙娜丽莎。再看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他披着发,低着眉,在慈祥的面孔中现出悲哀和恻隐。 历来艺术家对于刚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在画方面有石涛、八大与六如、十洲之别,在书法方面有颜、柳与褚、赵之别。这种分别常与地域有关系,大约北人偏刚,南人偏柔,所以艺术上的南北派已成为柔性派与刚性派的别名。清朝阳湖派和桐城派对于文章的争执也就在对于刚柔的嗜好不同。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

5、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也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的宇宙,而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它们畏避的。他们描写 的时候百倍于描写 。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刚性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我读旧约约伯记,莎士比亚的哈雷姆特,弥尔顿的失乐园诸作,才懂得西方批评学者所谓“宇宙的情感”。回头在中国文学中寻实例,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章,陈子昂幽州台怀古,

6、李白日出东方隈诸作以外,简直想不出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中国艺术缺乏刚性美在音乐方面尤易见出,比如弹七弦琴,尽管你意在高山,意在流水,它都是一样单调。刚柔虽是两种相反的美,有时也可以混合调和,在实际上,老鹰有栖柳枝的时候,娇莺有栖古松的时候,也犹如男子中之有杨六郎,女子中之有麦克白夫人,西子湖滨之有两高峰,西伯利亚荒原之有明媚的贝加尔。说李太白专以雄奇擅长么?他的闺怨,长相思,清平调诸作之艳丽微婉,亦何减于金筌,浣花?说陶渊明专从朴茂清幽入胜么?“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又是何等气概?1第段中对全文起引领作用的一句话是(2 分)2

7、第段中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此复句表达这一诗句的 。(2 分)3第段空格处应选择正确的项是: (2 分)A花 鸟 B海 河 C天 地 D月 日4根据文意,“艺术美”的形成有 、 因素。(2 分)5对于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诗人的“清风皓月疏林幽谷”和西方人的“宇宙情感”是不同的境界。B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对中国诗人的影响很大。C中国艺术偏于“柔性美”有其背后深远的文化渊源。D文中提到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章等体现了说理的严密性。6以高中教材为范围,选择以下一位诗人或词人的作品(“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来说明“刚”或“柔”之

8、美。(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题。(22 分)鱼鳞瓦上的乡愁陶方宣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见到老房子上的鱼鳞瓦,心中就会升起一缕乡愁,鱼鳞瓦上的乡愁。秋天在江南旅行,沿着新安江或富春江一路走,见得最多的便是鱼鳞瓦和烟雨,雨水一路缠着我,走过徽州大山,走过苏南古镇,淅淅沥沥的雨落在扬州平山堂,落在姑苏寒山寺,落在皖南西递村那鳞鳞千瓣的鱼鳞瓦上,像敲着钢琴黑白的键。马思聪思乡的旋律像窗外的烟雨一样在心头弥漫。我喜欢江南山水,喜欢在江南山水间旅行,在一片青山秀水之间看到一处处鱼鳞瓦覆盖的黑瓦白墙的古村落,无边的乡愁就在心中涌动,我要寻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它与我心里的一种疼痛相对应,乡愁就是这种

9、生命深处的隐痛,它总在细雨如麻的黄昏折磨着一些无法回归家园的人,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西递村那座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应天齐的版画艺术再现了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他把生命深处的痛一刀一刀刻在木板上,画面背后那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就是一种思乡的病,这种病传染给了所有参观的人。这就像我在姑苏寒山寺听到的钟声,你想想看,在那一片高低错落的老房子里,钟声突然响起来了,群鸦惊飞而起,枫叶片片凋零,张继的吟咏就传了过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夜半、晚钟,还有那寒山寺,这里烘托的是一个宏大的乡愁场景,让我们对古典的故乡久久眺望,望断天涯望穿秋水。乡愁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

10、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把灵魂皈依在故乡的怀里,一代代文化人就这样在思乡的背景下病着,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传染病,他们的诗文书画就是他们的病中吟,张继、温庭筠是这样;李商隐、郑板桥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这样。如今,我们一见到鱼鳞瓦,就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顶,在中国,任何一处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是我们的家园,你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房梁上的棕叶与艾草、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与线装书、甚至河滩上头插栀子花的二丫和断角牛。鱼鳞瓦是江南的家常,它们鱼鳞一样排列,像弯弯的眉又像弯弯的月,覆盖着茅盾笔下的乌镇、又覆盖着沈从文纸上的凤凰;它是周作人的苦雨斋、丰子恺的缘缘堂;它是戏院、它是宗祠。那些与鱼鳞

11、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建筑上的点缀,有一种文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唯美,指向东方。我在写作此文时,雨又下起来了,但这是红尘万丈的商业都会,没有鱼鳞瓦供它敲打,就是在乡村,农民们盖房子也不再用鱼鳞瓦了,就用水泥钢筋浇注。鱼鳞瓦有一天会不会消失呢?这个我说不上,但鱼鳞瓦上的乡愁已一点一滴渗入我们的文化、渗入我们的生命里,成为中国文化人精神生活中最诗意动人的部分。(附)乡愁 余光中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12、,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7第段中“地理”和“心理”两个词语前后不能颠倒的理由是_ 。(3 分)8根据文章信息,印证第段中“(乡愁)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传染病”这句话。(3 分)“无法根治”“传染病” 9第段中划线句“它们鱼鳞一样排列,像弯弯的眉又像弯弯的月,覆盖着茅盾笔下的乌镇、又覆盖着沈从文纸上的凤凰”用了比喻,其中包含着作者情感和思想。(2 分)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 分)A“鱼鳞瓦”是文章的线索,“乡愁”由此展开。B作者内心的“疼痛”是来源于故乡的“封闭”和“凋残”。C这是一篇怀念故乡的文章,故乡有着作者魂牵梦绕的童年往事。D文章超越

13、“鱼鳞瓦”的形式意义,赋予其更加深刻的内涵。E文章第段写到没有“鱼鳞瓦”的“商业都会”时颇有遗憾。F文章情理互现,让读者深受感染的同时又引发对文化传统的思考。11.余光中曾说“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上面两个文本都体现了这个特征,请加以说明。(4 分)鱼鳞瓦上的乡愁乡愁 12.上面两个文本虽都是表达乡愁,但文体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篇(首)?请说明理由。(4 分)(三)默写(6 分)(任选 6空。超过 6空,按前 6空评分)。13.(1) ,白露未已。(诗经) (2)起舞弄清影,_ 。(苏轼水调歌头)(3)鹫翎金仆姑, 。(卢纶塞下曲)(4)最喜小儿无赖, 。(

14、辛弃疾清平乐嗣联)(5)_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6)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7)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 (庄子逍遥游)(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 14-16题。(8 分)水调歌头 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 ,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此处开始作者展开想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词人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14“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典出于 ,表达了词人(2 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喻高洁的品行。B“谪仙”指李白,此句表达作者对李白的怀念和崇敬之情。C“长啸亦何为?”意为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叹息D“明月逐人归”有回到现实之意,写得很有情趣。16.这首词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请从此角度加以鉴赏。 (3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 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