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4404138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书笔记备课篇首先必须在精神上重视上课,必须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段标准。老师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是研读教材,按教材编排意图有条理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不断不断追问学生学习作螺旋式上升的根基是什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哪些。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研究课程标准。备课,首先是从精神上、思想上重视上课、准备上课谨慎而为,态度决定行动;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

2、。这种“精神”“思想”除了一贯的“爱岗敬业”外,还有一层就是“新课程理念”,即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行动,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怎样做才符合“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行动”呢?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是看不见的准备,这种准备是上位的,看似无用,却无所不用;撰写教案、设计练习等,是看得见的准备,瞄准“有用、有效”;集体备课则是群策群力的准备(个体有备而来是前提,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个体再备而用是目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是归宿)。这三方面的准备和谐统一,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主题一:研读课标国家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

3、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课标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怎样研读课标呢?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1)确立三维目标。(2)熟记学段目

4、标。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位一体,整体考虑每一节课。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主题二: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如何读懂教材、钻研教材,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呢?(一)解读文本,充分与编者、作者对话。(二 )读教参,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与编者对话。主题三:了解学生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

5、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结合起来,使教材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怎样了解、分析学生呢?(一)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二)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1、从心理学中了解。相同年龄的孩子,具有相似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即“大同小异”。2、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3、从预习反馈中了解。4、就课题(或在预习中提出不懂得问题)提出问题。5、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内容了解。(三)为学困生提供特殊服务。主题四:设计练习练习,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的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综合练习,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十分有益。主题五 撰写教案写

6、教案,是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心中的资源库。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前者是显性备课,后者是隐性备课;前者是备课于书,后者是备课于心。教案内容: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标、方向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是“五符合“,即符合三维目标精神、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符合40分钟容量。2、基本的教学程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以及教材特

7、点,安排一节课的先后次序。3、问题设计。以提出问题(包括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来调动学生、深化理解、促进思维、推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要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4、练习设计。5、教学反思。主题六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怎样操作?备完又怎么用呢?1.建设“新的教研文化”。2.个人备课,张扬个性。3.集体研讨,和而不同。4.实践反思,完善丰富。5.几种集体备课的模式:(1)以学科为参照的横向分:1.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2.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集体备课;3.不同学科同年级集体备课。(2)以主题为参照的纵向分:1.主题式集体备课;2.教学式集体备课;3.指导式集体备课。(3)网络式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的理性

8、诉求/分析。一、和而不同:集体备课的理性思维指向。二、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理性功能定位。三、共同进步:集体备课的互助合作内涵。四、个性发展:集体备课的学生本位价值。五、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的科学任务追求。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思考。1、集体备课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2、集体交流研讨制度一定要健全。3、“二次备课”要落实,要强化教学反思。4、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5、树立大备课观二、上课篇1、 “讲授的技能”的含义和基本形式。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述规律并使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讲授的基本形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2、有效提问

9、的特点和策略。有效提问的特点有:现实性、开放性、逻辑性和双主体性。有效提问的策略包括:(1) 建构弱权势的课堂文化。(2) 以主题和情景贯穿教学。(3) 尽量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4) 关注不确定性的回答。3、倾听的有效策略。(1)接纳与平等。(2)专注与耐心。(3)回应与互动。(4)理解与共情。(5)鉴赏与学习。4、观察原则和策略观察的原则:同步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反省性原则。观察的策略:注视、扫视、环视和巡视。5、点拨的策略和遵循的原则。点拨的策略包括:整体性点拨、重难点处点拨、迁移性点拨、终结性点拨。点拨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0、。6、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2)借助动作创设教学情境。(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6)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7、课堂调控的策略。(1)教育观念的转变。(2)教师预设。(3)随机应变的能力。(4)树立“内在生成”的教师权威。主题一 讲授的技能讲授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释规律并使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讲授,不等于注入式,它不是“注入式地讲”,而是积极创造地讲,讲在点拨、在启发,即教师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理解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

11、表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体验着学习的乐趣。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绝不能谈讲色变,讲授仍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教学技能。讲授的基本形式: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授的基本要求: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营造听讲的氛围、针对性、启发性、适时性。主题二 提问的技能课堂提问的误区: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重数量,轻质量。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如“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过程。这些提问重形式轻实效,表

12、面上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并无实效。3、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5、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6、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7、提问措辞不清,指向不明,学生难以理解。提问时叙述过快或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辞,使学生不明其意。8、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思考时间。9、提问面向少数学生。主题三 倾听的技能教师不仅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而且要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为教学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

13、在教师的倾听与应答中体验到自己的想法被关注,自己的生命被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倾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成长的氛围,自己的生命也在倾听与理解中丰富。“课堂上,没有比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更幸福的了。”倾听是一种主动行为,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需要伴随着观察、辨别、选择的过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和理解,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虽然新课程倡导生成性的教学,但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倾听的有效策略:1、接纳与平等。教师倾听学生,不仅是用耳,更是用心,不是把学生仅作为教育对象来接纳,而是把学生作

14、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这种接纳也体现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2、专注与耐心。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目光、神情和倾听的姿态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十分有意思的,我非常希望了解你的一切”。当学生的见解、行为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打断孩子的话语,更不能取笑孩子,把观点强加给孩子,要从内心深处捕捉到他们的情感体验、知识能力的变化,鼓励他们再想想,再说说,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孩子。3、回应和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倾听,而且还要适当地做出回应。回应的方式一般常用的有下面几种:(1)认可,对学生所说的话表示已经听见,可用点头或“哦”等附和声,以及身体语言对对方表示及时的认同和鼓励;(2)

15、重组,把发言者的话按照自己理解的话重新组织一下,以便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3)总结,把学生的话进行归纳概括,一方面突出中心和主要思想,一方面检验是否理解正确。(4)追问,指对学生所说的某个观点、概念或行为进行进一步探询。(5)自我暴露,教师就学生所谈的内容,通过述说自己的经历或经验作出回应,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教师要选择适当地时机予以回应,注意不要打断学生的话头。4、理解和共情。倾听,不仅需要思维和智力的投入,更需要“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话语和情感要适时表露自己的理解和认同的感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自己同思索、同欢乐、同悲伤。5、鉴赏和学习。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应以鉴赏的态度欣赏每一个独特的声音,这也是教师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主题四 观察的技能观察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教师要尽量、充分关注学生的行为,要尽量地“看到”,另外则是有针对性地对所观察的行为予以反思,以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的观察是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渠道,也是师生展开对话的基础。观察的内容1、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2、观察学生的交往状态3、观察学生的认知状态主要是看学生是不是开动脑筋,进行深度思考。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