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2434827 上传时间:2017-09-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现在试卷的第卷, 是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于是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诚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件易事, 似乎无所作为, 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 。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 ” 。 在有限的时间内阅

2、读一篇文章, 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 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 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 : 表示时间、空间、行踪的语句, 段首、段尾有照应的语句和每段的中心句, 过渡性语句, 有指代词 “ 此、这样、即 ” 等的语句, 带 “ 总之、由此看来 ” 等总结性的语句, 议论、抒情性语句, 深奥不理解的语句, 含有修辞格的语句, ( 9) 反复出现的语句。其中前五类语句可以借助来梳理文章中句间、段间甚至整篇的脉络关系;后四类语句可借助来分析、把握文中的观点、态度,乃至全文的主旨。如果能用 “ 通过 ,表达或表现 ” 句式概括

3、全文内容,那么第一个目的就是达到了;如果能就此分出文章的大致层次,那么第二个目的就是达到了。否则,本文的初读还不能结束,还必须重新思考。在最初的这个过程中,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细读慢品;所需时间大致在十分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如 1997 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 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 ,散文的心 ?。 ”“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 ”“ 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 ” 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 26 题 “ 文中的 ,两重械梏

4、?分别指的是什么 ” 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题目中每一个字 (包括数字) 都是有它的价值的, 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 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 。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看问题。 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 , 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 1999 年高考题第 2、 3 题设置了两个问题: “ 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 由于考

5、场上的紧张, 就有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将第一问题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结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个问题的分。看要求 。 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 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如 2003 年高考题第 21 题: “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 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 其中的 “ 结合乡士情结 ” 就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而高考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也正是紧紧围绕 “ 乡士情结 ” 这四个字来组织的。看分值。 要看清并揣

6、摩题目的分值。 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 “ 踩点给分的 ” ,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 4 分,那要点只能是 1 个, 2 个或 4 个,不可能是 3 个。如 2003 年高考题第 19 题分值 4 分,答案要点刚好 4 点, 第 20 题分值 4 分, 答案要点两点, 第 21 题 6 分,答案要点是 3 点。看有无字数限制 。 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制, 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 当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

7、因为这样恐怕会遗漏要点的。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3、确定答案所在区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 。 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 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 2003 年高考题第 20 题的题目是: “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 在这一题目中就明确指定了答案所在区域是 “ 第三段 ” 。根据高考命题原则确定区域。 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2、尽量照顾考生

8、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2、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3、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 从局部到整体分布。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提示位置, 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 。如2002 年高考题第 19 题, 题目是: “ 愈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 ,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 ” 我们先找出 “ 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 在文中的相应位置,这样答案区域大体确定在第二节。这句话的原句是: “ 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 ” ,从句中的 “ 这 ” 这个指代词可以看出,答案应在此句的上文找。在

9、这里,指找词帮了我们的大忙。再如 2002 年高考题第 21 题,题目是: “ 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但作者为什么还要 ,唐突地劝慰他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 我们首先找出 “ 唐突地劝慰他 ” 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节,我们再看第四节的首句是 “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 ” ,句中的 “ 何况 ” 这一关联词是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 是要更进一步说明 “ 劝 ” 的原因, 因此第四节也应在答题范围之内。 如果不注意 “ 何况 ” 这个关联词就很可能遗漏答案要点了。4、精心组织答案。确定了答案所在区域后, 剩下的事就是组织答案了。 组织答案时以

10、下三点值得注意: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 根据高考命题特点, 考生是应该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的, 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也都是对原文中相关词句的整合。 因此在答题时决不能脱离原文材料作出想当然的答案, 应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使用原文的词语组句, 也要坚信一定能从原文中找到符合题意的词语;但同时也要注意,一定不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真正做到对信息 “ 筛选整合 ” 。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 要增强用逻辑思维解题的意识。因为文学性文章尽管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取胜,但在解题时却绝不可被情感左右,凭感答题,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 有根有据的从文中整

11、合出答案。如 2002 年高考题第 19 题,题目要求回答伯牙 “ 万分兴奋感激 ” 的原因,那么答案和问题之间应是因果关系。有的同学答: 因为他遇到了知音, 所以万分的兴奋和感激。答案本身确实是因果关系,但与题干问题对照,就会发现这个答案等于没有回答,或者说是答非所问。还有的同学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个答案确实与题干问题有了因果关系,但试想一下,一个弹奏者弹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思能被别人领悟和熟稔的现象多了, 为什么伯牙 “ 万分兴奋感激 ” 呢?其实是因为伯牙的琴声 “ 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 ” ,一般人是听不懂的。

12、所以答案中还应把这一点归纳进去才能和题干问题形成完整的因果关系。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 。 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句子还是用短词?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是用偏正短词还是用动宾短词?这些都得由题干问题决定。如 2003 年高考题第19 题题目是: “ 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 ,童年的烙印 ?? ” 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指出 “ 童年的烙印 ”所指代的内容,仔细研究一下 “ 童年的烙印 ” 的语法形式,发现它是名词性短语, 那么我们可以确定答案的语法形式也应是名词性短语。 而高考命题组所提供的答案也确实是几个名词性的短语。5、复查检证答案。这个环节往往被考生忽视, 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13、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我相信, 只要我们克服畏难心理, 在以上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一定会有所提高一、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基本角度命题的角度集中体现在以下 4 个方面: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必须强化的六项基本能力在把握命题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要有针

14、对性地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六种相关联的基本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方法,这是搞好这一部分复习的根本。1快速阅读和文章整体认知的能力。考场上的时间压力,使我们不可能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去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详加揣摩,而实践证明,“因题读文”又常常导致对文章理解的片面、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会是误解,这是阅读的大忌。在“加强文本阅读的整体性综合”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明确趋势的情况下,提高这两种能力更成为提高解题水平的基本前提。提高这两种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这些标志主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段 ),领起句或总括

15、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当然,有些文章的结构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要从文章的内部逻辑联系方面去分析。(2)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 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 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押题九胡杨仰止一文的最后几句议论,对理解全篇主旨十分有帮助。(3)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 (对每

16、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 ),连点成线 (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 ),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作品写了什么人 (事 ),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 (或事 )等。 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指示语。文中专门告诉你文章对象的句子。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概括语。揭示层次,指示文章内容的句子。情态语。表情态基调的句子。如肖邦之家的开头和结尾中感觉和肖邦在“促膝谈心”的句子,就是主旨句。2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审题在回答问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些在题干中已经明示, 如 胡杨仰止第二题:“文章描写了胡杨的哪些特点 ?试根据三、四两段的内容,作简要概括。”有些要我们根据题干内容的需要去寻找。所以全面审题,有效地利用题干中的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 一般而言,形成全面审题的能力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1)体会命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