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4506548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0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资料(二) 对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几点思考左瑞红摘要: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及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父亲淡出幼儿家庭教育,使幼儿教育几乎处于女性文化中,这种家庭教育文化的单一性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父亲角色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父亲角色定位应该有新的内涵,同时,也要求父亲迅速实现角色定位,从观念到实践稳中求进。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父亲角色角色定位一、幼儿家庭教育及父亲角色的

2、内涵(一)幼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在家庭里接受到的父母和其他年长者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对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出生到十六、七岁的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六、七岁前(幼儿期)儿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这里,我把幼儿家庭教育定义为0-6、7岁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家长实施的各种教育将成为其子女一生成长的基石,具有早期性、针对性、社会性等特点,它起着抚育、培养、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幼儿家庭教育这种独立的教育形态中,教育者包括儿童的父母和其他长辈,但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家庭规模的小型

3、化,由父母双亲和一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占据很大的比例,其他长辈对儿童的影响逐渐弱化甚至是消失,父母的教育状态和教育行为越来越成为家庭这一环境中最主要的教育因素。但在实际家庭生活中,教育子女的任务大多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使现代幼儿家庭教育几乎处于女性文化状态中,甚至很多研究者也忽视了家庭教育方程式的另一半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影响。(二)父亲角色“角色”一词借用了戏剧的概念,社会学中所讲的“角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具体地说,就是指与人们特定的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与社会对这个地位的期待或要求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那么,父亲角色就是有子女的男性在其特定的家庭

4、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相应的行为模式。父亲角色的内涵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的个人对于父亲角色的建构也是会不同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点: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共同抚养孩子成长。承担父职分工担当的责任,包括对孩子经济的、生理的、社会的照顾与抚养。发展良好的亲子沟通,给予孩子必要的教养,做孩子成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发挥男性性别优势,为孩子提供性别角色示范。理解并实践终身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二、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一)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地位父亲角色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富有家庭

5、教育传统的中国历来重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颜之推的家训、曾国藩的家书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以及鲁迅的我们怎样做父亲堪称父亲角色研究的典范。但是,20世纪50年代起,这方面的研究就被研究者们所舍弃,人们似乎忽略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跨入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文等素质,而某些素质的培养亟需父亲对现代幼儿家庭教育的投入和参与。1.父亲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元素完整的家庭关系包括父母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其中两种家庭关系中有父亲的角色,一旦父亲角色缺失,孩子的家庭关系就只剩下母子关系,这极不

6、利于孩子对健全家庭关系的认知。2.父亲角色是母亲无法替代的父亲将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母亲一人承担,或是母亲独自“把持”教育孩子的位置,对孩子都是不利的。从心理学论述的男性和女性的气质差别来看,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气质特点是相互补充的,都有优秀的一面和缺憾的一面。幼儿期是孩子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若希望后代能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在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在坚定大度的同时又能以忍耐和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就要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全面而和谐的参与,而非母亲一人承担。更何况,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包括父亲

7、的形象、语言、动作,父亲的思维过程、情绪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特点,父亲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处世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都是母亲无法代替的。3.父亲角色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男性文化的缺失之所以强调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我国托幼机构中很少有男性教师,这就减少了幼儿与男性接触的机会。这对男孩的损失尤其重大,因为他完全没有可模仿的榜样,不知道男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使女孩的损失是长大成人以后在男性面前手足无措、紧张羞涩。如果再深一步讨论的话,问题就更严重了,有极少数男孩因很少接触父亲,性格中多数是女性性格,甚至发生角色混乱,长大后的恋爱与婚姻会遇到困扰和障碍。因此,无论男孩还

8、是女孩都需要父亲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二)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孩子体格的健壮。从幼儿期到少年期,孩子在体格发育速度方面,父亲的影响巨大。父亲更多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等给孩子以强烈的身体活动刺激促进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据统计,孩子在父亲的带领下进行这样的运动占70%,而母亲只占4%。2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父亲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孩子的智力越发达。父亲带孩子从事范围广阔的多样化的活动,促进他们更广阔的认识自然和社会,这时,孩子开始在实际操作中模仿父亲,这是一种“仿效行为”

9、。如果孩子希望像父亲,就会仿效父亲的行为、思考方式、使用语汇和追求的目标。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认知技能、成就意识和自信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发现,父亲与孩子在实际活动(尤其是游戏)中的交往与孩子的智商呈正相关。父亲多喜欢和孩子玩运动性、技能性、智能性较强的、异想天开的游戏,经常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忽强忽弱,而这样的游戏能满足孩子对新异刺激的好奇,激发孩子活动的积极情绪,从而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开发孩子的智力。3促进孩子情感的发展。父子的交往和游戏引起孩子兴奋,诱发孩子的兴趣,游戏的多样化导致孩子极大的满足和快乐。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交往方式和活动内

10、容,他们把自己变成“大男孩”、“大朋友”,和孩子一起做各种游戏,他们极有耐心的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们和自己的孩子想好朋友般一起尽情嬉戏,常常是孩子最受欢迎的游戏伙伴,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会冒险、锻炼体能,并强化对外界的刺激感觉,培养孩子活泼、勇敢、自信等多种心理品质。4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父亲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会有安全感,有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处,真诚相待。一般来说,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强,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心理学家的研究资料表明: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比那些一星期内与父亲交往不到6小时的男孩人际关系更融洽、从事活动更富有男子汉气概。5对

11、于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与性别有关的行为与父亲的教养是分不开的。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他的典范,男孩从父亲那里模仿学习“男子汉气概”;对女孩来讲,父亲是第一个引导女儿认识男人社会的男人,女孩也从父亲那里学习与异性交往的经验。儿女在与双亲的交往中学习集阳刚与阴柔两种美于一身、学习怎样与异性交往,可为将来的一生奠定基础。6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完善。父亲角色决非母亲角色所能替代,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进取心、自信心影响儿童,他们热情宽厚、勇于冒险、勇于坚持以及不惧困难等特征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与学习,这与孩子在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的诸如关心、同情心、温和、善良等品质潜

12、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形成孩子较为完善的性格特征。综上所述,父亲角色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淡出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忽视。三、父亲淡出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一)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的表现来到幼儿园的家长学习班,70%的学员是孩子的母亲;在儿童医院的病房里,哄孩子不苦闹、陪孩子打吊瓶的绝大多数还是孩子的母亲;在接送幼儿的家长队伍里,父亲的身影也是寥寥无几。难怪常听到母亲们“工作、家庭、孩子让我们在超负荷运转”的抱怨。显而易见,父亲淡出幼儿家庭教育的现象已非常严重。一些父亲根本就不参与家庭教育,即使有少数父亲能参与家庭教育,也或多或少的存

13、在角色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耐性不够,忽冷忽热大部分男性做父亲后在养育孩子方面明显不如母亲有耐性,嫌孩子脏,讨厌孩子爱哭,高兴时哄得孩子欢天喜地,心烦时骂得孩子摸不着头脑,生气时打得孩子哭哭啼啼,孩子有了错就表现出灰心丧气的表情,毫无忌惮的给予劈头盖脸的批评,对孩子抱有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得极不耐烦,往往是用“一边玩去”、“你知道什么”等话语把孩子支开。2借口多多,推卸责任很多父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这些借口推卸了父亲的教育责任,因而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子。应该说,父

14、母对于孩子来说一个都不能少,谁也代替不了谁。有些国家十分盛行父亲“陪产假”,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出世时就能享受到父亲的照料和养护。父亲能为男孩子树立一个母亲之外的大人的形象,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父子关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仅有母亲的养育是不够的,父亲的参与影响孩子的交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尤其对女孩具有更大的影响效果。3刚多柔少,宽严失度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雄壮、威武、勇敢、进取,但一般缺乏对孩子抚慰、拥抱、呵护的柔性,很多的父亲认为,男人嘛,就该说一不二,把对孩子的柔情等同于“女子气”,动不动就对孩子吆三喝四,造成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这种远离只代表沟通的失败,没有任何教养的

15、魅力。其实一个能展现母性力量的父亲,不但不会使他的雄性力量逊色,反而会因为其刚柔并济而使他的雄性力量更具有深度和智慧。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的水平和教育方法,还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据统计,无论是严格的家教,还是宽松的家教,都能找到成功的案例,但成功人士在受教育的年代里无一例外的希望有一个宽松环境。宽与严的度可以用于孩子的融洽关系来把握。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争,虽令不从”,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父母自己做不

16、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听你的?4目标不一,教育失衡夫妻俩人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是各执一词。比如一个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却说孩子还小呢,应该多帮助他(她);孩子犯了错误,一个不以为然,一个却非要孩子立刻改正。两人经常为这些事情发生冲突,搞得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还老钻大人的空子。这样就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前后的教育也要一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一会儿高兴起来随便逗笑孩子,一会儿心情不好又任意打骂孩子。(二)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的原因纵观目前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的种种表实现,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还存在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偏颇,致使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变得淡薄、肤浅。导致现代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的原因很多,诸如“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等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压力等,但追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父亲对自己角色和儿童发展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必要的知识储备,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责任和地位。新世纪前后,教育改革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