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八)综合14(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08422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八)综合14(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八)综合14(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八)综合14(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八)综合14(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八)综合14(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八)综合14(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性。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i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

2、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数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在世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

3、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建的知识。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

4、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 ,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的土壤。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势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文化的历史性

5、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学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立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

6、的延伸和变体。(选自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xx年,有删改)以下2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如果没有人的群体性,文化就不会得以保存和传递。B在文化传递中,古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和今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是相同的。C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美国社会结构的构建,其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是不同的。D一个人可以“不朽”,因为有文化传承的作用;一个社会可以不死,因为有文化的存在。E文化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识财富,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感受无关。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每个个

7、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前人思想的影响。B一个国家失传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国家的文献中找到。C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既是前人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D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3.文化为什么“具有历史性”,请结合本文回答。4.下面这段话说明了文中什么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1994年,上海博物馆获得一批战国楚竹简,其内容涉及大量古籍,很多是以前未曾见过的。比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中收录的恒先,是一部完整的战国道家佚作,它的出现为道家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道家思想。二 、诗歌鉴赏5.阅读下

8、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闾门即事 苏堤清明即事唐张 继 宋吴惟信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

9、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

10、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

11、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注】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二边之

12、患,我独当之 当:对,面对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义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谕:明白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一举而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A B C D

1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

14、其时也。(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四 、语言运用1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A阳春白雪B通常C迥异D高高在上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张雄毅,视宣传工作为本分。他和同事们常进学校、社区、企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B愚人节到来,在这天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以换得娱乐。但是今年,记者走访发现,无论学生和长辈,都对愚人节不那么“感冒”。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