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2434883 上传时间:2017-09-0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第二轮复习检测 - 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2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 10 题。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呜宴 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真日进,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 ,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 ?”

2、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宫。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 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 ,祧 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

3、益不悦, 责以要君疑上、 淆乱国本, 及僚属皆夺俸。 山东乡试, 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 言者遂劾礼官, 皆停俸。 慎行引罪乞休。 章累上, 乃许。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 首慎行。 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入参机务。 再辞不允, 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明史于慎行传【注】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夺情; 古礼, 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 服满再行补职。 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

4、授意门生提出“夺隋”。帷盖:受恩乞恩之典。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祧( ti o ):迁庙。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年十七,举于乡 举:举荐B 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委托C 偕同官具疏谏 疏:给皇帝的奏章D 亦寝不行 寝:废止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居正闻而怒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 正以公见厚故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 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谁为大 王为此计者D 章累上,乃许 乃令张仪佯去秦8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慎行遗书言 / 居正母老 / 诸子覆巢之下 / 颠沛可伤 / 宜推明主帷盖恩 / 全

5、大臣簪履之谊。B. 慎行遗书 / 言居正母老 / 诸子覆巢之下 / 颠沛可伤 / 宜推明主 / 帷盖恩全大臣 / 簪履之谊。C. 慎行遗书 / 言居正母老 / 诸子覆巢之下 / 颠沛可伤 / 宜推明主帷盖恩 / 全大臣簪履之谊。D. 慎行遗书言 / 居正母老 / 诸子覆巢之下 / 颠沛可伤 / 宜推明主 / 帷盖恩全大臣 / 簪履之谊。9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 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B 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

6、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C 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 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D 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5 分)译文:(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5 分)译文:6 A(应解释为“中举”)7 B(均为介词“因为”。 A项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C项前者为动词“

7、作为”,后者为动词“设计”“制定”。 D项前者为副词“才”,后者为副词“于是”。)8.C 9 D(“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有误,停了他的下属的俸禄,于慎行是因为考试出问题而引咎辞职的。)10 按旧例, 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 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 5 分,“故事”“率”“直”“及”译对各得 1 分。)皇上更加不高兴, 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 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 把他的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 5 分,“责”“要”“夺”各 1 分,语句通顺得 1 分)参考译文: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 17 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加冠礼 ( 即成人之

8、礼 ) , 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谢绝。 隆庆二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 穆宗实录编成,他被推荐为修撰,担任日讲官。 按旧例, 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 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于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 沈一贯、 陈于陛都以史官得到这一职位, 有不同一般的命数啊。曾经讲课完毕,皇帝拿出御府的图画,叫讲官分别赋诗题字。慎行不擅长写字,自己写成诗后,委托人写在上面,把实际情况全部告知皇上。皇上很高兴,曾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 同僚朋友都躲避他, 只有于慎行去探视他。 等到张居正授意门生“夺情”,于慎行与同僚上书劝谏,吕调阳阻止,

9、没能上书。张居正听了之后很生气, 有一天对于慎行说: “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 也做这样的事吗?”于慎行从容地回答说: “正是因为你厚爱我的缘故啊! ”张居正听了很不高兴。不久,于慎行因为疾病归乡。张居正死了之后,于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当时张居正家道已经败落,侍郎丘橓前往登记家产、抄没全家。于慎行写信给丘橓,说张居正的母亲年事已高,孩子们再没有家,困苦潦倒,令人悲伤, 应该推行贤明的君主不轻易离弃的恩德, 顾全大臣的旧日情分。 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于慎行清楚熟悉典章制度, 大的礼制多由他来裁定。 在此之前, 嘉靖年间孝烈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迁庙于仁宗,穆宗升入祖庙

10、附祭于先祖,又迁庙于宣宗。于慎行认为不合礼制。写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的旧例作为依据,他的语言明晰而实在。 事情虽然没有被实行, 但是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懂礼制。 他又说:“南昌、寿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经很远,应该另外在陵园祭祀,不应该享受在太庙祭祀。”也废止而没有实行。万历十八年正月,上书请求早立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书请求。皇帝很生气,两次降旨严厉指责。于慎行不为所震慑,第二天又上书说:“册立太子是我部掌管,我们不说,过失应归到我们身上。希望皇上赶快定下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 ”皇上更加不高兴, 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 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 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 山东进行

11、乡试, 预先传出了主持考试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 进言者于是就弹劾礼部, 官员都停了俸禄。 于慎行决定引咎辞职。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准许了他的请求。在家呆了十多年,里外之人多次举荐,(他)都回绝了。万历三十三年,开始被起用主管詹事府。上奏章辞职,皇上再次挽留不下。过了两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七人。于慎行名列七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 参加机密要务。 于慎行再三推辞不被批准,只好离家上路。当时于慎行已经得了疾病,等到在朝廷上谢恩时,不能按照礼仪拜起, 遂上奏章请罪。 归家后卧病不起, 于是起草遗疏, 请皇上亲善大臣,录用前朝官员,补充谏官。几天后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

12、岁。二、文言文阅读( 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 10 题。徂徕先生姓石氏,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也。徂徕鲁东山,而先生非隐者也,其仕尝位于朝矣,鲁之人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以为徂徕鲁之望,先生鲁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曰徂徕先生者,鲁人之志也。先生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忧。以谓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在其位,则行其言。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不必出乎己;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

13、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先生自闲居租徕,后官于南京,常以经术教授。及在太常,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先生始。其所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卷。其辞博辩雄伟,而忧思深远。其为言曰:“学者,学为仁义也。仁急于利物,义果于有为。惟忠能忘其身,惟笃于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以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卒于家, 享年四十有一。 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 以谓待彼谤焰熄,然后先生之道明矣。先生既没,妻子冻馁不自胜,今丞相韩公与河阳富公分俸买田以活之。后二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于某所。将葬,其子师讷与其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来告曰:“谤焰熄矣,可以发先生之光矣,敢请铭。”某

14、曰:“吾诗不云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吾铭?”遁等曰:“虽然,鲁人之欲也。”乃为之铭曰: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道之难行兮,孔孟遑遑。一世之屯兮,万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与臧仓?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节选自宋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有删改)注:石介( 10051045),北宋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与胡瑗、孙复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6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 配:媲美B 不惑不变 惑:烦恼C 义果于二爵为 果:果真D 惟笃于自信者 笃:厚,满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

15、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 则行其言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而小人尤嫉恶之 而卒莫消长电C 乃可以力行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8下列对文章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遇事 / 发愤作为 / 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 / 以指切当世 / 贤愚善恶 / 是是非非/ 无所讳忌。B 其遇事发愤 / 作为文章 / 极陈古今治乱成败 / 以指切当世 / 贤愚善恶 / 是是非非/ 无所讳忌。C 其遇事发愤 / 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 / 成败以指切当世 / 贤愚善恶 / 是是非非 / 无所讳忌。D 其遇事 / 发愤作为文章 / 极陈古今治乱 / 成败以指

16、切当世 / 贤愚善恶 / 是是非非/ 无所讳忌。9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地之人之所以称石介为“徂徕先生”,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徂徕山是当地的名望所在, 而石介又受当地人所尊仰, 以山名称呼石介, 正是当地人的心愿。B 石介敢于表达意见,对一些事常表达愤慨之情,写作一些文章来尽力陈述古今治乱成败的事情,用来揭露批评当世的弊端。C 石介的文章语言丰富生动,宏大壮美,并且所流露的忧思意义深长,他说, 在学术上有造诣的人, 学习的是仁义, 所做应该对外物有利, 应该有所作为。 D 为石介下葬前,为彰扬他的荣光,他的儿子和弟子请欧阳修写篇铭文,欧阳修因为在石介死后曾经写诗痛悼并高度赞扬过石介,所以一开始井没有应允。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