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08058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B32g 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1 mol Al与足量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 L 1 molL1 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A不正确;32g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的分子数为NA,B正确;Al在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所以C不正确;D不正确,1 L 1 molL1 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答案选B。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2、和判断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为高考必考题目,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2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CO2和CO的叙述:质量相等 密度相等 所含分子数相等 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3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B小苏打与醋酸反应:HCO3+H+=CO2

3、+H2OC氯气与水反应:Cl2 +H2O2H+ + Cl + ClOD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3NH3H2O+ Al3+ Al(OH)3+3NH4+【答案】D【解析】A前后所带电荷不守恒,2Na+2H2O2Na+2OH+H2B醋酸为弱酸,不能改写。HCO3+CH3COOH=CO2+H2O+CH3COO-C次氯酸为弱酸不能改写。Cl2 +H2OH+ + Cl + HClO4家用炒菜锅用水清洗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此变化过程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4Fe(OH)2 + 2H2O + O2 = 4Fe(OH)3B2Fe + 2H2O +O2 = 2Fe(OH)2C负极反应:Fe 3e- = Fe3+D

4、正极反应:2H2O + O2 + 4e-=4OH【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过程属于钢铁的吸氧腐蚀,过程为负极:Fe2e=Fe2,正极:O22H2O4e=4OH,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因此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选项C,故选项C符合题意。考点:考查钢铁的吸氧腐蚀等知识。5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弱酸化学式CH3COOHHCNH2CO3电离平衡常数(25)1.810-54.910-10K1=4.310-7K2=5.610-11根据上述电离常数分析,下列错误的是A.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HC

5、N)pH(H2CO3)pH(CH3COOH)B.2NaCN+H2O+CO2=2HCN+Na2CO3C.a mol/L HCN溶液与b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大于bD.2CH3COOH+Na2CO3=2 CH3COONa+H2O+CO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的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CN,酸性越弱,溶液的pH越大,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HCN)pH(H2CO3)pH(CH3COOH),A正确;B、HCN的酸性大于HCO3-的酸性,所以反应应为NaCN+H2O+CO2=H

6、CN+NaHCO3,B错误;C、a mol/L HCN溶液与b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c(Na+)=c(CN-),根据电荷守恒c(OH-)=c(H+),溶液呈中性,溶液中的溶质是氰化钠和HCN的混合物,所以a一定大于b,C正确;D、CH3COOH的酸性强于H2CO3,所以可以发生2CH3COOH+Na2CO3=2 CH3COONa+H2O+CO2,D正确。答案选B。考点:弱酸的电离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3.8gN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B标准状况下,22.4L溴苯中含有氢原子数为5NAC500mL 2 mol/LNH4NO3溶

7、液中,含有NH4+数为NAD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CuSO4溶液,生成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4N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13.8gNO2的物质的量是n(NO2)=13.8g46g/mol=0.3mol,根据NO2与足量水反应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每3molNO2发生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0.3molNO2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正确;B标准状况下溴苯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错误;CC500mL 2 mol/LNH4NO3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NH4+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其中含有NH4+数小于NA,错误;D用惰性电极电

8、解足量CuSO4溶液,在阴极产生Cu,在阳极产生O2,若生成22.4L气体,则由于条件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反应产生O2的物质的量,故不能确定转移电子数,错误。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72006年4月30日出现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多人中毒死亡的恶性事件。假药生产中原辅料中应有的“丙二醇”被换成廉价而有毒的化工原料“二甘醇”是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B能发生取代反应C不能溶于水和乙醇 D符合通式Cn H2nO3【答案】B【解析】8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

9、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有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有关说法符合题意的“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4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2OH-=Cu(OH)2A. B. C. D.均不正确【答案】A【解析】9在pH值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与B摩/升,则A和B关系为AAB

10、 BA=104B CB=104A DA=B【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酸和碱都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NaOH自身能电离出OH-,所以溶液中的H+是水电离出来的,因此水电离的OH-为10-9mol/L,CH3COONa自身不能电离出OH-,所以溶液中的OH-都是水电离出来的,因此水电离的OH-为10-5mol/L。所以A=10-4 B。考点:考查了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及计算。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C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常温下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11、是二氧化硅,错误;B、过氧化钠可与CO2和H2O反应生成氧气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正确;C、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正确;D、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正确。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故A错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12、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故B正确;煤油来自石油的分馏,可用作航空燃料,也可用于保存Na,故C正确;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能,故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考点:常见有机物的性质12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原电池原理来减缓金属的腐蚀C钢铁电化学腐蚀的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水膜的酸性不同,引起的正极反应不同D无论哪种类型的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被氧化【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A. 不锈钢属于合金,耐腐蚀,A项错误;B.可以采用

13、牺牲另外的金属保护要被保护的目标金属,即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项错误;C.在不同性质的介质中,钢铁会发生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是由于水膜酸性不同,正极反应式则不同,C项正确;D.金属的腐蚀就是金属失电子被氧化的过程,因此D正确;答案选CD。考点: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3下列物质在常温下混合后,明显有气体放出的是A、铝与浓硝酸 B、铝与稀硫酸C、镁与烧碱溶液 D、铜与稀盐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铝和浓硝酸常温下钝化,没有明显气体放出,故不选A;B、铝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气,有明显气体放出,故选B;C、镁和烧碱不反应,故不选C;D、铜与稀盐酸不

14、反应,故不选D。考点:金属的性质。1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uO变为Cu时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因此需要加入还原剂,错误;BFe变为FeCl2时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因此小于加入氧化剂,正确;CH2O2在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时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水,无需加入氧化剂、还原剂,错误;DNO2与水发生歧化反应产生硝酸和NO, NO2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错误。考点:考查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作用的知识。15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氢气B贮氢金属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吸附氢气,如镧镍合金(LaNi5)可以吸附氢气形成LaNi5H6,其中H元素仍以H2分子形式存在C生活垃圾送入焚烧炉产生的热量可发电、供暖,焚烧炉产生的气体不可直接排放Dxx年3月底,H7N9型禽流感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要杀死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毒剂杀菌,通过加热煮沸杀菌,也可用紫外线照射杀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水可以在光能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氢气,选项A正确;贮氢金属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能够大量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