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56920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1. (1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塔在水中形成“倒影”B . 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C .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D .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2. (1分)在某期“星光大道”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的( ) A . 响度B . 音调C . 音色D . 频率3. (1分)小明同学坐在公园的过山车上,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地面上的人B . 建筑物C

2、 . 过山车D . 过山车轨道4. (1分)(2017黔西南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 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B . 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C . 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D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5. (1分)体积为1m3的水结成冰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积增加B . 体积减少C . 质量增加D . 质量减少6. (1分)桥头一般都竖有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述对标志牌解释中正确的是( )A . 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20tB . 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20kgC . 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2104ND . 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2105N7. (1分)同学们

3、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B . 乙图实验,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小C .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D .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8. (1分)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9. (1分)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 “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 . “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

4、 . 小女孩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 D . 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1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 . 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C . 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 . 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二、 填空题 (共6题;共6分)11. (1分)近些年中国的高铁技术发展迅猛,京沪高铁的开通更是体现了中国在该项技术的领先地位。高速列车噪声很小,它是从防止噪声_方面着手控制的,冬天和夏天噪声的传播速度_(填“相同”或“不同”),噪声是

5、以_为单位来表示强弱等级的。 12. (1分)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 13. (1分)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后,从右侧玻璃砖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选“垂直”、“平行”或“相交”);其原因是_。 14. (1分)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_,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_ A. B. C. D. 15. (1分)早春时节,在培育水稻秧苗时,常采用“

6、调水护秧”,使秧苗在夜间不被冻坏,这是利用了水_的特性。 16. (1分)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问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_ 信息三:_信息四:跑步者的速度是_m/s。信息五:骑车者的速度是_m/s。三、 计算题 (共2题;共2分)17. (1分)滑旱冰是青少年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如图所示,小兵质量约为34kg,所穿的四轮直排旱冰鞋每只质量为3kg,鞋底每个轮子与地面接触面积为4cm2 (g取10N/kg)求: (1)小兵自身受到的重力; (2)若比赛时小兵滑行1200m用时2.5min,小兵滑动的平均

7、速度是多少m/s? (3)小兵单脚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 18. (1分)小明家新买来一台容积为80L的天然气热水器。小明学习了热效率的知识后,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他把“进水量”设置为40L,“出水温度”设置为40后,开始加热。当水温达到40时,自动停止加热。已知当时自来水的温度是20,加热前天然气表的示数为129.96m3 , 停止加热后变为130.06m3 , 天然气的热值q天然气4.2107J/m3 , 求: (1)水箱中水的质量; (2)水箱中水吸收的热量; (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 四、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19. (1分)完成图中的两个光路图; 20. (1分)如图所示,

8、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 21. (1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五、 实验题 (共7题;共16分)22. (2分)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B、C两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所示。(1)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和 _;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_v2(选填“

9、”、“”、“=”)。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 _运动(选填匀速运动、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 (4)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_(选填大或小)。 23. (2分)在研究有关声音的传播时,小军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如图所示,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管子抽出。请你根据小军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一些问题。 (1)在没有抽气时,小军用家用的电话拨打手机,他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的声音。 (2)当小军不断抽出瓶中的空气时(瓶中空气没有完全抽走时),再拨打手机,听到手机的铃声将_。 (3)当小军继续把瓶中的空气往外抽,再拨打手机,他仍能听到从

10、瓶里传出来的微弱的手机铃声,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_? (4)通过以上小军的实验探究,请你帮小军总结出实验结论_。 24. (1分)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 25. (2分)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_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11、”)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 26. (2分)如图(a)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金相同,同样将一定量的水加热16min. (1)根据_(填“甲”或“乙”)图,说明水已沸腾。根据实验数据,在图(b)中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

12、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_.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所示,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27. (3分)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小枫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一个“浮沉子”。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取一个较小试管也装入适量的水后倒扣到量筒内,如图甲所示,小试管漂浮在水中静止(试管内液面末标明)。此时试管内水面会1(选填“高于”、“平行于”或“低于”)大烧杯中水面,试管内气体压强2(选填“大于”、“等于”

13、或“小于”)当地的大气压. (2)用橡皮膜包在量筒口,并密封好量筒口。用较大力向下按橡皮膜会发现,试管内水量会1(选填“增多”、“不变”或“减少”),试管下沉至量筒底部。此时用试管做成的“浮沉子”受到的重力与漂浮时相比会2(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小红同学看完以上演示后,利用如图乙所示的饮料瓶、小瓶、水等器材也制作了一个“浮沉子”,结果在饮料瓶密封性良好的情况下,无论她如何用力都无法使漂浮的“浮沉子”下沉。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给了她如下几种建议,你觉得可以实现漂浮的“浮沉子”下沉的是_ A . 松开饮料瓶瓶盖后,用力捏饮料瓶B . 减少饮料瓶内水量后,盖上饮料瓶瓶盖,用力捏饮料瓶C

14、 . 适当减少小瓶内水量后,盖上饮料瓶瓶盖,用力捏饮料瓶D . 适量增多小瓶内水量后,盖上饮料瓶瓶盖,用力捏饮料瓶28. (4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的位置因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上一步骤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 第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