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4506250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 理 实 验 报 告实验室名称: 三教八层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课程: 实验心理学 实验名称: 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指导老师:刘洋 班级:心理10-1 学号:10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2011年11月12 日摘要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0级63人为实验被试,测量每个人线段长度差别阈限,探究年龄、注意广度等与长度差别阈限相关关系,探究长度差别阈限的影响因素、实验是否对被试造成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结果显示,年龄和注意广度与长度差别阈限存在显著性相关。男女性别在长度差别阈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关键词长度差别阈限 注意广度 年龄 相关 显著性差异前言平均差误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另一种方法。其特

2、点在于被试可以主动地并且连续地调整刺激量的大小,因此调动了被试的积极性。在用这种方法测量差别阈限时,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AE)就代表差别阈限值。公式为:AE=XiS/n,其中X表示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表示标准刺激;n表示测定次数。用此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原因在于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它测得的阈限值只是阈限的近似值,不能与其他方法的结果相比较。计算机的图形显示是通过象素完成的。象素大小相等且等距,因而对由象素组成的线段的长度测定是极为准确的。本实验就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3、一、 研究方法1.1研究被试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0级学生为被试,共有63人。有效数据6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8人。1.2研究工具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1.3研究方法平均差误法会带来动作误差,应注意克服。在本实验中,有一半次数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简称“长”),另一半次数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简称“短”)。同时,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应将一半次数在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另一半次数在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因此,组合上述4种方法,可得到“右短”、“右长”、“左短”、“左长”四种方式。实验中每种方式作10次测定,为了消除顺序误差,每种方式又分为两个5

4、次进行,如下表: 次数 右短 右长 左长 左短 左短 左长 右长 右短 1 2 3 4 5、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应向被试指明反应键(红键和绿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提醒被试分清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在标准刺激的下面印有“标准刺激”的字样)。、被试每次调整完毕后,按反应键盒上的黄键表示确认。本实验的标准刺激是160个象素单位(每次变异为1个象素单位)。1.4实验步骤1. 在“PsyKey系统”中选择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开始进行实验。2. 根据标准刺激的线段长度调节变异刺激的线段长度,变异刺激短时按绿色按钮,变异刺激长时按红色按钮。3. 当背时认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长度相等时,按黄色

5、按钮结束实验。1.5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在SPSS16.0上进行录入及相关数据处理。二、 实验结果2.1个人实验结果结果分数:相对差别阈限: 4.37绝对差别阈限: 7备注:测验耗时:563秒参数表间隔时间(毫秒)=500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线段粗度=4线段颜色=黑详细反应:变异刺激 始 终 变异刺激 始 终右 短 132 161右 短 119 162右 短 144 175右 短 114 178右 短 114 172右 长 179 162右 长 186 159右 长 205 147右 长 190 161右 长 177 157左 长 176 149左 长 187 154左 长 202 150

6、左 长 201 155左 长 180 150左 短 137 166左 短 148 156左 短 141 171左 短 149 157左 短 122 158左 短 129 162左 短 115 165左 短 137 169左 短 127 165左 短 114 171左 长 174 151左 长 175 147左 长 197 154左 长 202 153左 长 181 156右 长 175 157右 长 203 164右 长 195 167右 长 181 165右 长 183 161右 短 138 167右 短 127 174右 短 141 169右 短 150 168右 短 134 1752.2

7、全系实验结果表1 全系数据描述性统计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相对差别阈限621.886.883.40811.11189绝对差别阈限623115.451.780Valid N (listwise)62全系同学相对差别阈限的平均值为3.4081,标准差为1.11189。绝对差别阈限的平均值为5.45,标准差为1.780图1 相对差别阈限频数统计图2 绝对差别阈限频数分析表2 男女性别在线段长度差别阈限上的差异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FSig.tdfSig. (2-tail

8、ed)Mean DifferenceStd. Error Difference95%置信区间下界上界相对差别阈限方差齐异性.326.5702.29460.025.64287.28028.082221.20352方差不齐异性2.19041.789.034.64287.29356.050351.23540绝对差别阈限方差齐异性.331.5672.29760.0251.031.449.1331.928方差不齐异性2.19341.807.0341.031.470.0821.979男女性别在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低于0.05。表3 年龄对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的单因素方差

9、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df均方FSig.相对差别阈限组间20.81845.2045.434.001组内54.59657.958总变异75.41461绝对差别阈限组间53.381413.3455.435.001组内139.973572.456总变异193.35561年龄对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 年龄和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的相关分析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用户年龄相对差别阈限Pearson Correlation11.000*.259*绝对差别阈限Pearson Correlation1.000*1.260*用户年龄Pearson Correlati

10、on.259*.260*1*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相关 (双尾)。*. 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相关(双尾).年龄和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年龄越大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值越大。表5 不同年龄的差异性检验LSDDependent Variable(I) 分组(J) 分组Mean Difference (I-J)Std. ErrorSig.95% 置信区间下界上界相对差别阈限1920-.37924.35001.283-1.0799.321421.12838.76282.867-1.39861.655322-1.74829*.76282.026-3.2

11、752-.22132019.37924.35001.283-.32141.079921.50762.78264.519-1.05902.074222-1.36905.78264.086-2.9357.19762119-.12838.76282.867-1.65531.398620-.50762.78264.519-2.07421.059022-1.876671.03533.075-3.9491.195822191.74829*.76282.026.22133.2752201.36905.78264.086-.19762.9357211.876671.03533.075-.19583.9491绝对差别阈限1920-.610.560.281-1.73.5121.2001.221.870-2.242.6422-2.800*1.221.025-5.24-.362019.610.560.281-.511.7321.8101.252.521-1.703.3222-2.1901.252.086-4.70.322119-.2001.221.870-2.642.2420-.8101.252.521-3.321.7022-3.0001.657.075-6.32.3222192.800*1.221.025.365.24202.1901.252.086-.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