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44087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38 例前列腺癌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38 例患者均为前列腺腺癌。其中高分化癌 3 例,中分化腺癌 11 例,低分化腺癌 21 例,未分化癌 3 例。38 例均侵及周围纤维或平滑肌组织,其中 18 例侵及神经,4 例侵及腰椎。结论 通过仔细观察光镜下前列腺癌的典型特点,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可有效的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及鉴别。 近 10 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检测手段的改善,城市人口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1-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8 例前列腺癌进行病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2、1.1 对象 本组资料 38 例,均来源于我院泌尿系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患者年龄 48-81 岁,平均(63.68.5)岁。年龄段在 40-49 岁的 2 人,50-59 岁的 5 人,60-69 岁的 12 人,70-80 岁的 14 人,80 岁以上的 5 人。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为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取得,并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病理切片,HE 染色,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分型。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分类 38 例患者经肛门指检,均发现前列腺质地较硬,部分患者有压痛。经病理检查,均为前列腺腺癌。其中高分化2癌 3 例,占 7.9;中分化腺癌 11 例,占 28.9;

3、低分化腺癌 21例,占 55.3;未分化癌 3 例,占 7.9。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38 例前列腺癌均累及周围纤维或平滑肌组织,其中 18 例侵及神经,4 例侵及腰椎。 2.2 病理观察具体表现 前列腺腺癌病理形态呈多形性表现,主要的病理观察结果为:(1)结构异常:出现小腺体增多结构以及筛孔状、乳头状、肾小球样大腺泡结构;(2)细胞异型:腺体表现为单层细胞,核明显增大,出现直径2.3um 的大核仁;(3)腺外脂肪、横纹肌组织浸润,以及神经周围浸润;(3)出现腺腔内黏液、嗜酸性结晶体、胶原小结等异常改变。 3 讨论 前列腺癌为老年人疾病,大多数前列腺癌发生在前列腺后叶,可能与老年雄激素的分泌水

4、平下降,前列腺后叶萎缩最为明显有关。本组病例 38 例患者均诊断为前列腺腺癌,说明前列腺腺癌是前列腺癌的最主要发病形式。另外,据较多国内外报道,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3。Coffey 曾报道美国 50 岁以上男性尸检中腺癌发病率为 12%46,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其中只有少部分病人出现临床症状4。本组 38 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 48-81 岁,年龄段在 60-80 岁的患者居多,为 26 人(68.4%) ,这和国外的研究相吻合。 尽管免疫组化技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但目前对前列腺癌的可靠诊断仍依赖于光镜下的组织病理检查5。前列腺癌3的病理诊断主要重视腺体结

5、构紊乱、核仁增大及间质和周围组织神经浸润6。 前列腺神经、骨转移、淋巴转移的情况较为常见,主动脉附近的淋巴结常被累及,内脏转移发生率相对较低,多发生在未分化癌的晚期病例,且预后不佳7。本研究中未分化癌有 3 例(7.9) ,并未发现有内脏转移。高分化腺癌的转移、蔓延较为迟缓,又长期局限在前列腺内,因此预后往往较好。低分化、未分化腺癌的转移、蔓延较快,范围较广,早期转移到神经、骨骼等,骨转移以髂骨、骶骨及腰椎多见,预后通常较差。本组病例中高分化性腺癌仅占7.9,中、低分化性腺癌占到了 84.2%,同时有 18 例侵及神经,4 例发生了骨转移,侵及腰椎, 。一直以来,前列腺癌的误诊和漏诊率相对于其

6、他脏器腺癌较高,这和病理取样少,切片质量差,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参差不齐有关8。本组患者的前列腺癌病理组织镜下特征主要为:结构紊乱,出现腺腔内乳头和分支结构、淀粉样小体、基底细胞层和分叶状结构的消失。小腺体增多、密集,呈筛状或蜂窝状结构,排列杂乱,彼此呈直角浸润间质或正常腺体。腺周围基膜扭曲、中断或突破。细胞异型,核明显增大,染色质增加,核与胞质比例失常。腺体表现为单层细胞,无基底细胞出现,这点可作为腺癌的诊断依据之一9。癌周或其间常见平滑肌增生,80%可侵及神经。本组病例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结构异常,腺体排列紊乱,基底细胞消失,核异形明显,核仁明显增大,并出现间质、肌组织浸润。通过仔细4观察前

7、列腺病理组织形态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和超声检查等结果,可有效的对前列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肛门指检,均有前列腺质地较硬,部分患者有压痛。因此加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若在老年患者肛门指检中触及硬结者,应高度怀疑为前列腺癌,这不仅对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临床分期提供充足的线索。另外,由于前列腺癌的形态学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高级别上皮内瘤(PIN)、基底细胞增生性病变、透明细胞筛状增生、萎缩和萎缩后增生、梗死和鳞化,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等良性病变有相似之处,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这些病变与前列腺癌的病理鉴别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谢晓冬,伍

8、秋生,向军等. 东北地区三所医院前列腺癌发病情况的初步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 1997,11(5):246-248. 2 蒋智铭,任加强,朱虹光等.前列腺癌病理学的进展J.中华病殚学杂志,2005,34(l0):629-630. 3 周志耀,顾晓箭,郑世广.良性前列臃增生和癌的关系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9,10:41. 4 Coffey DS,Benson MC,Charodo A,et al.National cancer institue roundable on prostate cancer: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Cancer Res,1991,5

9、1:2498. 5 王淼.44 例前列腺恶性肿瘤病理分析J.天津医药,51990,3:151-154. 6 蒋智铭,张惠箴,陈沽清等.穿刺活检 100 例前列腺癌的形态学观察.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 ,29:272. 7 崔岩,刘爱珍,刘晓玲.前列腺癌 32 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8 ):697-698. 8 叶明福,柳凤轩,谢青等.容易漏诊的前列腺偶发癌.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359-361. 9 Egan AJM, Lopez-Beltnm A, Bostwick DG.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with atrophic features: malignancy mimicking a benign process.Am J Surg Pathol,1997, 21:9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