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4550986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识大学生常 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帮助大学生总体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 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1 现代健康的概念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讲授与讨论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系统 案例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概述 一 现代健康的概念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 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 一 现代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人们在身体 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 好 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 其基础在于机体一切器官 组织机能正常 并掌握和

2、实行适应物质 精神环境和 健康生活的科学规律 另外 还形成这样一种态度 也就是不把健康看作是生活的最终目的 而看作是争 取使生命更高尚 更丰富所具备的必要的物质条件 而这种生活是以有益于人群的建设服务为特征的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决定了心理健康问 题的复杂性 因此 在制定心理健康判断标 准时 就很难直接采用一种确定的依据 由 于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人的一切 因此 心 理学家尤其是心理卫生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 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有关心理健康判 断标准的学说和理论 一 经验标准 以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标 准 由于个体先天的遗传及后天的环境不同 经验标准更强调个体差异

3、同样的生活事 件 不同的个体由于自我认知不同 自我体 验不同 自我评价也不尽相同 然而 并非 所有的心理病态都能靠人的主观感受来判断 例如 精神病 这是心理疾病中最为严重 的一类疾病 但精神病患者总是坚决不承认 自己是病人 越是严重的患者就越不承认 可见 以一个人的主观感受作为标准是不能 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 二 操作标准 对于人的心理 如果我们看重的 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 用观察 实验和测验等方法 我们所研究的便 是操作 操作标准主要有两条 一条 是个人的心理效率 一条是个人的社 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前者是心理学标 准 后者是社会标准 三 发展标准 经验标准和操作标准主要 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精神

4、现状 发展标准则不同 既回顾过去 也瞻望将来 把一个人的精 神状况放在时间坐标上加以考 察和分析 我们从生下来的时 候起 心理状况逐渐由低水平 走向高水平 这就叫做发展 四 社会适应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 照标准 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其心理 是否健康的判断 使用这种标准必须要参照一定 的观念和一定的伦理规范 因此 在不同历史时 期 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作出的判断是 会有差异的 另外 什么样的情况算作适应社会 什么样的情况算作不适应社会 要想对此作出 比较明确的界定还是相当困难的 倘若只靠判断 者来判断 那么不同的判断者对同一个人的判断 很容易出现明显的差异

5、这是因为受判断者的主 观因素影响较大的缘故 五 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 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 把当事人 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这个标准更 多地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 一般而 言 我们都要对个体的心理测验结果 与常模对照 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 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 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 接纳自我 4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境 5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 6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7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 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 所谓心理健康 则是 指不仅没有心理

6、疾病或变 态 而且个人在身体上 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都 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心理 健康有生理 心理和社会 行为三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状态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 的时期 人从出生到成熟 成长发育要经历 两次高峰 第一次是一岁左右 第二次是 11 12岁到17一18岁之间 在生长发育的 高峰中 身体的形态 肌肉骨骼等迅速变 化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后 期 从生理发展看 已经历了第二次快速生 长期 并到了成长稳定期 骨化逐渐完成 身体形态日渐定型 各器官各

7、系统的机能日 益完善成熟 因此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不仅 为自己独立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前 提 而且直接影响心理的发展 使大学生成 人感增强 强烈要求自主独立 他们精力充 沛 朝气蓬勃 愿意处处显示自己的能力 一 二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 大学 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迅速走向成熟 而又未完全真正成熟的阶段 因此 这一阶段在心理发展方面 表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三 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倾向 二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 适应问题 二 学习问题 三 情绪困扰问题 四 人际关系问题 五 恋爱与性问题 六 人格问题 七 心理危机 八 求职择业问题 九 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 影

8、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心理健康状态是人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心理健康 与不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是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因 素 一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人心理健康的 物质前提和基础 其中包括 遗传素质有无明显缺陷 生 理发育成熟过程是否正常 健康状况 有无残疾 大脑 有无器质性病变及人生不同 阶段的生理变化状况 二 社会因素 1 社会环环境 2 家庭因素 3 同伴 3 同伴影响因素 4 学校因素 三 个体心理因素 从大学生的个体素质质来看 人格中的不良因素与心理障 碍呈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说一些 特殊的人格待征 是导导致心理 障碍和精神

9、病原因的内在因素 之一 心理与生理成熟之间间的 落差 很容易导导致心理失 衡 大学生的心理还还多不稳稳 定 心理状态态仍带带有一定的 幼稚性 依赖赖性和冲动动性 第三节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标和内容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则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达成三个层 面的目标 即发展目标 预防目标与矫正目 标 在预防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大学生各 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被重视 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标 一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

10、目标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二 1 自我认知教育 2 情感稳定教育 3 意志力优化教育 4 健全人格教育 5 学习心理教育 6 人际和谐教育 7 性心理和恋爱教育 8 就业心理教育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则 一 目标标性原则则 二 客观观性原则则 三 发发展性原则则 四 系统统性原则则 五 差异性原则则 六 活动动性原则则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 2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 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 途径 3

11、 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大学生心灵成长不容忽视的 必要途径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 径 2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 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 途径 3 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大学生心灵成长不容忽视 的必要途径 案例 如何超越自卑 小江已经是快读大二的学生了 来做心理咨询时他说 刚上大学的那种兴 奋劲儿早 已荡然无存 现在越来越多地体会到的是一种茫然和无奈 开始的 时候 小江想给大家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于是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比如 做寝室卫生 打开水什么的 起初大家还说声谢谢 后来就习以为常了 好 像这些成了他应该做的 小江

12、来自农村 在寝室个子是最矮的 长得也很普 通 和同寝室的同学比起来显得好自卑 大学的寝室每天晚上都少不了 卧谈会 可大家谈论的话题小江都没听 说过 也插 不上话 比如有的室友很喜欢美国的流行音乐 有的经常在一起 讨论考托福出国的事情 这些都是小江以前想也没想过的 有时 室友们讨 论班上哪个女生长得如何如何 小江 听了都害羞 自然也插不上话 小江说 开学不久 一位室友过生日 寝室几个人出了好多钱在一起吃饭 还送生日礼物 可是自己没钱 也不好意思参加他们的聚会 尽管他们说 没钱没有什么关系 要求小江参加 但最终他还是找理由没去 后来 小江 就觉得和大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表面上看起来寝室很热闹 可是

13、热闹是别 人的 与小江无关 案 例 分 析 小江的困惑在很多大学生心中都存在 他们往往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没有自 信 内向被动 这种状态又反过来加深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 自卑感起源于幼年时期 它是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 苦的感觉 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 如智力 记忆力 性格 等 而产生的轻视自己 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具体说 有如下 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 是自我认识不充分 对自己期望过低或过高 对自己期望过低的人将 交往的圈子限定在身边的几个认识的人里边 没有勇气主动拓展自己的交往圈子 也不去尝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而对自己期望过高的人 总是担心会在人际交

14、往中失败 担心别人对他有负面评价 害怕遭到他人的拒绝和讽刺 其次 是家长的期待和评价不切实际 孩子从小的各种活动都由大人代劳 不让他自己去跟别人独立交往沟通 因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依赖性格 长此以往 孩子将习惯安于现状 缺乏主动性 另外 家长 老师如果对他人说 这孩子 缺乏交际能力 这样的评价会给孩子以消极的心理暗示 最后 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的消极体验也是成因之一 有的同学曾经跟好朋友 发生过不愉快 可能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或者曾经跟人发生过纠纷 这些消极的 体验让学生面对交往机会时一再逃避 思考题题 1 简简述心理健康的定义义 2 大学生常见见的心理健康问问 题题有哪些 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 目标标是什么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 则则是什么 5 何为为社会支持 作业业 1 简简述心理健康的定义义 课课堂测试测试 课课本P15 作业业要求 1 预习课预习课 本 测试测试 先做 2 课课本微信了解 2 大学生常见见的心理健康问问 题题有哪些 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 目标标是什么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 则则是什么 5 何为为社会支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