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1585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快乐。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的表示。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

2、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间之感情交流的作用。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动。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来做一

3、番研讨。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久而久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另外一方面,人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抱、推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不能有意识地,按照美的法则,加以变形或结合,更不能自主地去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人就不同了,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求自由自在

4、快乐地生活下去。因为狩猎和日常操作的训练,从劳动中感到力的均衡,和肌肉的有节奏的运动,所以在工作停止之后,假使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处发散的时候,就想要摇动身体,手舞足蹈起来,以求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单是手舞足蹈,还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伴衬起来,方可在自然界中显出人的伟大。于是在装饰方面,第一步先把自己的身体满足这个要求。最初以动物的皮毛之类,来补缀心灵上的缺陷。然而人的自尊心,使他发觉了这样的装饰,至多是与禽兽为伍,而不够表现主宰者气魄的时候,智慧的艺术家们,发明了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虽然还是模拟着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但已非完全模仿,而是将原形

5、加以变化和结合。人类狂热的理想,超出自然之限止,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这种惊人的装饰方法,表示出人类的克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有意识的创作的力量。这种为了装饰而愿意忍受痛苦的欲求,可以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人没有禽兽般美丽的羽和皮毛,是人类的缺点。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缺点,才会激起装饰的欲求,而发展为最高的理想。假使我们人类没有这种理想,那我们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依然在阴暗的壁洞中,茹毛饮血做万世的野人,所以说人类之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 (选自雷圭元图案与人生 有删节)1下列和“装饰”相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类

6、学家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原始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装饰的行为上得到证明。B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于可以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扮演一个角色,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C装饰具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D最初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于名誉金钱的愉快之情。当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运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猿会使用“挂布披荆”的办法,来增加自身的快乐,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也就是表示对装饰发生兴趣。B艺术运动分

7、成动和静两种形式,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属于后者,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C虎和鹰,猿和熊等动物能完成人类的一些动作,但不能按照美的法则有意识地变形或结合,因此,也就不能自主地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D为了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在工作停止之后,人们假如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法发散,就会想要手舞足蹈起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家们并不是完全模仿禽兽的羽毛、斑纹、和色彩,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但是用这种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还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B单纯的手舞足蹈无法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等来伴衬,在装饰方面,首先就是让身体

8、满足这个要求。C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人类甘愿忍受痛苦,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D人类拥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只有人类对装饰的最高理想,才能让人类完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

9、,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

10、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 有删节)【注】恝(ji)然:

11、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典山西乡试 典:主持,主管B. 领以世职 领:引领,引导C. 过失可原 原:原谅,宽恕D. 病喘,遣医视 病:生病,患病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B.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C.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D.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

12、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5分) (2)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5分) (

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宋之问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 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 ,_。(2)游山西村中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之后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的诗句 _ ,_。(3)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化解前人的诗意,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_ ,_。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