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14796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I)24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5.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 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26.中

2、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27.清代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 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28.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 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

3、段来 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9.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3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

4、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31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宜称其行猎目的有

5、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B木兰秋狝主耍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愈图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32汉人桑弘羊云:“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桑弘羊意在强调A商业发展容易导致土地兼并严重B商业社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C商业繁荣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富商大贾极易成为影响国家集权的社会实体33. 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

6、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 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 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34.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A.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C.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

7、严重阻碍35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为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这说明海禁政策A.激化了社会矛盾 B.阻断了中外经济交流C.没产生任何影响 D.使沿海人民失去生计40(25分)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港口,从宋代至明清,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元时期泉州地区商业经济已是相当发达,宋代泉州城内已是“画舫八十,生齿无虑五十万”,元代泉州更是“七闵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并异宝奇玩之所渊薮;殊

8、方异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当时,泉州与周边区域“驿道四通,海商辐辏。夷夏杂处,权豪比居,荆、淮、湖外,及四川之远,商贾络绎,非泉即广,百货所出,有无相易”,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宋元两朝在沿海港口开设市舶机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设置“来远驿”负责外商的接待,而且也都颁布了相关的“市舶条法”,不断规范海外贸易的管理。与此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诏令“闽、广舶务监官抽买乳香,每及百万两转一官”;还有“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货物,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摘编自刘文波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变迁与海外贸易材料二 泉州的市舶司是明初设的三大市舶司之一,主要负责琉球国的朝

9、贡贸易。市舶司的职责之一是严格控制沿海军民的对外贸易,打击沿海的商人。泉州的商人首当其冲。“福建漳泉等处海寇出没,地方有事尔须往来督视,设法剪除,盖谓之设法。则使贪使诈。以功赎罪。先擒后纵。阳予阴夺。或拔其本根,或离其党援;或舍其既往,制其将来。皆法也。”这样,直到明末,泉州的私人的海外贸易一直没有发展到前代的水平。在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海外贸易的条件下,封建王朝经营了几个世纪的泉州港,由于太接近封建政治中心,不仅在元末遭受战乱之苦,在明代也一直遭到沿海倭寇的骚扰,且长期处在海禁势力严密的控制下,终于走向衰落。而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月港反而取得了走私贸易之利,在泉州港衰落下去和广州港在西方势力威胁

10、下严禁海外贸易的形势下发展起来。摘编自刘洋波明代泉州港衰落原因新探(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泉州经济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泉州经济繁荣的原因。(15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衰落的原因。(8分)从古代泉州港的兴衰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

11、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代地方官制 , 各省总督和巡抚 , 有品级之差而互不统属 , 存在州县之上职官层次多而权限不清 。1907 年清政府颁布直省官制通则首先,明确了在地方实行省、府 (直隶厅、直隶州) 和厅、州、县的三级行政体制。改革州县官任命制度,改为由各省任命试署 , 而报部批准 , 实际任命权在各省。其次,它规定改变主管官员任用私人办理行政事务的制度 , 将幕僚、书吏由纯个人形态转变为机构形态,同时设置“佐治各官”即职能性官员。佐治各官不同于由州县官个人聘用的幕僚 , 属于按一定

12、程序正式任命的国家官员。这种任用程序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对州县官负责 , 更重要的是要对国家负责 , 由他们来承担州县的各种行政职能 , 乃是使得清代州县行政摆脱家长制、家产制而实行法治化运作的前提,可以使得州县行政组织趋于合理化。此外,还规定各省实行官员集体议事制度,督抚须定期传集司道以下官员会议紧要事件 , 后者作为国家官员的性质因此而突出 , 而其对于督抚的个人依附性质被淡化,但影响了州县官的施政自主性和主动性。清政府在改革州县官任命制度的同时 , 着手建立相关的学习培训制度 , 学习内容为各种近代性质的行政知识。摘编自魏光奇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地方行政改革的

13、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地方行政改革予以简评。(7分)高二历史联考答案24 D 25.D.26 B.27A.28B 29 C.30C. 31C.32D.33B 34B.35A40. (1)特点:人口增长快;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商品种类多;商业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任意三点给6分。)原因:宋元时期国家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泉州地理位置优越,海运便利;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管理(设市舶机构专管海外贸易);政府出台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隋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意四点给9分)。(2)原因:元末明初战乱的破坏;倭寇的侵扰;政府实行海禁等闭关措施;贸

14、易中心转移到其他地区(8分,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启示:港口城市的兴衰深受社会秩序、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要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鼓励发展对外贸易,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发展战略。(3分)41.(12分)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我赞同这一观点 (1分)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9分)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2分)我赞同这一观点 (1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9分)45.(15分)(1)理顺地方行政体制;改州县官为各省任命;转变幕僚、书吏为职能性国家官员;建立地方官员集体议事制度和学习培训制度。(8分)(2)明确了职责,使行政组织趋于合理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地方官员的积极性;适应了行政管理的近代化趋势。(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