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申报模板: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上传人:549925****qq.com 文档编号:124303523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药物申报模板: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药物申报模板: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药物申报模板: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药物申报模板: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药物申报模板: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药物申报模板: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药物申报模板: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ZH】GPT3-1 指导原则编号: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99 / 16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药物依赖性是指药物长期与机体相互作用,使机体在生理机能、生化过程和/或形态学发生特异性、代偿性和适应性改变的特性,停止用药可导致机体的不适和/或心理上的渴求。依赖性可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主要是机体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包括耐受性和停药后的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是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依赖性倾向可以在动物或人体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反映出来。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可能同时存在,也可

2、能有分离,如兴奋剂通常表现为精神依赖,躯体戒断症状并不明显。耐受性和敏感性(敏化)是中枢神经系统适应性改变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药物以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大剂量才能产生原有的效应。与耐受性相反,敏化是指在反复使用药物以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药物的效应增强。成瘾药物敏化现象表现为行为反应和自主性觅药动机增强。目前已知可产生依赖性的化合物主要有阿片类、可卡因、苯丙胺类、大麻类、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及某些甾体激素类等。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进行动物潜在依赖性研究时提供技术指导。非临床药物依赖性研究可为临床提供药物依赖性倾向的信息,获得的非临床试验

3、数据有利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合理用药,警示滥用倾向。本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等新药的依赖性研究。二、基本原则(一)实验管理依赖性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一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等的情况复杂,本文所提及的内容不可能涵盖所有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依赖性试验的全部内容,依赖性研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三)整体性药物的研发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系统工程,依赖性试验是药物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依赖性研究应结合该受试物的药学、药动学、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毒理学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与

4、评价。(四)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盲法和可重复性的原则。三、基本内容(一)适用范围1、与已知具有潜在依赖性化合物结构相似的新的化合物;2、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镇痛、镇静、催眠及兴奋作用的药物;3、复方中含有已知较强依赖性成分的药物;4、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大麻受体、多巴胺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5-羟色胺受体、N-胆碱受体、-氨基丁酸受体、苯二氮卓受体等受体的药物;5、已知代谢物中有依赖性成份;6、拟用于戒毒的药物; 7、原认为不具依赖性,而在临床研究或临床应用中发现有依赖性倾向的药物。(二)受试物1、中药、天然药物依赖性试验拟用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拟临床试验受试

5、物或拟上市药品,因此该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并附有研制单位的自检报告。一般采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批号、规格及生产厂家。2、化学药物依赖性试验的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并附有研制单位的自检报告。所用辅料、溶媒等应标明批号、规格和生产厂家,并符合试验要求。(三)试验系统1、选择试验系

6、统的依据为了获得科学有效的依赖性信息,应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模型或其他试验系统。选择试验系统的因素包括试验系统的药效学反应,如敏感性、特异性和重现性;受试物的背景资料,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特点;试验动物的种属、品系、性别和年龄等。如果选择特殊的试验系统,应说明原因。2、实验动物常用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猴等,一般情况下选用雄性动物,必要时增加雌性动物。通常选用大、小鼠,对于高度怀疑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药物,而啮齿类动物试验结果为阴性,则应选择灵长类动物。动物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等级要求。3、离体试验系统离体试验系统可用于支持性研究(如研究药物的活性特点和作用机理)。常用离体试验系统主要包括:离体

7、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四)给药剂量依赖性研究应在一个较宽的剂量范围内进行,可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和目的选择不同的给药剂量。一般采用主要药效ED50的倍数递增或最小有效剂量的倍数递增,同时结合药物的溶解性、毒性及对运动功能、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来设计剂量。每个试验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五)给药途径原则上给药途径应和临床一致,尽可能增加静脉给药途径。由于模型的选择或者考虑到以后可能的非临床滥用的不同给药途径,也可考虑增加其他给药途径。(六)对照组应设立阳性对照和溶媒对照组,如受试物需采用特殊的溶媒溶解,还应增设空白对照。如果受试物为较纯的单一化合物,与其母核结构类似

8、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则还应选择此化合物为阳性对照药。(七)试验要求药物依赖性研究一般包括神经药理学试验、躯体依赖性试验和精神依赖性试验三部分内容。1、神经药理学试验如有早期的体外依赖性试验,所获阳性试验结果还应通过体内研究来进一步确认(除1.1的情况外)。可利用神经药理学方法,对行为学效应和神经递质进行测定,初步判断受试物有无依赖性倾向,这些内容可通过药效学试验、一般药理学试验或毒理学试验进行观察,具体方法不再列出。1.1 一般情况下,充分揭示药物的药理特性之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潜在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的研究。同时出现下述三种情况除外:(1)在有效浓度范围内,药物与依赖性相关的分子靶点

9、无相互作用,或者虽然观察到药物与相关靶点的结合,但这种结合不会引起相应的功能变化。(2)体内研究结果未显示出潜在依赖性。(3)未发现此药物具有可能与依赖有关的新的作用机制。1.2 当潜在依赖性的类别和程度已经从体外试验中充分暴露出来(例如一个完全受体激动剂),就不需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3 如果发现此药物有可能与依赖有关的新的作用机制,则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2、躯体依赖性试验各种有依赖潜力的药物产生躯体依赖症状不同,没有理想的反映躯体依赖性的单一指标,所以需要多种指标来综合评价。生理指标可采用体重、体温、呼吸、摄食量等;在行为学试验中,可采用反映运动功能、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动机行为改变的指

10、标。指标选择的标准为:适宜在给药前、给药期间和给药后进行动态观察,从而有利于描述机体产生的耐受及敏化的程度、特征及发展过程。2.1 方法评价药物躯体依赖性的一般试验方法有三种:自然戒断试验、催促戒断试验、替代试验。无论是自然戒断还是催促戒断,动物都会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表现,但不是所有戒断症状在一个受试动物身上都能出现。由于每种方法观察的指标都不相同,可结合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表现选择适当的方法。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小鼠自然戒断试验小鼠催促戒断试验大鼠自然戒断试验大鼠催促戒断试验大鼠替代试验小鼠替代试验猴自然戒断试验猴催促戒断试验也可采用其他的方法,但需加以说明。2.2 戒断反应观察主

11、要注意事项a.给药剂量、频率和周期应该使动物产生神经适应性反应。b.戒断反应的观察应该有足够时间和频度,并且注意给药前后的自身比较。c自然戒断和催促戒断两种方式都需进行,但可在不同动物模型上进行。d.尽可能采用仪器检测的客观指标。e.有依赖性的药物在戒断后往往表现出反跳现象(急性药理学作用相反的症状),在选择观察指标时加以注意。3、精神依赖性试验具有精神依赖性的药物能促使用药者周期性或连续性地出现感受欣快效应的用药渴求,但这是一种主观体验,只能间接用药物所导致的动物行为改变来反映。常选用的方法有:自身给药试验、药物辨别试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行为敏化试验。3.1 方法猴自身给药试验大鼠自身给

12、药试验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大鼠药物辨别试验小鼠行为敏化试验大鼠行为敏化试验也可采用其他的方法,但需加以说明。3.2 精神依赖性研究主要注意事项:c.在自身给药试验中需要注意药物毒副作用相关的无应答期(动物表现出觅药行为之前的一段时间)、增加剂量的时间点和替代的程序。d.自身给药试验中,尽可能结合躯体依赖性试验结果,设计合适的剂量,并至少变换三次剂量。e.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中应使用平衡的实验设计,避免动物天然倾向性影响。4、体外依赖性试验(八)依赖性研究项目的选择为了获得足够的药物依赖性信息,药物依赖性研究内容的选择需要参考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结果,同时至

13、少应进行躯体依赖性试验(自然戒断和催促戒断)和一项精神依赖性试验。有强烈精神活性并拟用于改变精神神经活动的药物,应有灵长类动物试验数据。(九)依赖性研究的阶段性1、对于可能存在依赖性的单一化合物:体内神经药理学研究应该在期临床试验前完成。在早期非临床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安全性信息可以为进一步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提供参考。更进一步的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试验观察应在期临床试验开始前完成。必要时需进行体外试验和依赖性的机理探讨。2、对于中药有效部位或中药复方制剂:中药有效部位或中药复方制剂成份复杂,作用靶点多,体外试验结果参考意义有限。体内神经药理学研究结果对于判断是否具有依赖性有一定的意义,但其结果

14、的评价往往有较大的难度和局限。体内依赖性试验应作为中药有效部位或中药复方制剂依赖性考察的主要方法。对于需进行药物依赖性研究的中药有效部位或中药复方制剂,应在期临床开始前提供全面的体内依赖性试验的相关数据。(十)结果分析与评价在对所得到的非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时,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统计学差异与生物学差异的问题。统计学差异可判断受试物对考察的试验结果是否存在影响,但由于样本数的限制,有时可能掩盖真正的生物学差异,故样本数应足够充分,同时,还应注意对每个样本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统计学上的差异,还应结合动物的正常反应加以分析。2、阳性药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结构相似和/或作用机理相似

15、的合适阳性药。3、对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及作用强度的观察。4、所选择的动物是否合适,模型是否可靠。5、分析所选择指标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靠性。6、对具体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及整体评估。7、比较产生依赖性的剂量与有效剂量、中毒剂量的关系。8、分析是否存在耐受性,及耐受与依赖的关系。9、根据药物拟定的适应症、有效性,综合分析继续进行临床研究的可行性。总之,在对药物潜在依赖性风险评估中,应充分利用所有的非临床研究数据,并结合药学、药理学和临床研究信息,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以判断是否具有潜在依赖性。四、参考文献药物依赖性试验,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93:219-221药物依赖性试验,徐叔云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251-258Guideline on the Non-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Dependence Potential of Medicinal Products. EMEA, 2006五、附录(一)躯体依赖性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