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407493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言文专题(四) 苏教版【考点精讲】1翻译原则翻译题考查的是综合能力,好像无法弄清其中的“道道”。其实,纵观近几年的命题,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或者说解题原则。(1)实词翻译要准确。句子的主干意思是由实词表达出来的,实词不能准确翻译,就没有正确翻译的前提。从测试的角度讲,翻译不能像讲故事“说大概”,甚至不能只译出大意而看不出古今词语的对应关系,而要准确细微地传达出古人所展示的“存在状况”和“思维过程”。一般说来,评卷判分会在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确定几个实词作为“采分点”,只通顺地译出大意而这几个实词译不准,是不可能得到理想分数的。备考时对

2、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要考虑“准确”中应包含“恰到好处”的因子。比如把“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译为“距离今天修墓而埋葬(在这里)”,应该说是准确的,但不能说译得恰到好处。如果译成“距离今天修墓而安葬(在这里)”,两相比较,会觉得后面的好,也就是把“葬”译为“安葬”比译为“埋葬”更符合句意的“神”。(2)虚词翻译要明白。有些虚词身兼二类,它起了指代作用,就要把指代的内容译出来;它起了结构作用,就要把语意的层次译得准确清晰;它起了修辞作用,就要把修辞的效果传达出来;它只补足音节或表短暂停顿,现代汉语没有对应的词语,就多从全句上考虑,用哪个标点、用哪个多音节的词语、用怎样的语序调整,它是由哪个

3、虚词而来的等等,都要落在实处。前面的试题解析时有涉及,要仔细琢磨。(3)句式翻译要恰当。文言文有些特殊的句式、特殊的结构、特殊的词法等,肯定会在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悄悄出现,题干中不会指明,选肢中隐含着赋分点,那就要用现代汉语恰当地表现出来。还要知道,句式的选用常常都和情感的表达关系密切,翻译时不要忽略了这一因素。(4)语气翻译要妥帖。语言表达中,很多意思是通过语气传达出来的。有些很显豁,一看就明白;有的却比较幽微曲折,就是平常所说的“听话要听音”的那个“音”、“言外之意”的那个“意”。这些要从语气揣摩中才能得到。语气有揣测,有商量,有委婉的讽劝,有风趣的调侃,有似柔实刚的宣示,有看似应承的拒绝,

4、等等,翻译的时候对此不能不细察,要找出现代汉语中恰当的词句、恰当的词序、恰当的语气来表达。2翻译要求翻译的通常要求,是所谓“信达雅”。“信”是说要把古人文章的意思“原汁原味”忠实地传达出来;“达”是说翻译出来后事理要通达,表述要晓畅;“雅”是说要把古人作文、说话的“妙处”表现出来。对于高考文言翻译,特别强调“直译”,这是正确的,体现了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视。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文章的意蕴,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去,表达的方式与风格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为强化对此法的要求,便于记忆,可熟记这段顺口溜:文言翻译重直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各类名词可照抄,古义现代词语替;被动省略补

5、清楚,倒装成分把位移;遇到虚词想周详,把准语气要流利。3翻译方法如果从操作层面讲,文言文翻译还可用这几个词来概括其方法:留:人名、地名、职称、物称、年号等等,照搬不译。替:找出最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等。补:补出省略句中省去的部分。删:删去不需译、不能译的个别词语,如发语词等。猜:对多义实词在文中的准确义项,尤其是未曾见过的某一个词的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合理猜估。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句意和段意,合情合理,若译出的这个词的意思违情背理,则一定是错误的,必须改换合乎情理的词;合理还要求通顺,猜估的词意一定要让句子通

6、顺。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人们常说的“信”、“达”、“雅”的要求。【课前预习】1翻译下面句子。(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 (2)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魏公子列传)译文:_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译文:_ (4)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译文:_ (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 (6)无乃尔是过矣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_ 2(xx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

7、,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译文:_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8、。译文:_ 【备考方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来的重点之一,从分值上来看,越来越大,从考查的难度上看,逐步地加大。对于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注意对高中语文课本、语文读本的复习,同时,还要注意训练方法,要将该考点在动态运用中理解。一、逐字逐句口译高中语文教材全部文言文,针对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查关键点,积累文言实词,掌握文言虚词和固定句式并形成语感,进而逐步提高能力。二、勤做新文段笔译练习,体悟古今语言的对应关系。翻译中常有“意思体会得出,翻译说不清楚”的感觉,这实际上是现代汉语词汇贫乏,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材料来表达感受到的意思,表象上是翻译不好文言文,实质上是现代汉语词

9、汇不够用。所以要特别注意现代汉语词汇与古汉语的联系,以今推古,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成语语素意义来推断该语素在古汉语中的含义。三、一定要有重点意识。考生在面对文言文原句时,往往平均用力,忽略重点。关键词语翻译不准,就只能得一个大意的分,甚至会影响大意的得分。高考评卷的评分操作根据参考答案的要求,一般来说,4分的小题,设3个重点词语,译出一个重点词语给1分,译出句子的大意给1分。所谓句子的大意正确,就是对原句理解大体正确。这里的“对原句理解大体正确”,不包括3个重点词语。也就是说,如果只是3个重点词语译错了,不影响大意的得分;反过来,大意全部译错,重点词语译对,也得不到全分。句子的大意基本正确

10、,有一处非关键词语译错,不影响大意的得分。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文言文翻译要特别注意突出重点,符合句意。翻译时便要凝神静气,格外小心谨慎,瞻前顾后,上下联系,然后下笔。【课堂精练】1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法行)(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译文:_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译文:_ 2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

11、代汉语。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而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学记)【注】庸:归功。译文:_ _ 3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_ _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

12、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译文:_ 5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译文:_ 【课后巩固】题组1基础巩固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光(司马光)曰:(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译文(1)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