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91483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闯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第1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经典力学建立过程中,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关于物理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量得出

2、了引力常量G B. 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牛顿认为站在足够高的山顶上无论以多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D伽利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并用实验验证了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解答: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G,故A错误B. 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是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B正确C. 牛顿认为站在足够高的山顶上以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故C错误.D. 伽利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并用实验检验猜想基础上,推理

3、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故D错误.2一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闯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在2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0 B.在2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C. 在2t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一宣在减小D.在2t0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纵坐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解答:A、2 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的变化量v=v2-v1=-2v00,故A错误;B、2 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B错误;

4、C、物体速度图象的切线斜率等于物体的瞬时加速度大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直为负值,所以加速度一直沿负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但a大小是先减少到0再遂渐增大,故C错误;D、在2t0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合力F=ma,a大小是先减少到0再遂渐增大,所以合力F先减少再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本的读图能力,矢量的正负表示其方向,数值表示其大小3xx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我国巳紧急调动多颗卫星,利用高分辨率对地成像、可见光拍照等技术对搜寻失联客机提供支持。把地球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低轨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半径比地球同步卫星的环绕半径小得多)和同步卫星;下列说法

5、正确的是( ) A.低轨卫星的环绕速率可能大于79 kmsB.低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重合C.低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D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可以固定对一个区域拍照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和第一宇宙速度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卫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表达式,判断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可得,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轨道半径最小,线速度最大,从而即可求解解答: A、同步卫星相对地球静止,低轨卫星相对地球是运动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第一宇宙速度的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

6、半径,所以低轨卫星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对应的半径,则其环绕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是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故A错误,C正确; B、低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不一定重合,但圆心都在地心,故B错误C、根据G 得,低轨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则低轨卫星的速率大于同步卫星,周期小于同步卫星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周期相同,相对地球静止,可以固定对一个区域拍照,但由于它距地面较远,照片的分辨率会差一些故D正确;故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

7、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理论,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以及知道同步卫星的特点注意第一宇宙速度有三种说法: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它是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4用细绳一端拴着一颗小钢球,另一端系一光滑小圆环,挂在T形支架的横杆上。设小球质量为m,细绳长度为L。一同学给小球一足够大的沿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使小球在拉力作用下在垂直于横杆的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钢球的初速度一定不小于B.小钢球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C.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的线速度不可能小于D.小钢球在圆周运动过程中的

8、加速度不可能超过5g答案:A解析: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要通过最高点须满足条件: mgmv2/L,得最高点线速度 v ,故C错误,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运动过程中有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速度会发生改变小钢球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B错误,整个过程中有2mgL+mv2=mv02 ,得到小钢球的初速度v0 ,A正确,在最低点时 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F-mg=mv02/L=ma,加速度a5g ,a=5g是能进行圆周运动最小速度情况下得最大加速度D错误5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位于半圆柱体左端点A的正上方某处,以某一初速度v0水平抛出,其运动轨迹恰好与半圆柱体相切于B点

9、。已知半圆柱体的半径为R,过B点的半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0,由此可知A.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 = B.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 =C小球从抛出点飞行到B点经历的时间t= D小球从抛出点飞行到B点经历的时间t=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根据题意小球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可知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根据速度方向得到在B点竖直分速度的大小,再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几何知识结合即可求解半圆柱体的半径解答:在B点,据题可知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由速度的分解可知,竖直分速度大小vy=v0tan600=v0 , vy=gt 水平方向上有:x=v0t=R+Rcos

10、300 得: t= v0 = ,B正确,A、C、D错误 。 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抓住速度方向,结合位移关系、速度关系进行求解6图示为某汽车启动时发动机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图中Pe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若已知汽车在t2时刻之前已达到最大速度vm,据此可知A. 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B. 0t1时间内发动机做的功为Pet1 C . 0t2时间内发动机做的功为Pe(t2一t1/2) D汽车匀速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小于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根据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知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

11、速直线运动,通过受力判断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后的运动从而得出合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解答:在0t1时间内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由F-f=ma可知,牵引力恒定,合力也恒定;在t1时间达到额定功率,随后在t1-t2时间内,汽车速度继续增大,由P=Fv可知,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但速度继续增大,直到牵引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时f=F=Pe/vm,达到最大速度vm,接着做匀速运动f=F=Pe/vm,最终汽车所受的合力为零 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图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0t1时间内发动机做的功为Pet1/2,0t2时间内发动机做的功为Pe(t2一t1/2),故C正确,A、B、D错误 故

12、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会通过受力判断物体的运动,知道加速度随着合力的变化而变化7在xx年8月28日第二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举行现场,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再次提议全场观众使用智能手机拍照“传情”,这已经成为本届青奥会最时尚的“传情”方式。若他们拿手机进行自拍时,只用两个手指捏着手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可能只受到弹力和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B.手机可能受到摩擦力、弹力、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C手机可能只受到摩擦力和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D手机受到摩擦力、手臂的举力、弹力、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解答:两个手指竖直一上一下捏着手机,手机只受到弹力和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他

13、方位捏着手机,手机受到摩擦力、弹力、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存在的。故A、B正确,C、D错误。8xx年夏季,我国北方出现严重干旱。8月下旬,喜降甘露,缓解了旱情。假设质量为m的雨滴在到达地面前已经开始匀速下落。已知雨滴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及其横截面积均成正比,雨滴可视为球体,据此分析可知 A.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与雨滴半径的二次方成正比B.雨滴在匀速下落前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C.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与雨滴半径成正比D.即将落地时,雨滴所受的阻力与雨滴质量无关解析: (1)雨滴所受阻力F=kvs=kvr2 , 雨滴质量m=r3 匀速下落时达到最大速度(收尾速度)为vm时,即将落

14、地时,雨滴所受的阻力F=mg,D错误, 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v=gr ,A错误, C正确.(2)雨滴在匀速下落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a=gkv ,故B正确9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 A. 当F=8 N时,滑块的加速度为2 ms2B小滑块的质量m=4 kgC. 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D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一定可以表示为F=6t(N)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动摩擦因数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当拉力

15、较小时,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m和M发生相对滑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和隔离法分析解答: 1.当F等于6N时,加速度为:a=1m/s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代入数据解得:M+m=6kg当F大于6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mg)/M,知图线的斜率k=1/M=1/2,解得:M=2kg,滑块的质量为:m=4kg故B正确2.根据F大于6N的图线知,F=4时,a=0,即:0=(1/2)F(40)/2,代入数据解得:=0.1,所以a= F2 ,当F=8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2m/s2对滑块:根据mg=ma得滑块的加速度为: a=mg/m =g=1m/s2,故C正确,A错误3.从图象中无法得出力F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一定可以表示为F=6t(N), 故D错误. 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