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4545301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品质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品质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品质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品质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质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计划(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市建设品质城市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市发改局 2017年7月目 录第一篇 五年发展规划(2017-2021年)- 1 -一、指导思想- 1 -二、基本原则- 1 -三、发展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 2 -四、主要任务- 5 -(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面提升产品品质- 5 -(二)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9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13 -(四)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全面提升社会文明品质- 17 -(五)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全面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22 -第二篇 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27 -一、产品品质提升工程- 28 -二

2、、规划建设提升工程- 31 -三、美化亮化提升工程- 32 -四、民生服务提升工程- 33 -五、 道路畅通提升工程- 34 -六、 城市管理提升工程- 42 -七、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42 -八、文化旅游提升工程- 43 -九、旧城更新提升工程- 44 -十、 社会文明提升工程- 46 -第三篇 2017年度工作任务- 46 -一、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行动- 46 -二、实施战略平台推进行动- 52 -三、实施典型示范创建行动- 52 -第四篇 完善保障机制- 52 -一、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52 -二、压实工作责任- 53 -三、加大政策扶持- 53 -四、严格督查考核- 53 -五、强化

3、招商引资- 53 -六、突出人才支撑- 54 -七、完善法规制度- 54 -八、扩大舆论宣传- 54 -.为深入贯彻落实潍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XX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质城市,结合XX实际,编制XX市品质城市五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2017年度目标任务。规划全面阐述了我市未来五年品质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是指导XX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的重要遵循和基本依据。第一篇 五年发展规划(2017-2021年)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

4、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按照作风建设“担当有为、争先突破、廉洁规矩”要求,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塑造社会文明风尚,努力把XX打造成为环渤海区域内的高品质城市。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牢固树立民生优先、创建为民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建设充满人文关怀、温馨和谐、舒适宜人的美好家园,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二)突

5、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城思想,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因势利导建造绿色家园,与时俱进完善绿色制度,绵绵用力筑牢绿色屏障,把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贯穿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新格局。(三)聚焦“四个推动”,形成合力。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明确转换路径,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为品质城市建设提供新动能。(四)强化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直面问题,不断突破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补齐城市发展中的短板,有

6、的放矢,精准施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攻克品质城市建设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中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五)加强城乡联动,协同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发挥城乡功能互补作用,促进各类要素协调联动,实施重点突破,系统有序推进,形成城乡对接、区域一体、梯度布局、三产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全面提升城乡品质,促进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协调发展。三、发展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一三四五”思路举措,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做好品质城市建设工作。今后五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 产品品质影响力显著提升。推动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质量一体化升级,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引领产

7、业迈向中高端,纺织、铸造、苗木、精细化工、食品等产业品牌影响力更加响亮,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省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服务业基地。(二)城市建设品质显著提升。现代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城市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城市面貌和整体形象明显改善,建设成为规划设计一流、建设品位高端、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品质城市。(三)生态环境品质显著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环境容量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构建“天蓝气净、水秀山青、地绿景美”的魅力家园。(四)社会文明品质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

8、价值观日益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道德观念、诚信文化、法治精神、文明素养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更加彰显。(五)市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更加优美,生产生活条件健康便捷,文化、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增强。品质城市指标体系及发展目标类别序号指 标2016年基期值年度目标值责任单位2019年2021年产品品质1“三品一标”产品认定数量(个)市农业局2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件)01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

9、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总体合格率(%)98.699市农业局城市建设品质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及提高幅度(%)市住建局5集中供热普及率(%)市住建局6管道燃气普及率(%)市住建局7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0638.2市园林局8智慧化建设水平【1】市智慧办生态环境品质9主要污染物年度消减率(%)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同比消减 %、 %、 %和 %。市环保局10空气细颗粒物浓度现状及改善率(%)PM2.5、PM10、SO2、NO2同比分别改善 %、 %、 %、 %。市环保局11万元GDP用水量下降(%)比2015年下降 %比2015年下降 %比2015年下降 %市水利局1

10、2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比2015年下降 %比2015年下降 %比2015年下降 %市经信局社会文明品质13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市教育局14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市卫计局15社会安全指数(%)【2】 市安监局市公安局16城市综合信用指数(%)【3】 市发改局1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计划完成率(%) 市扶贫办居民生活品质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元,%) 市统计局19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4】 市交通局20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市人社局注1.智慧化建设水平,包括“智慧政务”发展指数、“智慧民生”发展指数、智慧XX基础设施指数3项二级指标,协同统一办公平台

11、应用率、“智慧民生”试点完成率等9项三级指标,由潍坊市智慧办每年根据工作重点设置不同考核指标体系测评。注2.社会安全指数,包括社会治安(用每万人刑事犯罪率衡量)、交通安全(用每百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衡量)、生活安全(用每百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衡量)和生产安全(用每百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衡量)。是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注3.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包括从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政务诚信和司法诚信四个维度,运用互联网采集数据和技术挖掘对城市信用工作进行监测。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信息中心发布。注4.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

12、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公交分担率=公共交通乘坐出行总人次/出行总人次*100%。四、主要任务(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工程,做大做优做强产业品牌,着力培育XX区域内的中国知名品牌和国际品牌。在现代农业、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和环保领域,完善品牌培育规划,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企

13、业(商标、商号)和品牌产业,创建一批享有社会美誉度的工程品牌、服务品牌和生态品牌,引导企业向自主设计和自主品牌转型,推动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以品牌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争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深入实施“五位一体”的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打造农业品牌强市。挖掘、保护传统老字号,增强老字号企业竞争力。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2.坚持走以质取胜之路。注重以国际标

14、准引领、推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发挥企业在标准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标准制定,提高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率,加快我市标准国际化进程。强化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将核心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产业标准竞争与合作,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以安全、优质、高效、高端为主攻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提升完善农业标准规范,大力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生产。3.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瞄准产业前沿和顶尖水平,深入开展质量科技创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科学布局和整合科技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紧扣产业链重要节点,遴选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共性技术、关键环节技术和产业瓶颈技术,组织技术创新攻关,攻克一批重要关键技术,促进品种更新和质量提升,形成一批先进技术储备,努力满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市场需求。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造就一批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创出一批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