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史观解读历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4412936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史观解读历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多重史观解读历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多重史观解读历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多重史观解读历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多重史观解读历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重史观解读历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史观解读历史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航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 新航路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 新航路是物种流动和人口迁移之路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史观 社会史观 2 一样的历史 一样的历史 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解读 3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3 什么是历史史观 1 史观概念 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 即以什么立 场 何种意识 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 同一史实 史观不同 得出的理解或判断 会差异 甚至对立 一 认识多元史观 4 一 认识多元史观 革命史观 唯物史观 传统的 教与学的基本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 近代化史观 2 主要史观解读 新史观 5

2、 二 解读史观 近年来 各地历史高考命题中 越来越多 地出现了多元史观指导下的试题命制 因 而就要求在历史复习教学中 更新史学观 念 引入了多元史观 以 文明史 为总纲 以 近 现 代 为主线 以 全球化 为导向 重新整合历史知识 提高历史教学和复习 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6 唯物史观 革命史观 一 唯物史观 革命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 其理论基础源于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基本理论 1 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 相应的对立阶级 2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 利益和阶级立场 任何阶级的措施 观点都是为了 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概念 革命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7

3、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阶级和阶级斗争为基本原理 研究全部历史 也可以说是要研究整体的历史 又被称为唯物史观或阶级斗 争史观 新课程下的高考中已经开始淡化这种传统的史观 例举 在新课程必修一教材中 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 求民主的主题中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领导了 革命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 渗透了革命史观 革命史观推动社会的演进 中国近代史可以 看作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 比如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蕴 含的革命史观其实也是渗透了文明史的演进 革命史观亦称 阶级斗争史观 或 反帝反封建史观 主要史观解读 8 关键词

4、生产力 革命 阶级斗争 侵略 反抗等 8 文明史观认为 一部人类社 会发展史 从 本质上说就是 人类文明演进 的历史 线 索 文明史观 承认历史发展 的多样性和统 一性 尊重各 文明单位的价 值取向并不断 交流融合 它 是一种更为宏 观的历史观 基本涵盖了现 代化史观和全 球化史观 二 文 明 史 观 纵向 横向 农耕 文明 工业 文明 物质 文明 政治 文明 精神 文明 关键词 传承 交流 融合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现代化 全球化 新石器时代 青 铜器时代 铁器 时代 手工工场时代 蒸 汽时代 电气时 代 信息时代 物质生产文明史 物质交流文明史 物 质生活文明

5、史 政治观念文明史 政治 制度文明史 政治组 织文明史 政治行为文 明史 科技文明史 学术思想文明史 文学意识文明史 和宗教文明史 人类文明发展及人类自身文明化 9 10 11 图3 文明史观下的中国近代史 12 13 14 文明史观 备考指南 a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 古代 b 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 近现代 c 中西文明碰撞 融合下的中国近代化 d 从文明的差异 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融合 文明的发展分 析中西文明 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 e 政治文明要突出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 经济文明应突出生 产力的推动作用 精神文明要注意思想文化现象间的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及与政治 经济的互动关系 15

6、对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性认识 1 人类文明特点 统一性和多样性 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 2 人类文明交流的特点 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 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3 影响文明进程的因素 人口增长 技术的进步与传播 不同社会 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 而且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不同地区人群的相 互交往是决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4 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 总趋势是从野蛮到文明的演进 5 人类文明交流中的态度和基本方法 立足本土文化 结合本国国 情 必须弘扬笨民族优秀文化 吸收前代优秀文明成果 吸收外来先 进文明 结合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16 材料 15 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 哥伦布发现美洲 的提 法 发现 的意思是 使

7、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 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 美洲发现 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 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 两个大陆相遇500年 为 主题 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两个文明汇合 和 两个大陆相遇 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能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 尊重各种文明 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17 三 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待 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 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 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 新航路的开辟 也被称之为全球史观 关键词 分散到整体 世界市场 全球化 区域化等 二 主要史观解读 18 19 20 16

8、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世界 一部历史 示意图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2 世界整体发展基本线索 开始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的开辟 完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深入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 21 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 1 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 2 注重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3 树立全球意识 3 正确认识 4 备考指南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制度化 全球化 区域集团化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区的冲击与这些国家的变化 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和谐世

9、界建设的主要举措等 22 牛刀小试 23 认为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 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 如经济制度 政治 制度 文化教育 军事 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 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四 现代化 近代化 史观 二 主要史观解读 2424 25 1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2 1748年 论法的精神 出版 3 1689年 权利法案 获通过 4 1770年英国破产农民桑德斯来到伦敦当工人 5 1787年美 联邦宪法 通过 6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7 1601年 哈姆雷特 问世 8 1787年

10、华盛顿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9 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棉机 10 1830年肯布尔开始首次火车旅程 11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通过 12 1517年马丁 路德张贴 九十五条论纲 牛刀小试 26 牛刀小试 3 1689年 权利法案 获通过 8 1787年华盛顿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5 1787年美 联邦宪法 通过 11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通过 1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6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9 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棉机 7 1601年 哈姆雷特 问世 12 1517年马丁 路德张贴 九十五条论纲 2 1748年 论法的精神 出版 政 治 民主化 法制化 经

11、济 工业化 市场化 全球化 文 化 世俗化 理性化 科学化 4 1770年英国破产农民桑德斯来到伦敦当工人 10 1830年肯布尔开始首次火车旅程 生 活 城市化 现代化 27 现代化史观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从人治到法治 从专制到民主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 市场化 全球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 思想领域的世俗化 理性化 科学化 宗教世俗化 观念理性化 教育文化普及化 社会生活的城市化 现代化 2 主要内容 核心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关键词 民主化 法制化 工业化 市场化 科学化 理性化 28 现代化不是完全西化 既保持民族特色 又要向西方学习 现代化不等同于社会进

12、步 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 3 正确认识 重要 4 备考指南 a 工业革命与蒸汽时代 b 二次工业革命与电气时代 c 俄国十月革命 苏联实现工业化 d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确立 e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思想 f 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史观 两大 主题 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 繁荣富强 持续发展 29 30 31 五 社会史观 认为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 经济 思想 外 交等大事件的历史 更是与平民百姓 芸芸众生息息 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包括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等 从 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 主要 指政治 经济 文化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史观是社 会

13、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 它引导人们 眼光向下 去认识历史 包括社会变迁史 社会日常生活史 社 会习俗史 家庭婚姻史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 社会 保障史 社会政策史 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二 主要史观解读 32 关键词 社会 生活 环境等 32 材料 它认为历史应该是 所有人的历史 或称 社会习俗的历 史 研究历史 不仅要 眼光向上 关注 大人物 和 大事件 还要 眼光向下 关注 小人物 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 息息相关的 小事 社会史观 备考指南 a 民生问题 中国各时期民生问题 苏俄及苏联时期人民生活 经济大危机与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 b 生活变迁 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 c 思想观点

14、 诸子百家 儒家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与发展 d 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化 e 教育发展 近现代教育 f 全球性社会问题 33 生态史观认为 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 社会 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 是史学研究的一个 重要领域 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 经验和历史教训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 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的主旨 2 主要史观解读 生态史观 34 革命史观 35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C 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D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 文明演进的历史 A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 是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B

15、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 阶级斗争推动 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的历史 E 眼光向下的历史 关注社会 底层人物 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 社会史观 36 文 明 史 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生态史观 多面 多视角 多元化史观 历史是 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 形状各异的多面体 37 多元史观分析 历史人物 38 对于伟人孙中山 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 会 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甲 乙 丙 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39 革命史观 全球史

16、观 整体史观 现代化 近代化 史观 社会史观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丁说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多元史观分析 历史人物 多元史观分析 历史事件 41 用多种史观解读 罗斯福 新政 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从整体史观 从社会史观 从文明史观 从生态史观 新政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经济危机 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进行 体制性自我调整 避免了法西斯独裁专政的出现 维 护了民主政治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迎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 罗斯福新 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相互借鉴 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以工代赈 关注民生 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制度创新 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计划经济的 成功经验 开创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植树造林 修建水利如田纳西河谷工程 整体规划水 土保持 粮食生产 水库 发电 交通等 维护了生 态环境 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2 对中国近代史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